麥當勞的「賣」計劃
三胞集團和麥當勞,這兩家企業聽上去有點「風馬牛不相及」,前者是做電子零售產品起家的本土企業,後者則是源自美國的快餐業巨頭。
不過很有可能,接下來它們就有關聯了。因為麥當勞中國正擬引入戰略投資者,目前已經有多家企業參與競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期多方調研和採訪了解到,三胞集團已經確定參與競購,而且頗為志在必得,為了確保「拿下」麥當勞,三胞集團甚至還「拉攏」了不少夥伴一起競購。
這場尚未明確的「世紀大收購」背後,則是洋快餐巨頭們這些年在華發展遭遇種種問題後,希望在資本和經營模式上進行轉變,以尋找突破。對於本土零售業者而言,若可以獲得麥當勞這類拉攏人氣的外資消費類品牌,則可以極大限度地獲得人流,甚至捆綁自己的生意一起發展。
兩大洋快餐都在賣
麥當勞中國公關總監ReginaHui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麥當勞中國確有引入戰略投資者計劃,但是對於外界傳聞的競購者名單,受到信息披露相關規定,不予置評。「我們可以公布的就是3月31日的信息,對於中間的進展,我們現在無法作評論。」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今年3月31日,麥當勞中國宣布,將在其亞洲主要市場引進戰略投資者,以充分釋放市場的發展潛能,並進一步推進該公司的未來發 展。麥當勞方面稱,將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提升競爭優勢及增加資源,實現更本地化的發展策略。未來資本投入的增加,也將推動餐廳擴張與升級。
「麥當勞的全球振興計劃已初見成效。同時我們高度重視麥當勞中國的發展策略,不斷尋求變革,以加速業務發展,讓我們更貼近顧客和社區。」麥當勞全球 總裁和執行長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SteveEasterbrook)表示,「我們堅持在中國內地長期發展的目標,今年將繼續開設約250家新餐 廳。引進戰略投資者是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重要舉措,也是良好契機,實現強強聯手優勢互補,這也將提升我們的決策效率、提高市場滲透力。」
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則表示,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麥當勞需要積極主動創新提升競爭能力,快速做出適合本地化的決策。「我們未來引進的戰略投資者必須高度誠信、財務穩健,深入了解中國市場,並具備獨特業務模式和競爭優勢,共同推動麥當勞在中國快速發展。」
其實不只是麥當勞,其「老對手」肯德基也要引入戰略投資者。
百勝集團發公告表示,打算分拆中國區業務,讓百勝中國在紐約證交所或中國香港上市。百勝集團還表示,拆分中國業務並讓其上市之前,該公司或將向股東返還至多62億美元,資本返還將可能採取多種方式,包括股票回購、股權收購或特別股息。
有消息稱,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支持的財團表達了收購百勝中國業務大多數股權(100%)的意向,這筆交易對百勝中國的估值可能在70億~80 億美元,目前這個投資團體正在對中國子公司進行盡職調查,投資團體成員包括KKR和BaringPrivateEquityAsia等。淡馬錫、春華資本 也在競購百勝中國的股份。百勝正在考慮所有選擇,可能會決定出售少數股權,或者推進此前宣布的業務剝離。
走下「神壇」意在加盟
緣何一直給人強勢感的麥當勞和肯德基都會有「賣」計劃?
事實上,這兩年,麥當勞與肯德基的業績均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中國區域的銷售還一度出現下滑。這一現象的出現反映了洋快餐的市場正在發生悄然變化。
近年來,百勝以及麥當勞兩大西式快餐巨頭正逐漸走下「神壇」,不僅頻繁受到食品安全事件以及禽流感影響,還受到中國乃至全球健康飲食趨勢的影響,基 於油炸的西式快餐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追求健康的年輕消費者說「不」。儘管肯德基、麥當勞也在嘗試推出更加健康的菜品來迎合健康趨勢的發展。
「一方面,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巨頭在中國發展多年已經賺得盆滿缽滿,同時也到了轉型的關鍵時期,過去簡單地將海外的模式搬到中國來的做法已經無 法滿足中國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在他們心中,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品牌形象已經不及老一輩心目中那樣『高大上』,他們對餐飲有更高的訴求,甚至很大一部分在 遠離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洋快餐,認為屬於『垃圾食品』。」食品行業研究專家李志起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分拆後,百勝中國區或將作為百勝餐飲集團在中國的特許加盟商,成為獨立上市公司。分拆預計在2016年底前完成,屆時將有百勝餐飲集團以及百勝中國兩個獨立公司體系。同時,百勝集團會以肯德基、必勝客的中國收入為基準向中國業務公司收取3%的特許權使用費。
有接近人士透露,其實麥當勞中國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模式也和肯德基有類似之處,麥當勞也應該是在尋找一個大加盟商,這次誰與麥當勞最終達成戰略投資合作協議,則誰就可能擔任相當於麥當勞中國市場的大加盟商的角色。
「與其說是麥當勞、肯德基在賣股權,不如說他們是在尋找一個可以共同投資,分攤風險,還可以為洋快餐品牌方做未來布局和選址的強大本土夥伴。再說得 直白一點,直營模式之下,肯德基和麥當勞的投入產出都是自己的,可一旦有了大加盟商,則相當於投入是加盟商的,產出可以分成。這對於需要轉型,減輕壓力、 控制成本並希望擴張業務的洋快餐而言是不錯的選擇。」長期研究連鎖產業的資深零售專家丁浩洲認為。
據悉,麥當勞在中國和韓國市場共經營超過2800家餐廳,目前大部分為直營。麥當勞方面認為,亞洲屬於麥當勞的高增長市場,即發展速度較快,有較高特許經營潛力的市場。
「土豪」的機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三胞集團獲悉,該集團確定參與此次麥當勞的競購,而且三胞集團並非一家「孤軍奮戰」,其將聯合數家相關企業一起競購。有傳言稱,與三胞集團聯手的包括首旅等。
如果說,洋快餐是需要本土夥伴助力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並轉型,那麼「土豪」們的算盤是什麼呢?
先來看一看三胞集團這個本土「隱形富豪」,併購是其一向喜好的手段。
三胞集團自創了宏圖三胞,之後又拿下南京新百(600682.SH),隨後,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還擊敗法國老佛爺百貨、中東潛在買家、英超紐卡斯 爾聯隊老闆的臨時「狙擊」,以2億英鎊拿下英國百年老店HouseofFraser(下稱「HOF」)89%股權。三胞集團也涉足商貿流通、金融投資、文 化傳媒、信息服務、健康養老等產業。
如今,三胞集團正謀劃整體零售業轉型。
「在『網際網路+』頻頻被提起的時代,我們提出了『實體+』的概念,就是以實體線下為基礎,插上網際網路技術、供應鏈和消費金融、全渠道支付、體驗和場 景化銷售、滿足人們消費的社會化精神需求等有力的翅膀,形成一個滿足現代消費需求的完整商業體系。實現從供給側、需求側的雙側改革,適應市場變化,提高未 來競爭力,創造獨特的客戶價值。」宏圖三胞總裁辛克俠透露。
據知情者透露,只要麥當勞方面「點頭」,三胞集團對「拿下」麥當勞項目志在必得,而且聯合其他商家一起競購也是為了加碼,這和三胞集團提出的上述「實體+」轉型,概念是一致的。
「因為對於三胞集團而言,實體零售產業需要的是人氣,而麥當勞這類品牌就是最能拉動人氣的,如果可以捆綁麥當勞門店一起發展,那麼未來就可以將三胞 系的麾下門店與麥當勞一起開發,很多區域的優質商圈會非常喜歡引入麥當勞,甚至在租金和其他條件方面給予優惠,這相當於用麥當勞當『敲門磚』,實則大力擴 展三胞系的品牌。而且以後三胞系的手機等電子類產品也都可以借力一起發展。」上述知情者透露,若藉助麥當勞能讓三胞系獲得客人引流,擴大業務版圖和布局, 則對於「不差錢」的三胞集團而言是非常划算的一筆生意。
加盟真的好做嗎?
如果三胞集團或其他競購者真的如願「拿下」麥當勞,是否就如其所願,前途一片光明了呢?要發展麥當勞、肯德基的中國區加盟業務真的那麼容易嗎?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麥當勞系統在中國市場有兩種特許經營的發展模式,分別是CL和DL。CL的英文是:ConventionalLicense,稱之為傳統式特許經營。DL的英文是:DevelopmentalLicense,稱之為發展式特許經營。
麥當勞的傳統式特許經營和發展式特許經營有以下兩個重要區別:第一,特許經營範圍不同——傳統式特許經營是指被特許人在一個具體的、明確的位置運營 一家現有的麥當勞餐廳,被特許人也可以同時運營多家餐廳。而發展式特許經營是在一個特定的地理範圍內(比如一個省),非排他性的授予被特許發展商運營現有 餐廳和開設新餐廳的權利。第二,投資不同——在傳統式特許經營體系中,麥當勞確認特許經營的餐廳地點,相應支付租金以及相關物業費用;麥當勞將這些餐廳轉 租給被特許人,由被特許人承擔餐廳的設備、座椅、招牌以及裝修等費用。而在發展式特許經營的體系中,是由被特許發展商自行進行店鋪選址,直接向業主支付租 金,並承擔開新餐廳所需要的所有費用。
要成為麥當勞傳統式特許經營人,必須願意在經營期10年內全職且對餐廳的日常經營工作全力以赴。申請人本人需要9~10個月的時間全職投入並完成特許經營前的訓練和評估。還要有足夠的財務條件:個人擁有至少200萬現金或等同現金的股票、債券,以及房屋等可變現的資產。
再看百勝中國區,其對加盟候選人有嚴格的篩選流程。從遞交申請到資格確認,通常會歷時6個月以上。其中包括4個月的餐廳培訓,確保對方能夠勝任餐廳 經營。一般情況下,百勝採取「不從零開始的特許加盟」模式,即將成熟的直營店轉讓給加盟者,從而避免了自行選址、籌備開店、招募及訓練新員工等大量繁複工 作。毫無疑問,從百勝接手一家成熟的肯德基或者必勝客餐廳,加盟商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記者了解到,在百勝中國區的體系內,加盟餐廳和自營餐廳採用相同的營運體系。在考核方面,加盟店和直營店均執行相同的標準。無論是神秘顧客評估,還是運營稽核等等,每一個細節都不會鬆懈。百勝還提出了員工加盟理念,鼓勵符合條件的資深員工申請加盟。
值得注意的是,肯德基在中國市場推行的「不從零加盟」最初定的是800萬元門檻,之後肯德基加盟費將大幅降低至200萬元起,當時「對手」麥當勞的 加盟費是300多萬元。而在連鎖業界,一個超市的加盟費有時只有數萬元,一家酒店的加盟費在30萬~50萬元,相比之下,10年前就要200萬~300萬 元價碼的兩大洋快餐巨頭加盟門檻實在太高。而且麥當勞和肯德基對於門店的選址和其他條件也有諸多要求。
或許是因為要求嚴苛,麥當勞、肯德基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但是一直以來,兩家很少對外界放開經營權,包括發展加盟,引入戰略投資者。之後逐步放開, 直到兩年前,記者專訪百勝高層時,該高層透露肯德基加盟店只有不到10%。隨後肯德基逐步放開加盟,但是最新的加盟比例肯德基方面拒絕透露。
去年,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前執行長曾啟山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擴大特許經營門店比例,預計2015年將會達到 20%~25%,而截至2014年底特許經營門店僅占15%。隨後麥當勞一直未公開中國區域特許經營門店的比例。直到今年宣布引入戰略投資者。
在業界看來,麥當勞和肯德基這類品牌的加盟有著非常高的門檻,並不是一般加盟者可以企及的。即便「土豪」們可以從資本層面「拿下」洋快餐巨頭,但其若要成功發展特許經營模式,也並非易事。
都翻到這兒了,就下載個頭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