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寶寶受到親人們360度無死角的呵護,「含在口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然而有些做法並不妥當,特別是老一輩人將過去的育兒理念貫穿到現在的撫養上。出於尊敬老人,不好干涉,好多寶爸寶媽任其按傳統方法「對待」寶寶,其實是要予以干涉的,以免給寶寶帶來傷害,愛親專家舉例如下,以示提醒。
誤區一:用母乳給寶寶洗臉,寶寶皮膚白
無論男寶女寶,家長都希望寶寶皮膚滑嫩白皙,按照老一輩的傳統方式,母乳可有效「解決」寶寶的黝黑皮膚。所以很多奶爸奶媽也學著這樣做,但是這種方法並不科學,因為母乳是細菌最好的營養品,長期將母乳塗抹在寶寶的臉上,會導致細菌滋生,損傷寶寶的皮膚,導致寶寶的皮膚產生紅暈或小膿包。
誤區二:給寶寶多穿點,以免著涼
很多老人生怕寶寶凍著,儘量給孩子多穿點,於是將寶寶裹得嚴嚴實實,無論什麼天氣,老人都覺得應該給寶寶穿多穿點。其實,寶寶並沒有那麼怕冷,給寶寶穿太多反而會減弱寶寶的耐寒能力,降低寶寶抵抗力,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捂熱綜合症。
誤區三:寶寶哭鬧,搖晃著哄寶寶
寶寶哭鬧的時候,很多老人立刻抱起來搖晃寶寶,以達到安撫寶寶的目的。但是,嬰兒期的寶寶腦部還不成形,過度的搖晃會使寶寶的頭部受傷、反應遲鈍。搖晃剛吃過奶的寶寶還可能造成寶寶吐奶,甚至會導致奶液嗆入氣管。
誤區四:嘴對嘴喂寶寶食物,助寶寶消化
寶爸寶媽們生怕寶寶噎著、嗆著,總是喜歡把食物嚼碎了再喂寶寶,但這種做法對寶寶傷害很大,因為成人口腔中有不少細菌,容易傳染給寶寶。嬰幼兒的抵抗力較弱,還不具備大人的抑菌能力,給寶寶零距離喂食容易將細菌傳給寶寶,容易使嬰兒期寶寶患上胃炎、肝炎等疾病。
誤區五:剃胎毛,頭髮越來越濃密
有一些寶寶出生後,頭髮稀疏,發質很不好,老一輩人就強調要給孩子剃頭,能改善發質,其實孩子頭髮的多少是由基因決定的,那些說剃胎毛長頭髮的完全是無稽之談。寶寶的頭皮嬌嫩,剃頭過程中萬一傷到寶寶頭皮或者囟門,都得不償失。頭髮的好壞取決於孕期和寶寶出生後補充營養。
誤區六:寶寶哭鬧以食物來安慰
寶寶哭鬧有很多因素,拉、尿、冷、熱都有可能,不一定是餓了,寶爸寶媽們需要仔細辨別,不要一哭就喂奶吃,這樣容易使寶寶吃多溢奶,過度喂養的寶寶容易產生肥胖、營養過剩。
嬰兒的各個器官都沒有發育完善,老一輩人的傳統做法,謹慎為之,打破迷信,給寶寶創建一個科學的育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