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是一門教育!學佛就是學做人!
我們一直在說正信的佛教,去抵制佛教裡面的一些迷信現象,佛家與我國傳統的儒學文化一樣,其實是教育,但是今天,太多人把它活生生學成了迷信,給周圍的人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佛法本意是讓人開悟,也就是智慧,真正的聰明,擺脫無明狀態,(無明這些佛學詞彙感覺好像很高深,其實翻譯成現在常用白話文,就是咱們現在這種迷茫,疑惑的狀態,佛家大部分專有名詞都是這樣,感覺很高深,如果解釋了就很簡單)去除煩惱,而達到所謂解脫自己,解脫自己是解脫的自己的心,最簡單的就是你每天開開心心!
學佛就是學做人,學做一個好人,學做一個明白人。儒家裡面說「止於至善」,至善是善達到極處,要怎樣才能做到?儒家佛家都有自己的教學體系,在儒家教學當中,首先列出來的是三綱八目,佛法的教學首先提出來是四弘、六度,其實不管各自的方法是什麼,他們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孔老夫子跟釋 迦牟尼佛生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方,但是他們的思想都是教育人完善自己的人格,佛家裡面的各種果位,其實就相當於學位證書,你學到了哪一步了而已!
佛家裡面學習,首先是說要發願,用儒家的話講要先立志。立志作聖賢,不是立志作大官、發大財,享受榮華富貴,做大事!儒家裡面的大事更多體現在社會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佛家認為「死生事大」,就是解決生死的問題!
佛常講你要覺悟,什麼叫覺悟?知道自己的毛病,這就是覺悟;然後把自己毛病改過來,這叫是修行。你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毛病,你從哪裡改起?最難的是一個人能夠去審視自己,能知道自己的毛病, 凡夫之所以為凡夫,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過失,總以為自己樣樣都對,自己沒有毛病,自以為是。菩薩跟凡夫不一樣,菩薩從來沒有「自以為是」的 觀念,菩薩知道自己毛病太多,天天在改,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改過,這叫覺悟的人。也就是佛菩薩(佛菩薩本來翻譯成中文就是覺悟的人)看我們現在:自己沒過失;過失都是別人,自己沒有過失。只見到別人的過失,就是自己的過失;幾時見不到別人過失,自己過失就沒有了,
會修行的人,所有一切外緣都是善知識,善人善事我們要向他學習,惡人惡事資助我們反省,幫助我們改過,所以順逆都是善知識。在反省當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就是菩薩修行能成佛的道理菩薩修行成佛,不是咱們影響中的成神成仙一樣,用咱們現在的話說「他們是成就了自己」,這麼一說你是不是發現其實咱們現在很多正能量跟高深的佛法道理一樣?所以要先把這些認識清楚!學佛不能從心地裡面做一個轉變,學佛越久卻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禁錮,給辨認帶來更多的煩惱!那你學習幹嘛啊!古人所講的「地獄門前僧道 多」。這個僧,不一定指出家人,在家人也包括在其中。僧是指團體,學佛的團體就叫做僧團,無論出家、在家,都稱之為僧團。
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上根人拓開心量,中下根人改過遷善,逐步改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想法、看法。向佛學習,向菩薩學習,向祖師大德學習,學習的就是學做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圓滿的智能,圓滿的愛心,圓滿的服務,佛家稱作大圓滿。就是人格完善到極致的人,今天咱們說人格完善到極致是很難,但是學著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明白人還是沒有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