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寶寶的眼淚控制,當寶寶用哭鬧錶達需求時,父母究竟該不該被寶寶的眼淚控制住呢?

@ 2016-08-02

寶寶難免有哭鬧不休的時候,當寶寶哭聲越來越大時,有些父母會因這糟糕的氣氛而情緒失控,可也有些父母會被寶寶的眼淚控制住,馬上投降。當寶寶用哭鬧錶達需求時,父母究竟該不該被寶寶的眼淚控制住呢?

濤濤2歲了,聰明好動可也脾氣倔強,如果我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哭鬧不休。因為他從小體質較差,怕他哭鬧上火,我總會不自覺地在他的眼淚中妥協。時間長了,眼淚就成了他的殺手鐧。難道真是會哭的寶寶有糖吃?面對濤濤的眼淚,我應該如何防禦?思來想去,我決定從現在起徹底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以便和濤濤建立起真正健康正常的親子關係。

重新認識寶寶的「眼淚」

當寶寶哭鬧不休時,心軟的媽媽難免會就此妥協,可這樣的結果卻可能讓寶寶學會用情緒控制他人,從而將「眼淚」變成一種控制父母的手段。生活中,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寶寶變得愛哭呢?

寶寶個人因素

表達能力不足

雖然寶寶1歲後語言能力會大大提升,但有些寶寶可能語言發育較為遲緩,眼見自己提出的需求媽媽長時間無法領悟,便只能用哭鬧這種他最熟悉的表達方式與父母溝通,以便更快地獲得滿足。

個性原因

每個寶寶都有著專屬的個人氣質,這是獨屬於每個寶寶的特質。寶寶的個性會影響他的舉止和行為,特別是性格倔強的寶寶,強硬、不輕易妥協的態度會格外明顯。

與父母互動問題

希望引起關注

當寶寶試圖表達需求時,如果父母沒有適時給予回應,時間長了,寶寶可能會以哭鬧行為來吸引家長的注意。

探測父母底線

現在的寶寶都相當聰明,哪怕2歲的寶寶也懂得察言觀色,並根據自己的觀察來探測父母的底線,而常用的手段正是眼淚。當寶寶提出一些小要求,比如吃糖果、買玩具,或是去外面玩時,這些在父母眼裡本來就是小事情的事,配以寶寶眼淚這特殊的催化劑,馬上妥協投降根本不足為奇。可惜的是,大部分父母都不清楚,這種做法只是一再縱容寶寶錯誤的表達行為。

正確脫離寶寶的眼淚控制

關注寶寶情緒

對於習慣用「眼淚」控制父母的寶寶,媽媽要學會時刻觀察寶寶的情緒,同時試著感受他的情緒,當寶寶哭鬧時,第一時間告訴他:「媽媽知道你正在難過。」這樣講可以讓寶寶感受到媽媽對他的關注,並接納著他的情緒,有助於寶寶情緒慢慢平復下來。

媽媽們不要勉強自己馬上應對寶寶的壞情緒,過度心急,只會讓彼此變得氣急敗壞。相反,媽媽若先安慰寶寶,不但有助於寶寶冷靜下來,也有助於調節自己的情緒,從而更理性地應對寶寶的哭鬧。這種示範作用有助於讓寶寶了解,哭鬧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聽寶寶表達情緒

當寶寶哭鬧時,媽媽應耐心地聽寶寶表達自己的情緒。媽媽探問寶寶情緒背後的需求時,可同時對寶寶的需求設立規範,並在規範內和寶寶講道理,告訴他哪些事情是父母可以接受的,哪些是超過規範範圍不能被接受的。

寶寶哭鬧時,有些父母之所以容易妥協,除了心軟看不得寶寶的眼淚外,也有內心的畏懼作祟。不可否認,在育兒過程中,寶寶的成長過程其實也是父母自我認識、成長的過程。因為擔心無法妥善處理哭鬧不休的寶寶,想馬上解決眼前這讓人崩潰的狀態,有些父母便選擇了投降。從這方面講,教育寶寶的過程也是家長們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

應對寶寶常見眼淚失控情形支招

寶寶在公共場所大聲哭鬧要求買玩具

寶寶在公共場所哭鬧,父母常常是既憤怒又羞愧。為了馬上轉變這一局面,妥協常變成最快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支招

面對情緒失控的寶寶,媽媽可將寶寶抱起,首先肯定寶寶的情緒,告訴他,媽媽已清楚他的情緒。同時讓寶寶慢慢講出想買玩具的原因,並通過重新述說寶寶的需求,協助寶寶把話說得更完整。待寶寶情緒冷靜下來後,媽媽可告訴寶寶,每個人都有需求渴望被滿足,但哭鬧不是正確的表達方法。用語言表達需求,可以讓媽媽更清楚他的想法,並根據情況給予正當滿足。而哭鬧卻會讓媽媽因為弄不清他的真實想法而無法滿足他的需求。

眼淚成為寶寶與父母唯一的溝通方式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父母對寶寶凡事都給予滿足,沒有一定的教養規範,很可能養成寶寶驕縱、任性的性格,只會用眼淚與父母溝通。

支招

對於已經把眼淚當成溝通「殺手鐧」的寶寶,媽媽應該重視寶寶哭鬧背後的目的或需求,因為寶寶的表達能力不如大人好,表面的「想要」可能隱含著其他內容,比如寶寶認為玩具分配不公平,或是需要媽媽陪伴等等,若是媽媽無法了解寶寶「眼淚」背後的真實想法,便無法更好地糾正寶寶的「無理取鬧」。

寶寶經常哭不完全等於壞脾氣

寶寶經常哭,有些媽媽會覺得是寶寶天生脾氣差,其實,哭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溝通方式,新生寶寶就是憑藉哭聲與媽媽溝通,從而獲得需求滿足的。可當寶寶開始學會用語言與家人溝通互動後,「哭」便成了他們宣洩情緒的反應,也正因此,媽媽們才會將寶寶的哭聲與負面情緒畫上等號,當寶寶哭時,便直覺地認定他在鬧情緒,其實寶寶哭可不代表脾氣就差,就像脾氣再好的人也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一樣,寶寶的哭聲只是一種情緒表達方式,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媽媽們應該注意的是如何讓寶寶學會更好、更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而不是隨便給寶寶扣帽子,認為寶寶難以管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