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新加坡是美國加強在東南亞地區存在的「錨」歐巴馬會李顯龍:一句話讓新加坡又喜又憂

@ 2016-08-02

【環球網綜合報道】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在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採訪時稱,他認為新加坡是「錨」,華盛頓藉此可加強在東南亞的存在。

美國在亞洲的兩個「錨」。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8月2日報道,歐巴馬在採訪中指出,「我們兩國都致力於建立地區秩序,在這個秩序中,所有國家都按同一個原則行事,所有的爭端都以和平方式解決」。歐巴馬強調稱,新加坡是第一個加入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國際聯盟的東南亞國家,並指出,兩國打算致力於保持已成功實現的打擊「伊斯蘭國」的節奏。

據悉,此次採訪是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正式訪美前進行的,這被華盛頓視為是討論諸如實施《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國際合作中一些重要問題的機會。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7月31日開啟6天訪美之行。五角大樓8月1日為其舉行了隆重的歡迎軍禮。

另外,李顯龍還將受到總統歐巴馬以國宴的招待。不過,歐巴馬在李顯龍訪美前說的一句話,足以暗示出李顯龍此行並不輕鬆。

新加坡《海峽時報》8月2日報道,歐巴馬在接受採訪時稱,他認為新加坡是「錨」,華盛頓藉此可加強在東南亞的存在。歐巴馬強調,「我們兩國都致力於建立地區秩序,在這個秩序中,所有國家都按同一個原則行事,所有的爭端都以和平方式解決」。」

虎父無犬子?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五角大樓外為李顯龍舉行了隆重軍禮。李總理還與美國國防部長卡特(Ashington Carter)共進午餐。兩人在大樓外見面時握手致意,李總理還親切地對卡特說:「我們又見面了。」

報道稱,華府高規格的歡迎儀式一般只為關係密切的盟國和夥伴國舉行。儀式上美國軍樂隊還演奏了兩國國歌。此舉顯示出美國高度重視同新加坡的關係。

李顯龍為何選擇亞太地緣政治面臨巨變之時出擊

李顯龍訪美正值亞太地區地緣政治出現變化之時,例如南海緊張,中國作為亞洲的主導力量正努力擴大其影響力。李顯龍選擇此時出訪,背後有何何種考慮?

李總理與卡特到阿靈頓國家公墓的無名戰士墓獻上花圈(圖源:Reuters/VCG)

事實上,李顯龍訪美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新加坡總理對美首次的國事訪問是1985年,時任總理李光耀接受美國時任總統里根的邀請進行訪問。新加坡也是唯一一個領導人受到歐巴馬以國宴招待的東南亞國家。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接受新加坡亞洲新聞台的專訪時表示,李顯龍訪美的時機反應了這麼幾件事情:首先,如果預測未來20年、30年,很清楚,很多事情是在亞太區。所以,在某種意義上,美國重新參與亞洲,就是認識到這一點。隨著亞洲、東亞和東南亞的發展,新加坡作為亞洲的節點,對新加坡的興趣只會增加。

其次,亞洲重要的變化是中國的崛起。中美都在擴大它們的朋友圈。而新加坡是中國的友好親密的朋友和投資者。新加坡在中美之間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是否在中美博弈中選邊站

新加坡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極其優惠的條件大力引進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資本,這不僅幫助新加坡的經濟發展,而且在安全上為新加坡提供保護,使敵視新加坡的鄰國不敢入侵。按照新加坡已故總理李光耀的說法,這就是「均勢戰略」。

獨立後的相當長時期,新加坡的「均勢戰略」主要針對周邊對它懷有敵意的國家。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新加坡與中國關係很好,在東協國家對華經貿關係中占有突出地位。

但進入21世紀後,隨著中國迅速崛起,新加坡儘量分享中國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但同時也逐漸將其所謂「均勢戰略」的矛頭轉向中國。有一種論點認為,新加坡的表現是一種小國對大國普遍懷有的疑懼心理。

新加坡領導人和某些智囊人物在不少場合暗示中國國強必霸。其中李光耀就曾說過「中國」一詞就是「中央王國」之意。「亞洲很多中小國家很擔憂中國可能想恢復昔日的帝國地位,他們擔心可能再次淪為不得不向中國進貢的附庸國。」

新加坡並非美國正式軍事盟國,但它毫不猶豫地讓美國濱海戰鬥艦長期駐紮樟宜軍港,2015年底又接納P8反潛機進駐。這使得新加坡成為美國圍堵和威懾中國的平台,有時顯得比美國更急切地要它加強在亞太的霸權。

更有甚者,新加坡不僅在南海「選邊站」,在釣魚島爭端中也有傾向日本的表態。2013年8月李顯龍總理訪日時,提醒中國「無論是釣魚島問題還是南海問題」如果「硬取」,將丟掉世界地位和聲譽。

新加坡這些「敲打」中國的言行已日益引起北京的關注。歐巴馬將新加坡稱作是華盛頓加強在東南亞存在的「錨」,意欲把新加坡拖進新大國博弈的遊戲中。在此背景下,新國兩面討好的平衡術還能持久玩的下去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