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功能停看聽:你確定它健康嗎?

@ 2016-08-02

腎臟主要負責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維持體液和電解質的平衡,腎臟的基本單位是腎元,每一顆腎臟約含有一百萬個腎元,腎元是由腎絲球與腎小管所組合而成的。

腎絲球如同一張濾網,專門負責過濾血液中的物質。當腎功能開始變差時,可能會出現一些警訊,此時應特別留意,才能避免情況越來越糟。一般人平日可留意是否有蛋白尿、血尿、水腫、及頻尿等症狀來評估是否須到醫院就診。

蛋白尿

尿液的狀況,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腎臟是否健康。

腎臟特有的過濾功能可將有用的蛋白質留在體內,無用的尿素氮則排出體外。因此,腎臟功能健全的人尿液中不會有蛋白質;當腎臟出問題時,其過濾能力會下降或喪失,無法留住有用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就會排到尿液中,形成所謂的蛋白尿。

不過有些人在做完劇烈運動或發高燒時,也會出現暫時性的蛋白尿,只要症狀緩減且尿液排出就會恢復正常。當我們解小號時,若出現泡泡狀,就要特別注意是否有蛋白尿的情況。

有些病患來看診時,會提到小便濁濁的,懷疑自己的腎臟是不是出了問題。正常的尿液應該是透明的,如果水喝得少又流太多汗,小便顏色會變得比較暗黃;相反地,如果喝了太多水,尿液顏色則是變淡,但基本上應該還是清澈的。如果尿液呈現混濁或出現泡泡狀,最好去醫院檢查是否有蛋白尿。

血尿

血尿,顧名思義,就是小便裡有血,特別是紅血球。包括了明顯血尿(也就是肉眼就能看出)及顯微血尿(必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出血液中是否有紅血球)。

造成血尿的原因相當多,如泌尿系統結石、慢性腎絲球腎炎、或泌尿器官發炎、藥物副作用、創傷、腫瘤等都會出現血尿。血尿症狀在治療後就會改善並恢復正常。不管如何,當出現血尿症狀時,代表泌尿器官、腎臟或身體有問題,應立即就醫。

水腫

腎臟是人體內負責清除過多水分及代謝廢物的器官,腎不好時,水分可能會排不出去,進而造成身體水腫。全身上下都有可能出現水腫,不過最常見的部位是臉部、眼瞼及下肢,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用手按壓皮膚卻彈不回來的狀況。

腎臟病引起的水腫,伴有小便泡沫存在,主要是因為蛋白質大量由尿中排泄;另外部分患者則是腎臟機能嚴重衰退,無法完全排出水分及鹽分所引起的。

有時當天吃的食物口味太重、太鹹,或睡前喝太多水,也會有水腫的情況產生,只要睡覺時把腳抬高,通常水腫的狀況一兩天就會獲得改善;如果水腫的情況持續不退,就應該去醫院檢查。

頻尿

腎臟具有濃縮和稀釋尿液的功能,於維持體液平衡和滲透壓恆定中佔有極為重要的角色。腎臟濃縮尿液的目的是不要讓太多水分排出體外,以達成水分平衡的狀態。例如當身體缺水時,腎臟會想辦法吸收更多水分;如果腎臟濃縮尿液的功能變差,就會出現頻尿的情況。

到底一天尿多少次才算頻尿?其實並沒有定論,如果上廁所的次數已經多到影響生活或干擾睡眠,就可算是頻尿。像是一個人晚上起床上五次廁所,他的睡眠品質一定會大打折扣,白天上課或工作的效率也會受到影響。在排除泌尿道感染、心理作用、吃藥(如利尿劑)、睡前喝咖啡及茶等情況後,如果還是出現頻尿的情況,就應特別留意,是不是腎臟出現問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