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吃手怎麼回事?該不該制止?不讓寶寶吃手,這四大好處可就得不到了!

@ 2016-08-02

不讓寶寶吃手,這四大好處可就得不到了!

——對世界最早的認知和自信心

因為嬰兒期的寶貝都是通過口腔來探知世界的。如果父母在三個月內開始阻斷寶貝吃手,寶貝的心理發育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長大以後容易變得自信心不足、多疑和膽小。

——快樂穩定的情緒

對於小寶貝而言,吃手可以消除寶貝的不安、煩躁、緊張,具有鎮靜作用。吸手指能給他帶來舒服感,他們可以從吮吸手指中,獲得某種快感,即使母親不在身邊,吃不到奶 頭他也能從中得到安慰。

——越吃手以後越聰明

寶貝在吃手的時候,能加強觸覺、嗅覺和味覺刺激,促進神經功能發展,這是寶貝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

——鍛鍊手眼協調性

吃手指的過程能夠鍛鍊寶貝手部的靈活性和手眼的協調性。

為什麼嬰兒如此愛吃手?

——嘴和手是探索世界的工具

嬰兒最初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嘴,手是他們的第一個玩具,所以嬰兒喜歡把各式東西往嘴裡放,包括自己的小手。

就像迷戀某一樣玩具一樣迷戀著吮吸自己的小手,哪怕流出了哈喇子也在所不惜,那人家就是喜歡唄。不過,嬰兒喜新厭舊很快,如果順其自然不強行干預,過一陣就會自然消失的。

——進化本能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安吉拉·西里古做了一項神經學的試驗發現,新生兒會反射性地吸吮任何碰到嘴邊的東西,包括自己的小手,這是一種求食的本能,是千百萬年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自我保護。

這種反射吮吸能夠保證嬰兒準確的把食物拿到自己嘴邊並塞進去,使嬰兒不至於餓死。這種生理的強大本能是不用學的,所以也無法制止。

誰敢跟自然進化規律死磕呀?猴子變成人就是這麼進化的,難道我們要求自己的寶寶違背發展規律嗎?所以強行要求寶寶別吃手的,甚至往手上塗黃蓮塗苦藥水的,歇歇吧!見一個勸停一個!

——乳 頭聯想

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其實寶寶的手指鬆鬆肉肉,關節處皺皺的,手指尖很圓潤,大小很像媽媽的乳 頭?

如果寶寶沒有對媽媽的乳 頭依戀,或者要求含奶而被媽媽拒絕,就會退而求其次選擇自己的手指頭。畢竟手指頭是自己的,想吸就吸,咱不求人!

再說了,吸起來的質感大小也差不多啊,反正咱也不餓,就含著玩兒唄(想吸別叫媽,叫你吃手了麼! )

——性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

精神分析鼻祖佛洛依德認為人格會隨著性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順序變化,每個性心理發展的階段都會影響成年後的性格。

0~1歲是口欲期,嬰兒會從吸吮、吞咽、咀嚼得到快樂和安全感。這些慾望若不能得到滿足或過於滿足,會產生固結現象,形成以自我為中心、過度依賴、悲觀、退縮、猜疑等人格特徵。

如果這時期的慾望獲得滿足,就能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如果不能,就會產生停滯,所以有些孩子長大了還是會吃手。

這裡提醒廣大父母了,把這些科學知識告訴看孩子的長輩吧,千萬別讓他們喝斥或強行制止孩子吃手了,要知道,如果孩子學齡前還一直在吃手,很有可能因為孩子的口欲期沒有得到充分滿足而延長的,到那時就悔之晚矣了。

——長牙

在長牙的初期,寶寶的牙床會癢、疼,難以安靜,寶寶就會把自己的拳頭或者手指塞進嘴巴里,使勁啃咬或者是吮吸,這樣能夠使牙床鎮痛,讓自己舒服一點。敢情這個階段,寶寶是把自己的手指當牙膠了呢。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五六個月,同時伴有口水增多,嘴巴附近有紅色的小點點(口水疹),就更要當心了。

過不了多久,寶寶的小牙尖就會「小荷才露尖尖角」咯!

要命的是,這段時間正好是睡眠的一個難關,媽媽自己想想吧,長牙+會翻身了+夜裡吃手+大腦跳躍期了,隨便一個都是導致夜醒的「絕命殺器」,這段時間還有好日子過嗎?

2、3個月的嬰兒吃手很自然

2、3個月的嬰兒不知道手是自己的,在偶然的機會注意到自己的手,將手放進嘴裡,吃得很香甜滿足,這是孩子的探索行為,不需要阻止。

引導2、3個月孩子學習用手。小嬰兒的手經常握拳,當碰到物體時有時會張開,可以讓他摸一摸不同質地的物品,學習握一會兒。

如果在寶寶視野手能夠到的地方,懸掛一些玩具。他揮動小手偶然碰到玩具,在這種反覆接觸中學習手眼協調有意接觸玩具。

4-6個月的嬰兒吃手是感知力發展

4、5個月後,嬰兒可以手眼協調抓玩具,不但把吃手,還會把抓到的玩具等任何物體放到嘴裡,家長不用緊張,不用制止,口內探索利於寶寶感知能力的發展。

引導4-6個月孩子鍛鍊用手。

5個月時可以把玩具放在不同距離,在孩子經過努力可以夠得著的地方,讓嬰兒憑自己的努力去夠取玩具,不要被動將玩具放在嬰兒手中。

6個月時鍛鍊孩子把玩具從一隻手傳遞給另一隻手。

坐位時,寶寶一隻手中已經拿了一個物體,再給同一隻手一個物體,看是否會將原來的物體傳遞給另一隻手,如果不會,可以教教寶寶,幾次後就會學會。

7-12個月的嬰兒吃手緩解出牙痛

6個月以後,多數孩子出牙了,出牙時寶寶會感覺不舒服,孩子通過咬自己的手指、拳頭或其它物品來安撫自己。

就像我們大人腿酸時,按揉肌肉可以緩解疼痛,是一個道理。

可以給孩子咬牙膠,達到輕輕按摩牙齦的作用。但很多嬰兒還是喜歡咬自己的手指、拳頭,不用給孩子過度糾正。

1-2歲的孩子吃手需要引導

1歲後的寶寶吃手,主要是尋求安全感,寬鬆、溫馨家庭氣氛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家長要避免過度指責批評孩子。

如果孩子長時間專注地吃手,家長需要引導孩子,把注意力從手指轉移到玩具、畫冊等色彩鮮艷的東西上。

當寶寶吃手時,可以給他磨牙餅乾,或磨牙棒,把小手解放出來。

寶寶在口欲期是需要被滿足的,如此才不致於造成長大後的心理不平衡及缺乏安全感。

當然,也不能讓吸吮手指成為長久的習慣,在糾正或幫助寶寶戒除吸手指的習慣時,應該循序漸進找對方法,千萬不要因為太過緊張而導致寶寶產生心理壓力。

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態度不能操之過急,儘量不要把焦慮的情緒帶給寶寶,先分析吸吮手指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才能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寶貝吃手時需要做好保護

——要注意寶貝的手部衛生

家長要勤為寶貝洗手,保持嬰兒小手乾淨。需要提醒媽媽們的是寶貝口唇周圍要注意保持清潔乾燥以免發生濕疹。

——為寶貝提供安全衛生的物品和玩具

經常檢查玩具,不要有易脫落物,以免寶貝誤吞造成危險。最好選用無毒無鉛的玩具製品並經常清洗消毒。

吃手可能是寶貝孤獨的表現

有時家長忽視與嬰兒的交流,寶貝會由於缺少愛撫,以吃手的方式自我慰藉,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這表明寶貝感到孤獨,需要與大人交流,應引起家長的注意。這時家長要注意和寶貝多進行交流,多撫觸寶貝,給寶貝輕鬆、溫暖的環境,也可以在寶貝吃手時,給寶貝餅乾,或給安慰奶嘴或磨牙棒等替換手。

吃手指的行為是嬰兒期的合理需求,它是生理進化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嬰兒吃手是本能,有一些還特別愛吃手。

小竅門:

帶著寶寶去實體店自己挑牙膠,他第一感覺主動抓上手的那個,往往擊中了寶寶的痛點,省的你費盡心思在淘寶上揣摩了:圓的扁的?德國的美國的?粉的藍的?軟的硬的?只要把寶寶往實體店的牙膠貨架上一放,自己挑去吧您吶,父母只付款就行了!

挑選牙膠需要注意的事項

確保牙膠材質為安全無毒,符合國家安全標準;

挑選有一定韌性,不容易被咬破的牙膠,以免被寶寶咬破後誤吞;

要選擇方便寶寶握取的形狀;

如挑選含水牙膠,要嚴格檢查內部液體有無滲漏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