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支至少303億歐。(圖片來源:新華網)
【歐洲時報8月1日攀鴻編譯報道】不管是奧運會還是世博會,很少有主辦城市預算不超支,經濟效益也未必如預期般美好。法國《費加羅報》為世界幾大盛會主辦城市算了一筆帳。
長久以來,舉辦一場奧運會都因龐大的工程和天價的成本而飽受熱議。2014年索契奧運會成本360億歐元,幾乎相當於突尼西亞的國民生產總值,創下有史以來 的開支紀錄,而最初的預算僅為140億歐元。北京奧運會的預算也由最初的106億歐元修改到303億歐元。不過對這兩個國家來說,經濟效益並不是第一位 的,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俄羅斯和中國是有能力舉辦如此世界盛會的。
即使一開始保守預定預算,在準備過程中也很難控制花費。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預算是35億歐元,最終花費106億,結果導致公共赤字暴漲,雅典也就是從那時起開始隱瞞公共帳目。更糟糕的是遊客也在那年逐漸退出希臘國土。
雅典奧運會嚴重超支。(圖片來源:路透社)
2012年倫敦奧運會預算是30億歐元,最終開支110億歐。不過,倫敦奧運會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效益,前首相卡梅倫曾表示奧運經濟帶來150億歐元的收益。
因此,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呼籲主辦城市減少開支。巴黎響應號召,在申請2024年主辦權時承諾使用大部分現存場館。
同樣,各家世博會這筆帳也對比鮮明。米蘭世博會可謂成功典範。該世博會接待了2000多萬名遊客,投資32億歐元,獲得100億歐的收益。上海世博會同樣成為贏家,整個城市因此獲得全面重新規劃建設的機會。然而漢諾瓦世博會卻讓德國公民背上了10億歐的負擔。
上海世博會成為贏家。(圖片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