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了兩千多年的墓室,被人們不經意間發掘,打破沉寂,走向人們的視野。
關於它的前世今生,坊間亦流傳出紛繁版本,盜墓者的狡詐與失意、考古隊驚天發現的意外之喜、數量上萬的滿室厚藏……
所有傳奇故事都回溯到那一條長達14.8米的幽深盜洞,徹底刺破了一個村莊的安寧。
自2011年3月到如今,海昏侯墓的發掘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
這座目前在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的主人也已被確認是西漢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
墓室挖掘過程中,考古隊員發現大量精美玉器。
在最近的發現中,可以看到,內棺中墓主人的收殮完全符合西漢列侯葬律的規定,整個屍體用絲綢做的衣服和被子裹住,臉部蓋有一塊紅褐色覆面,頭枕琉璃枕。
覆面之下,放著一塊玉璧,玉璧中有圓孔,正好對著墓主人的口部。
內棺中還發現了大量玉器,專家認為這些玉器側面反映了漢代喪葬習俗中對玉器的喜愛,在古代人看來,玉器有兩種功能:
一是讓靈魂不遠去
二是防止屍體腐爛。
漢代認為人死後可以通過一定條件獲得重生,這種方式也叫屍解。這些玉器大多為和田玉,質地很好,還有很多是罕見的羊脂玉。
尤其是在主槨室考古發掘的第23天,也就是2015年的12月,考古人員發現多件玉器,其中包括玉耳杯、雞心形玉佩、玉環等。
據專家介紹,出土的玉器做工精美,表明了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高貴。
除此之外,在主棺上方,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三把金絲纏繞的玉具劍,製作工藝精湛,金絲纏繞的部分為劍鞘部位。關於這些玉具劍,目前有兩種說法: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認為:「一般來說,墓室中發現的劍為墓主人生前使用過的,但這幾把不是。推測是安葬墓主時最後放置進去的,為了表示一種禮儀的完成。」
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推測,金絲纏繞是為了顯示劍主人身份的重要性,有可能是墓主生前朝見皇帝時佩帶的。
在海昏侯墓中還有一個重大的發現,那就是金縷玉衣的發現。
因為在現有的歷史資料中,只提到東漢列侯下葬時會使用玉衣,但沒有關於西漢列侯是否使用的記載。(霍光是個特例,他是三朝元老,皇帝特賜金縷玉衣、按帝王的葬制進行安葬。)
專家認為,海昏侯墓是標準的按照漢制埋葬的列侯墓,如果這裡面發現了玉衣,可以證明西漢列侯安葬均使用玉衣。
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用玉片製成。
其中,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而成,稱之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分別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海昏侯劉賀的人生可謂是一波三折、斑斕曲折,三十三年的時光曾經歷王、皇、侯三種身份的轉變。
在這座宏大的墓室中是否能發現一些史料中沒有記載的故事,等著考古學者們一一為我們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