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海仲裁案以來,國民素質問題被廣泛提及。相比多年前強烈抵制外貨、遊行示威等過激方式,如今不少人更將理智放在了情緒之前。正如此前肯德基遭受抵制,不少網友還是發出了理智之聲,正視真正的愛國行為。
然而不可否認,仍有一部分人是身體激素走在腦子前面,連最基本的素質都未能達到。近日,在網上流傳的兩段視頻便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7月20日,北京驟下暴雨,居民們多數選擇不外出,但這種天氣下的外賣行業卻顯得異常活躍。然而,一名外賣小哥在將外賣送達後,卻遭到了顧客的辱罵。
當天由於天氣狀況惡劣,導致部分道路臨時封路,送餐過程因此延誤了一個多小時。當外賣小哥渾身濕漉漉,滿懷愧疚地敲開顧客的房門時,得到的不是暖心的原諒和安慰,而是長達3分多鐘的辱罵。此事被鄰居發現,並錄下視頻上傳網絡,瞬間引來了網友們的圍觀,引發激烈討論。
視頻中的外賣小哥面對顧客凶神惡煞的指責和侮辱,仍然謙和地向客人道著歉、做著解釋,但買主卻絲毫不予體諒,甚至對小哥進行人身攻擊。即便如此,小哥還是央求著讓顧客接受道歉並收下餐食,而男子得寸進尺,奪過小哥手中的外賣便狠狠地往地上丟。最後,小哥只得將地上的外賣又裝回保溫箱,落寞地離開。
無獨有偶,日前山東臨淄一所酒店服務員因誤開一瓶啤酒,被男顧客前後毆打6次。因為酒店規定不能與顧客吵架和打架,因此改名服務員在被毆打期間並未作出任何反抗。
據酒店方及服務員的說法,在誤開啤酒之時,服務生便作出了道歉,後來酒店值班主管更同意將該酒費用扣除在餐費以外,但顧客仍提出餐費整體打折等無理要求。事後,酒店及服務生將監控視頻曝光,希望能收到打人顧客的道歉,但至今仍無音訊。
網友們對這些後天丟失素質的人「深表同情」,但也有網友不解,面對這樣的辱罵和毆打,就算再怎麼將顧客視為上帝也無法容忍。
事實上,不論是前廳服務生、後廚師傅,還是餐廳老闆,餐飲人並不像人們眼中所看到的那般輕鬆隨性。
正如上文提到的兩位服務生,他們並非完全沒脾氣、沒尊嚴,只是出於職業道德和公司要求,讓他們不得不在這樣的情況面前選擇「沉默」。除了受到公司制度與規定的制約,現實的經濟壓力也讓他們拼盡一切想保住得來不易的飯碗。
同樣辛苦的也不止是前廳的服務員,常年與油煙相伴,在悶熱的後廚里默默耕耘的廚師同樣艱辛,他們為了一道美食付出諸多心血,但可能都換不來食客們的一句讚賞。
作為餐廳的管理者或老闆也並非坐等收利,且不論他們也曾與基層員工一樣經歷漫長奮鬥方有今日,僅僅作為餐廳的管理者,他們便需要承擔極大的風險。他們不只需要為餐廳的經營費勁心思,遇到諸如上述員工與顧客發生衝突的情況,他們也同樣需要以客人的體驗與利益為先,但同時還需設法保障團隊員工的利益,該有怎樣的「玲瓏心」方能做到。
參某說
餐飲等服務行業人員常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顧客是上帝」,但那是服務業從業人員對自己的要求,而絕不意味著顧客能真的凌駕於服務人員之上,擺出所謂的「上帝」姿態蔑視服務人員的自尊與努力。
在餐飲行業里,諸如外賣小哥和酒店服務生的情況屢見不鮮,餐飲人有苦難言。在早已習慣了「上帝」般體驗的顧客面前,餐飲人反而成為了「弱勢群體」,難以獲得應有的尊重和驕傲,更難得體諒與溫暖。
餐飲人對顧客的「遷就」並非理所應當,而是敬職敬業的表現。對於這樣默默付出的餐飲人,我們更應該多一些尊重、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去善待這些不辭辛勞的餐飲人,讓創造美好食物與環境的餐飲人也能一嘗溫暖的「甜蜜」滋味。
正如網友們在評論中所說:「學會體諒他們的辛苦,即使一句謝謝對他們而言也會是暖的。」「對他人好,別人才會對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