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南海危急百倍的災難來臨:仲裁只是開始
南海仲裁宣判之後,海內外華人義憤填膺紛紛對仲裁結果進行抗議。海牙國際仲裁庭判定中國在南海諸島沒有「決定性歷史權力」、「九段線」無效、太平島為「礁石」等。筆者認為這份判決書對南海周邊地區各國的影響還不如對國際仲裁廳專業性與公正性的影響大。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仲裁中認為的歷史權力中如果將中國排除出去那麼周邊各國也無法基於歷史因素主張自己的權益;如果評判九段線無效意味著在法理上雅爾達體系的所有決議都可以推倒重來;而「太平島」變成「太平礁」這一點則是本次仲裁最難令人信服的裁決,太平島是南海面積最大的自然島,本次仲裁將這一點常識被「顛覆」,在內心中不以此為然的人應該不只是中國人吧。
對於南海仲裁台前幕後的解讀已經有了很多資料和論述,而對於此次事件的帶來的後續影響卻鮮有人提及。如果我們將南海仲裁案與「國際聯盟」對「九一八」事變的調查(李頓調查案,以下簡稱李案)作比對會發現以下幾個相同的特徵: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南海仲裁與九一八事變
1、同樣奇特的裁決:李案對於中國及日本的的訴求給出了一種看似折中,其實質沒有解決任何問題的方案——「國際託管滿洲」,結果中日均不買帳,同時大大打擊了「國際聯盟」的權威性。
2、出台時的國際背景:李案出台於1932年10月,時值「大蕭條」危機爆發三年之後,全球經濟疲軟,在歐洲希特勒作為魏瑪共和國總理已經完全掌握了政府權力;在北美「美國優先」的極右翼勢力代表人物休伊。朗風頭正勁,意欲角逐36年的總統大選,將孤立主義執行到底;在歐洲英國經濟一塌糊塗,法國除了經濟差之外兵源不足、外交上打造的歐洲「小協約國」在全球危機的影響下名存實亡。
3、綏靖政策作為一項「政治正確」風行於輿論。一戰結束十四年,歐洲執政階層總結的經驗教訓就是:無論怎麼樣,儘量避免戰爭(當然德國和蘇聯除外)。國際社會奉行這種和平主義的同時卻無視德國馬克的惡性貶值要求其繼續償還一戰賠款,也無視戰敗國的民族主義呼聲令其在名義上繼續接受凡爾賽體系,令矛盾越發尖銳。雖然六年之後慕尼黑會議才粉墨登場,但這種綏靖政策其實在希特勒重新武裝德國、進入萊茵區的時候就已經被證實。
4、以上三點共同導致了李頓調查團不是第一時間去瀋陽查看實情而是遍訪各國看大家的態度,炮製了一份令人啼笑皆非的報告,最終也沒有任何實際的約束力。
對照李案,我們發現南海仲裁的背景是其在二十一世紀的新翻版: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1、大蕭條之後影響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全球經濟危機。
2、伊斯蘭世界和「文明社會」自冷戰後產生最強烈的衝突(炸彈直插歐洲腹地)。
3、歐美奉行一種政治正確削弱了自身的防禦能力,造成了意識形態的分裂;這種源自對二戰這一人類悲劇的反思行為差不多快要完成助推極端勢力與孤立主義在歐美重新上台的最後一步了。
4、歐洲青年在教室或者酒吧里對愛與和平高談闊論的同時,卻無法阻止911之後整個中東陷入的戰火與苦難,歐美向中東輸出「民主制度」,中東向歐美輸出人體炸彈。
5、美蘇爭霸結束後,中國崛起,新的世界秩序需要在雅爾達體系之後重新被定義,而世界卻沒有做好準備。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圖為中國勝利日大閱兵
正如習主席所說:「今年世界並不太平」。其實,明年世界更不太平。蘇聯解體後雅爾達堆積的問題在新世紀集中爆發,我們總結二戰的悲劇以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可惜吃掉佛祖的老虎卻不這麼認為;而對中東無休止的干涉、資本的操控、輸出普選制度的同時順便輸出軍火訂單是把這隻老虎養大的最重要的原因。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悲劇,但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再來看南海仲裁,它本身真的可以解決南海問題嗎?
很多學者認為中國應該「講法律」、「參與到仲裁中去,雖敗猶榮」,我覺得非但執政者吃完飯剔牙齒時候都不會理你,連普通老百姓都要笑你迂。凡爾賽合約對青島的決定、李案對東北的決定歷歷在目,我並非陰謀論者,恰恰是南海仲裁的結果告訴我們:莊出老千,這局咱不能玩。
這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也是一種共識的破滅。
那就是世界各國無法通過協商與協作來一同完成對這個星球的共同治理。南海以外的世界正在走向兩個極端,歐美對全球資本及政治勢力重新布局,「受害國」不是飽經戰火就是處處受限;歐美盛行和平與關愛,「被關愛國」不是以人體炸彈「回報」就是拿封堵肯德基來自殘。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南海仲裁案的手法好比是賭局中的出老千
全球的民族主義與極端勢力抬頭:特朗普公然提出「美國人優先」的競選口號;法國與德國無論左右翼政權都已經喪失了大面積議會議席,極右翼政黨話語權提高;日本謀求修憲,重新武裝自己;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與南奧塞梯,它上一次擴張是二戰前對東歐及北歐國家的領土侵占。
相對而言,中國比較克制,但我們離新一次的世界大戰從未如此之近。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這種共識的破滅,導致恐怖事件頻出、區域爭端不斷、各國軍備互相競賽,一個火藥桶就可能一次性引爆所有問題。福山曾說民主制的優勢一覽無餘,「這就是歷史的終結」;布熱津斯基以為蘇聯解體俄羅斯就解脫了;可惜他們都錯了,賣力輸出到中東的民主制水土不服被軍閥及部落把控,歐美國內的民主自由又無法避免極端勢力的橫行以及新納粹的蔓延。
這一切都指向了基於自由民主的「共識」已然失效,如果不作改變,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所有人都會面對比南海問題大百倍的危機。
如何避免?
我認為:
1、尊重各國的文化及社會差異,強調最核心的「共識」。如石刑是應該被禁止的,婦女與兒童的權利應該獲得最基本的尊重(包括在本國法律框架下自主選擇是否佩戴頭巾的權力),腐敗是需要全球應對的癌症等等。除此之外的政治選舉制度應由各國自行處理或者過渡。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美國大選造勢活動
2、歐美不能藉助政治干涉為石油商、軍火商及華爾街謀取利益,在全球範圍內節制資本,通過技術提高低收入人群收益,降低經濟危機風險。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各國在經濟合作與開放上可以更進一步
3、各國、各民族的諒解與新的協商機制。篤信叢林法則的人不相信協商,於是世界陷入刀與火的地獄,伊斯蘭指責歐美(及中國)是安拉的敵人,歐美指責伊斯蘭是文明的公敵;歐美指責中國是專制的樣板,中國指責歐美是陰謀的源頭。全球市場已經形成,雖然這樣的市場是建立在南北不對等的「剪刀差」基礎上,然而華爾街收穫了利潤,歐美民眾卻收穫了炸彈。新時代如果要讓「殖民」真的成為歷史的同義詞,那麼各國在經濟合作與開放上是否應該更進一步呢?世界銀行是否應該除了給那些休克躺在病床上的國家以援助外關注更多正在發展的經濟體呢?現有的金融及國際貿易體系是否可以根據參與國的自主選擇而做相應的修正呢?發生了經濟危機各國政府是否可以在刺激措施上協同一致呢?如果真的能夠互相尊重、平等交易,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雅爾達體系之後的新秩序是否會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呢?
如果以上這些都是天方夜譚,那麼很遺憾,南海的仲裁只是一個開始,而絕不是一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