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缺師資的幼兒園普遍發現,老師好難找!有幼教師資格的老師為何不願到幼兒園?他們顧忌什麼?教學現場的老師出走的因素又是什麼?台灣下一代誰來教?
圖片來源:鄒保祥(照片為示意畫面,無涉真人)
九月是許多幼兒園的入學季,而今年開學季的幼教界很動盪。政策面《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簡稱《幼照法》)修法案,為了幼兒園「老師」的資格爭吵不休。而在現場,幼兒園卻開始面臨幼教老師出走、找不到老師的困難。
「今年的老師特別難找,」台北市非營利幼兒園景美幼兒園園長許明珠說,她在人力銀行網站開了職缺,幾個月的時間,好不容易趕在開學前才補齊了缺額。
幼兒園老師難找,主要是因為前兩年《幼照法》修法,大班必須設置合格的幼教老師,需求大增。加上教育部去年九月起,展開第一波幼兒園評鑑,查核幼兒 園的師資及勞動條件,逼得許多由托兒所轉型,或是過去以「借幼教師證照」方式來規避政策規範的私幼,必須名符其實的徵聘領有教師證的合格幼教師。
根據一○四人力銀行的統計資料顯示,過去一年的幼教師職缺大幅增加了一五%,這是近四年來的高峰數字。
老師去哪了?
國外機構、親子館都在搶人
幼兒園需要更多合格幼教老師,同時,愈來愈多的幼教師卻選擇不進入幼兒園現場。明新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劉豫鳳說,十年前幼教系畢業的同學有三十多位,現在只有個位數的同學留在幼兒園教學。
勞動條件太差、沒有專業發展的環境是幼教師出走幼兒園的主要原因。許明珠觀察,新加坡、印尼等鄰近國家以高於台灣的薪資來台召募幼教師。加上近年來 公、私立的親子館相繼成立,也需幼教老師的遊戲活動規劃能力。私立幼兒園多數工時長、薪資低、雜事多,幼教老師當然希望尋求更好的機會。
為什麼不想幹?
缺乏專業發展環境、勞動條件太差,留不住人才
根據一○四人力銀行的資料,在私立教育機構的教職工作中,幼教老師的薪資水準最低,幼教師的平均月薪為兩萬六千八百六十元,教保員平均月薪僅有兩萬五千八百六十五元。
一般二十八K的私幼老師,早上七點上班,晚上七點下班,工時十二個小時是常態,也沒寒暑假。不僅起薪低,也沒有升遷機會。
「念經濟系的同學做了十年,薪資會提高,可是我們做了十年,月薪還是一樣兩萬八千元,」 基隆公立過港幼兒園園長林滋貴說,她在私幼做到園長級,月薪四萬元,但每天早上七點上班,晚上九點才能下班。
送小孩念私幼的家長不免納悶,為什麼私幼的學費貴,在台北市每月平均一萬五千元至兩萬五千元是普遍的現象,但老師的薪水結構普遍偏低?
在幼教界二十多年的林滋貴觀察,不少私立業者收費高,卻沒有回饋到老師和小孩的身上。林滋貴分析,幼兒園的獲利空間,是在人事及餐點的支出上,家長 學期初要一次繳清的註冊費及每月的月費加總起來,理想上園所要拿其中的五○%來支付人事費用,但每家園所因實際經營考量,在人事費的支應上有很大的個別差 異。若私立園所沒有用註冊費來支應人事費,而是用來攤提設備投資,卻沒有經常修繕環境,或是房屋、硬體設備的成本已攤提完畢,註冊費就已有獲利的空間。
至於家長每月交的月費,則會用來支付老師的薪水、午餐、點心費、水電及活動費等經常性的支出。以台北市一班收十五個孩子的小型私幼為例,假設月費一 萬五千元,這個班級收入每月就是二十二萬五千元,但支付老師的薪資若是兩萬五千元,剩下的二十萬元要支付孩子的點心、午餐、活動、材料費......等, 家長可以檢視孩子平日在園內吃的與用的,以及園所所在的地段,就能看出業者的利潤是否合理。不少私立業者還會安排英語、美勞、音樂、體能等才藝課程,家長 負擔的月費就還要再支付這些才藝老師的薪資。
不過,對於被抨擊因為要利潤而犧牲老師薪資福利的私幼來說,卻也有滿肚子苦水。
不論學界、業界都公認為辦學典範園的私立幼幼幼兒園執行長陳華堯說,政府為了衝就學的普及率,十年來不准業者漲學費,但是物價、水電都漲了,政府卻 要求業者以十年前的收費來經營,有心給予老師優質教學環境的業者,很難生存。以幼幼來說,目前就是賠本經營,連損益平衡都做不到。
台灣私幼的園所比例高達七成,但是公幼的班級數量少,一間國小附設公幼,多數是中班及大班各一班,因此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許玉齡指出,以班級數來看,公私的比例更懸殊,這樣的結構並不利幼兒受教品質的提升。因為過量的私有化,要求業者擺脫將本求利的局限並不容易。
在將本求利的商業法則下,業者若有心投資老師,園所又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那麼家長要負擔的學費可能還要高出每月兩萬元。
未來怎麼辦?
家長需推著私幼重視老師的專業
幼兒教保政策工作者王兆慶就為文指出,目前幼教工作者的勞動環境實在太差,家長怎麼能期望幼兒獲得高品質的學習環境。他認為,台灣是民主社會,若無民意基礎,由上而下推動的政策,恐遭私幼業者反彈。
過去幾年教育部曾試著推行「友善教保實驗園」,以及現在的非營利幼兒園,許玉齡觀察,都是希望提高幼兒園公共化的比例,但在部分私立業者的強力反彈下,她擔憂公私各半的幼兒園理想結構是否能實現。
新北市翔祥幼兒園園長江束認為,私幼占比高的台灣,幼教的教改必須由下而上,要家長推動著園所改變。
私有市場為主的結構下,教育選擇權其實充分掌握在家長手上。幼教專家李坤珊認為,即使私立市場良莠不齊,但是每個幼兒的家長若對幼兒學習、幼教專業的內涵多一分認識與了解,在參觀及選擇園所時,就能提出相對專業的問題及要求,園所會開始重視老師的專業,願意投資老師。
當幼教老師的專業被尊重,有充分的專業發展空間,相對的,孩子也會受益,最後才能逐步推升幼兒受教品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