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中國政府方面上月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司(UNOOSA)達成協議,同意將向聯合國成員國 提供使用中國空間站的機會。根據協議,中國將主要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太空實驗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中國還會幫助發展中國家的航天員進入太空,用中國載人 航天載具將各國宇航員送至空間站。
據悉,這一系列協議是在今年6月在維也納舉行的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第59屆會議上達成的。美國航天資訊網站「航天觀察」(Astro Watch)在本月27日刊登了就此事對中方發言人的採訪。日本共同社也於28日報道了中國與聯合國達成的此項協議。
中國空間站想像圖
此前據聯合國信息服務中心(UN Information Service)6月16日消息,聯合國外空司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達成一致,同意通過共同努力,提供中國未來空間站的應用機會,以提高聯合國成員國的航天能力。
消息稱,根據今年早些時候簽署的《合作框架協議》和《合作出資協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於6月在維也納舉行的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第59屆會議期間,介紹了該合作項目。
在上述協議框架下,聯合國外空司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將共同工作,使聯合國成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能夠在中國空間站上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並為他們 的航天員和載荷專家提供飛行機會。雙方還將促進在載人航天飛行及其他航天活動方面的國際合作,增強對載人航天技術及其應用益處的共識,以及航天技術方面的 能力建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還將為外空司提供該方面的經費支持。
聯合國外空委第59屆會議現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圖)
「這是一項激動人心的合作機會,它將進一步增強發展中國家的航天能力,增強對航天技術能夠給全人類帶來益處的共識,有助於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司期待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共同工作,實現上述目標」,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西蒙內塔·迪皮蓬說。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表示,「航天探索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和追求。我們相信,合作協議的實施必將促進航天探索領域的國際合作,為聯合國成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使用中國空間站並從中受益的機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在會上發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圖)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派駐外空司的專家牛愛民在接受「航天觀察」採訪時表示,「得益於空間站上搭載的先進多用途設備,我們可以為聯合國成員國提供關於物理學、生物學、生命科學和地球觀測等多種微重力實驗的機會。」
牛愛民同時表示,該協議將促使人類空間技術的發展紅利惠及廣大發展中國家,促進航天事業獲得更豐碩的發展成果。中國還願意為外國航天員提供培訓。根據與合作國的談判,中方也會為他國的航天計劃提供資金上的支持。
目前,只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擁有載人航天的能力,但有38個國家的航天員先後進入太空。其中大部分國家都是依託美俄的航天員培訓和載人航天載具進入太 空的。進入新世紀以來,巴西、馬來西亞、韓國、丹麥等國宇航員乘坐俄羅斯聯盟系列飛船首次進入太空。美國的太空梭也先後將以色列和瑞典的首名航天員送上 太空。
各國航天員首次進入太空時間(示意圖)
此前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今年5月透露,目前我國空間站研製工作正穩步推進中,預計將於2020年前後完成建設。
我國空間站總體結構將分為3個艙段,包括1個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每個艙段都為20噸級,整體呈T字構型。其中核心艙被命名為「天和一號」,該艙將於2018年前後升空。升空後,將成為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
中國載人空間站想像圖
此外,我國還將於今年秋天先後發射無人實驗室「天宮二號」和搭載2名航天員的「神舟11號」,並在軌道上進行對接試驗。明年,無人貨運飛船「天舟一號」也將發射,空間站的建設準備工作將逐步展開。
共同社認為,中國可能意在通過開放本國的空間站作為全新國際合作舞台,以彰顯「太空大國」的地位。目前在軌運行的國際太空站於2011年建成,有美俄日 等15國參與。原定使用至2020年,但美方決定延長使用至2024年,俄羅斯、日本和加拿大均已表示同意。但2024年之後的幾乎未定。依照目前各國計 劃,很可能到2024年之後,人類在軌運行的空間站就只有中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