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餐飲的7點不同,你同意嗎?

@ 2016-07-30

「潮店」在近兩年餐飲業動盪與變革,傳統市場默默洗牌的大環境下悄然崛起。它與旺店、爆店、單品店有何不同?仔細觀察,它有七個明顯的特徵。

1、經營者不一樣

他們大多是80後、90後,許多人是大學畢業,或有海外留學背景。他們學歷高,視野寬,思想沒有傳統的禁錮,敢想敢做。

他們有許多是從高大上的行業轉行而來,入行前可能是律師、精算師、網際網路業者等。

這種出身的群體與傳統業者大不相同,他們的經營思維有更多的創新與突破。

2、店名不一樣

傳統餐廳注重名字的文化寓意或地域、姓氏的特徵,且字數不多,比如全聚德、東來順、眉州東坡、蘇浙匯等。

然而潮店不同,他們多用「潮語」,用一些網絡流行語,結構上不局限於一個詞彙,有的甚至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比如「很高興遇見你」、「留老爺不准走」、「很久以前只是家串店」。

3、裝修風格不一樣

傳統餐飲的裝修環境主要有兩種,要麼豪華氣派,要麼簡單樸實。

潮店的裝修則不拘泥於傳統,擅長運用流行元素,強調「輕裝修重裝飾」的理念,講究的是跨界混搭,追求「小清新」族群的感覺,裝修風格更加活潑、隨性。

4、產品結構不一樣

傳統餐飲產品追求「大而全」,厚厚的菜譜里有上百道菜,多多益善,面面俱到。

潮店產品則追求「少而精」,很多都是單品或一組產品,飲品、甜品、休閒食品所占比重增大,售賣形式靈活多樣,青睞於套餐制。這種簡化了的產品結構,打破固有模式,不拘一格,其本質是降低生產成本。

5、經營模式不一樣

傳統餐飲的關注重點在產品上,營銷方面特別是新媒體營銷比較被動。

而潮店則主要依靠移動網際網路,在虛擬的空間裡打響口碑,讓顧客還未登門,對餐廳狀況已了如指掌。其營銷方式千奇百怪,擅長抓住顧客的好奇心,製造消費話題。

6、顧客體驗不一樣

傳統餐飲服務中,點餐、烹飪、傳菜、買單一系列流程都需要有專人負責,顧客進入餐廳,享受的就是花錢買服務的過程。

潮店則大不相同,自助點餐、DIY烹飪、出品自取、手機支付等一反常態,還有的店連菜品的後期製作都要由顧客自行完成。這樣的體驗創新,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7、啟動資金來源不一樣

傳統餐飲很多是夫妻店,為謀生而起家,沒有充足啟動資金,靠的是滾動發展。

而潮人則有利用資本的思維與能力,天使、眾籌,A輪、B輪,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門兒清,他們創業之初就懂得藉助資本的力量,這是與傳統業者最大的不同。

未來中國餐飲業的百億企業,一定屬於懂得「資本與實體」兩手抓的企業家。

潮店,不可忽視,儘管還存在諸多不足,其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潮人,不可輕視,他們代表新生力量,是餐飲業的未來;「潮客」,不可阻擋,特殊的社會環境,孕育了新新群體,他們的消費行為,大大有別於他們的父輩。

未來5-10年會怎麼變化,不可預知,但是一定有些東西是不變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即便是中產崛起,無非是更好吃更好喝更好玩更好樂。

亞馬遜創始人曾經說過:與其擁抱變化,不如賭對不變。所以,怎麼樣緊跟市場,研究清楚消費者,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