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向中國低頭 南海天平已傾斜

@ 2016-07-29

「中國有錢,不是美國,美國是沒有錢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日前在公開場合表示,「咱們要跟中國好。」仲裁案之後,菲律賓逐漸看到自己準備的底牌似乎並沒有產生多大作用,轉而開始放低姿態,就在7月27日,杜特爾特還召集了阿羅約、拉莫斯等4位菲前總統商討南海問題。事實上,隨著中國的崛起,「激怒北京沒好處」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共識。

菲律賓已經在仲裁案上豪擲3000萬美元,但並沒有帶來可見的實際效益,中俄更決定不久後在南海軍演,菲律賓試圖操作仲裁案牽制中國的意圖實際上已落空。菲律賓方面暗示「擱置仲裁法庭的裁決,恢復與中國的雙邊對話」,表示「希望中國幫助菲律賓發展經濟」,大概也是看到了繼續糾纏仲裁無所助益,如果兩國貿易因此停滯,菲律賓的損失將難以計算。

菲律賓五任總統商議南海問題(圖源:VCG)

「挑戰北京底線沒好處」,這是菲律賓在此次事件上用真金白銀買回來的教訓。在上世紀中葉,菲律賓曾處於亞洲前列,但現在經濟上已經落後於許多亞洲國家。反觀中國,經過30多年的迅速發展,現在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菲律賓要發展經濟,要促進現代化發展,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基本上都離不開中國的支持和援助。只是又想要中國的錢,還不尊重中國的領土權益,世上不會有這麼便宜的事。

美國同樣也在南海問題上鬆了口風,據報道,美國近日表示「沒有參與南海仲裁,不建議中國放棄其主張」,連慣常的施壓手法也不再用了。裁決結果公布後,中國最先進核動力潛艇的照片突然被「泄露」並登上內地多家軍事網站,並稱該艇或許能發射新一代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巨浪-3」,射程能從南海打到美國。不管潛艇的曝光是有意無意,都對美國起到了一定的警告作用。

這種趨勢的背後,是國際格局主要變數的消長,即中國的加速崛起與美國的相對衰落。綜合分析,中國上升和美國下行的發展趨勢正在進入一個歷史的拐點,這兩大力量反向運動的結果必將帶動和影響國際格局產生深刻的調整和變化。

根據2016《財富》雜誌發布的榜單,世界上最有錢的5家公司里,中國有3家。而在500強企業的榜單里,中國就有110家。這些企業,大多已經是或正在朝跨國公司的方向發展,中國的實力不但在快速的內增長,同時也在廣泛的對外輻射,對於周邊國家而言,中國是市場最大的買家和實力最強的賣家,這種經濟的單向依賴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周邊國家不可能徹底和中國撕破臉。仲裁之後,杜特爾特又要擱置仲裁,這不是菲律賓新領導人的政策搖擺不定,而是意味著理性的回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