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後事自己辦 日本「終活」正夯
少子化和高齡化夾殺日本社會,根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高齡化白皮書,平成26年(西元2014年)人口高齡率已經達到26%,青壯世代背負沈重年金稅務壓力之外,更得照料臥病在床的長輩,還可能因此離職;老人照護機構品質也堪慮,看護工時長壓力大,甚至曾發生將老人從樓上活活摔死的慘劇。
現在全球邁入高齡化社會,
尤其亞洲國家頗為嚴重,台灣日本都即將邁向少子化&超高齡化的社會。
因為年輕人負擔過重,所以很多父母也不想要死後還給兒女添麻煩,
所以在生前就趕緊事先規劃好死後該怎「離開人世」,
選擇是要傳統的土葬,還是火葬、海葬等等。
土葬基本上隨著台灣人口越來越多,
在地小人密集的情況下,越來越不容易了。
而且很容易有風水上的問題,
可能一個不小心先祖就成了蔭屍,往往危害到後代的性命與運氣等等,
會產生很多問題。
所以基本上火葬已經在現代成為主流。
日本也是一樣,以火葬為主。
這主要是因為日本墓地貴,
只是雖然骨灰可集中在家族墓,節省土地費跟舟車勞頓成本,
但辦一場哀榮的葬禮還是動輒少說要數百萬日圓跑不掉。
所以某些看似更省時省事省錢的死後契約,在近些年也越來越有市場!(是不是真的省錢...各為自己比較看看了)
台灣現在殯葬業也算是慢慢在起來,
打開人力銀行,殯葬業的業務已經快要可以跟保險房仲業相比(難纏)了,
這其實就是死後契約市場漸漸興盛起來的跡象。
日本完全不落人後,
不僅殯葬業有完善方案,
連坊間也大量出版所謂的「終活」書籍(所謂日文的終活就是規劃自己的人生終點)
還有旅遊業者開「終活團」,目的就是帶著銀髮族去看墓碑看骨灰罈,
而且行程氣氛明朗,毫無談論生死的肅殺之氣。
不知道如果台灣的旅遊業開這種團,會不會有人氣?
日本在死後喪葬這塊,感覺還是走得比台灣前面一些。
現在的日本銀髮族,由於現實生活考量,
也已經慢慢發展出「歸零死(ゼロ死/Zeroshi)」的概念。
零死指的是「零葬禮」「零墓地」「零骨灰」,
斷氣兩天內,直接送到火葬場火化,
骨灰不進靈骨塔,而是選擇帶回家中供奉,或乘船撒入海中,一切回歸於零。
畢竟現在的經濟環境越來越艱難了,
年輕人養自己小孩都有困難了,更別說老了之後還要養自己的父母等等,
那負擔實在太大了。
(難怪現在一堆父母不想生小孩,除了養不起外,也有部分原因是不希望以後小孩為了養老了以後的自己,而生活得艱苦顛簸)
倘若要辦個稍微體面一點的葬禮,數十萬根本是最基本的數字。
與其把今生的錢花在來生回報未可知的葬禮上,
好像還不如留給現世的親人。
在日本,選擇「歸零死」的人,
沒有守靈也沒有告別式,選擇零死的喪家只需支付棺木、骨灰罈和靈車費。
基本上費用是節省得多了。
當然,骨灰在法律上是不能隨意棄置,所以還是要"處理掉"。
在日本,要海葬的話還需要找業者開船出海,
費用又要多個五萬日圓起跳,
其實加一加好像也不算便宜(但比起傳統的土葬以及請法師來誦經幹嘛的,還是便宜許多)
但至少比較省時省事,讓自己走得比較乾脆這樣。
這種極簡風,無葬禮無墓地無骨灰的形式,
也不一定就與傳統中國與儒家「慎終追遠」概念相悖 (有不少人會擔心這樣後代不就很容易會遺忘逝去的先祖了嗎?)
畢竟所謂的喪葬禮,其實最主要也不是辦給死人看的,是辦給活人看的。
只要抱持著誠心,用最虔誠的態度送亡者最後一程,
也不會有什麼不利於自己或後代子孫的影響吧。
真的有心想要供拜先祖,也不會需要靠某個牌位或墓地來提醒自己,不是嗎?
除了海葬,喪家還可選擇山葬或樹葬,
也就是將遺骨粉碎後撒入山中,或者裝入特殊容器內再埋到土裡,
亡者的骨灰可成為植物的養分,化作春泥更護花。
而這些植物(通常是樹)也能成為遺族憑弔的對象。
所以在日本,樹葬越來越夯,
提供樹葬的集合式公園也是供並求,
想要樹葬還不是你想要,或你花錢就有,
需要抽籤取得資格哩!
還有更誇張的"太空葬",這真的是太......
總之就是把骨灰裝到太空氣球讓它升空,
氣球到了平流層會再度膨脹,一路把骨灰送到宇宙去。
(應該是不會隨便爆開...不然走在外面可能常常不自覺會與陌生亡者有零距離的接觸...)
總之,現在台灣人的生死觀念也是越來越開放,逐漸跟上了日本的腳步。
不過好像還是主要停留在火葬完把骨灰置入骨灰罈,再放到靈骨塔中。
某些業者主要就是在做這塊賺錢的,例如龍X。
在看完日本歸零死的概念後,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
畢竟地球的汙染越來越嚴重,以及其他現實因素考量,
大多數人應該也不太選擇入土為安了,
所以問題就是,火化後的骨灰要怎麼辦???
或許日本的經驗也可以作為我們台灣的參考。
也不是不讓某些殯葬業者賺錢,
只是這樣完全與自然歸一,省時省力省錢,也算是環保愛地球吧。
死前都已經給地球製造了這麼多麻煩,死後至少把對地球的傷害降到最低吧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