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遇過燒框嗎?」
與其稱之為燒框,更貼切的說法是「爆框」
是爆框 還是燒框?
透過材料上的改善,Amain T.惠生行總經理小虎觀察,其實現在兩岸的輪組品牌,已經鮮有燒框的問題。以往俗稱的燒框,指的是輪框表面的裂解,或碳纖布產生大面積的波浪紋,但車友遇到的狀況,則是因輪胎的壓力過高,造成勾胎處的邊緣斷裂,稱之為物理性的」爆框「。
實地檢測框體,不難發現框寬因受損產生的差異
不論材質或車種,施以過高的胎壓,都會遇到相同的狀況(圖為20寸輪組)
其實關鍵在於胎壓
「我覺得最大的因素,還是胎壓」小虎點出問題所在。
這種爆框的現象不分材質,碳纖、鋁合金輪框都可能發生。在受訪中,小虎不只一次強調胎壓之於輪組的重要性,不僅容易破壞開口胎的結構,連管胎也是如此。「高胎壓的管胎,最怕的就是撞擊。」車友們不妨想像,當管胎的胎壓飽滿時,甚至比石頭的硬度更高;想像拿石頭去撞擊框體,造成的傷害自然不在話下。
當胎壓飽滿時遭遇撞擊,對輪組的傷害匪淺
那,胎壓到底該打多少?
「管胎,我覺得130psi就很完美了,開口胎我建議在110psi。」
處理過相當多輪組維修的案例,不論輪組的材質,這是小虎給我們的建議數值。他也提醒車友們,當胎壓在120psi以上,只要遇到路況造成的爆胎,都會讓車友置身於危險當中,小虎也曾目睹車友被炸飛的情況,這項提示並非危言聳聽。
留意」胎況「確保安全
「橋面、伸縮縫要特別注意」小虎提醒道。
胎壓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延伸到我們先前討論的胎況。一旦裂痕已經深入至胎冠底下的簾紗層,就可能危及車友的安全性,建議即刻更換外胎。假如沒有留意,還堅持追求高胎壓,雖然換來路感與低阻力,但也讓自己身陷潛在的危險。而追求成績的選手,應該為自己挑選適合高胎壓的輪胎品項。
除了注意路況,出門前也別忘記幫輪胎健康檢查
外在條件影響胎壓
最後,氣體在不同溫度的環境,體積也會有相對的變化,這是車友們也許會忽略的地方。舉武嶺為例,在地理中心碑的胎壓,與登頂的胎壓必定有所不同。倘若能預留空間,將胎壓稍稍下修5psi,或者在打足胎壓後輕壓氣嘴頭,讓胎壓回歸最正確的顯示,會是最推薦的作法。
將胎壓稍稍下修,以便預留外在條件的影響,是推薦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