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長征七號發射嚇到美國人 以為是UFO

@ 2016-07-29

美媒:長征七號發射嚇到美國人 以為是UFO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當地時間周三晚(北京時間周四),在美國中西部的猶他州、內華達州、加利福利亞州,數千人被划過夜空的神秘火球嚇到。而據美國戰略司令部證實,其實這是中國長征七號火箭重新進入大氣層,剛好經過加利福利亞附近。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現場圖片

然而昨晚的美國人民可不明真相,有些人甚至懷疑這些火球是飛機解體,還有些人猜測是流星雨。不少人看見火球後紛紛上傳視頻和照片到社交媒體,部分家住洛杉磯的市民非常興奮,稱「這肯定是UFO」。美國人著實被嚇了一跳,這些類似彗星的火球飛過內華達州孤山公園(LoneMountainPark),距地面很近。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現場圖片

從一個男人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出,火球划過夜空的一幕非常壯觀,他在視頻中感嘆「這太不真實了,那是什麼?那是什麼?」他隨後描述火球是「巨大的飛行物」。

美國戰略司令部發言人表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受損報告,他說類似物體通常在大氣中就會消失,這也解釋了為何出現一道道光痕,這一切都並未造成什麼威脅。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中國長征七號火箭6月25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首次發射,並成功升空進入軌道。有學者指出長征七號第二級火箭一直在地球低軌運行,一個月後重新進入大氣層。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長征七號令美緊張 一實驗使美航母不敢挑釁

此次跟隨長七火箭首飛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屬新一代載人飛船,是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首次試驗飛行。

縮比返回艙高約2.3米,最大外徑2.6米,總質量約2.6噸,採用返回艙和過渡段的兩艙構型。也是中國首台將採用多噴管結構應用於空間環境的固體發動機。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它的首飛成功,為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驗證了該發動機具備為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提供有效的再入飛行控制能力,也進一步推進了固體發動機在太空飛行器產品中的應用。

對於澳門的軍事觀察人士黃東來說,新華社在子彈型的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西南戈壁區安全著陸後不久拍攝的照片展示了很多細節。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黃東說,整體而言,此次發射表明中國的彈道飛彈技術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能夠幫助改進其東風-26中遠程彈道飛彈和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

這些飛彈都可能威脅到美國在關島的軍事設施。中國彈道飛彈的實時和近實時的攻擊能力,使戰場上的任何目標在戰略範圍內,可能隨時面臨戰術性的打擊。

以美軍現役航母戰鬥群為例,其由E-2C預警 機為核心的對空警戒雷達網可以有效探測750千米~1100千米外的空中目標,為航母戰鬥群提供50秒~75秒的反應時間。

艦載戰鬥機和「宙斯盾」防空反導系統可在距航母185千米~400千米外對攻擊航母戰鬥群的目標實施攔截。現有戰鬥機和飛航式飛彈因航程和速度等原因很難對航母戰鬥群構成有效威脅。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而高超音速巡航飛彈末段高速撞擊目標,戰鬥部動能大,可提高攻擊深埋地下或航母裝甲類硬防禦目標的毀傷機率;可全程機動飛行,大大提高飛彈的機動範圍,可對目標實行全方位攻擊;

飛行時間短,導航誤差小;飛彈全程制導,終點散布小,能實現比彈道飛彈高得多的精度,可有效攻擊點目標。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現,將有可能使航母的防空體系失效。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返回艙與中國的高超音速滑翔式飛行器DF-ZF(東風-征服)看上去很像。返回艙的顏色也表明,其使用了一種用於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新型抗熱塗層。這項技術將幫助中國增強飛彈突防能力。

近幾年,美國、日本、印度、韓國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在我周邊建設了半包圍的飛彈防禦系統網,企圖削弱我國戰略威懾效能,我傳統飛彈的突防能力受到嚴重威脅。

而高超音速飛行器高度一般在25千米左右,在敵防空火力射高之上巡航,彈道難以預測,增加敵方攔截難度。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美國的地空飛彈中也只有「愛國者」PAC-3和「標準」SM-3的最大射高能超過25千米,且這兩種飛彈制導系統的設計都是基於彈道飛彈的彈道預測性。

對於機動能力強、機動範圍大的高超音速飛行器,敵方在發現後難以及時預測彈道落點和我方預定打擊目標,因而難以組織攔截。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因此其具有比彈道飛彈和亞音速巡航飛彈更強的突防性能,能有效突破現代多層防禦體系。可見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出現將對現有飛彈攔截技術構成挑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