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7月22日中國官方媒體介紹中國創新成就與未來五年部署有關情況時,特別提到了圍繞深空、深海、深地、深藍等「四深」方面,其中深海就是要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深海空間站「,要用」深海空間站「這樣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來集成提升我國深海技術和裝備的系統開發與研究。這也是中國方面首次以未來五年計劃為專題介紹專門高調公開了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這也被外媒第一時間捕捉到,英國davidicke網站刊發獨立專稿,稱這是中國首次對外公開自己的深海戰略,是中國」水下長城「項目的重要節點工程,中國要打造」水下長城「應對美國的核潛艇前出威脅和多國企圖在多方面圍困中國的策略的最嚴厲的警告。
所謂「深海空間站「就是深海科學實驗室的俗稱,如同」國際空間站「一樣在太空中立足就的需要它,而在深海中立足也必須需要這樣的特殊裝備。雖然人們已經可以造出飛行器飛到月球上,但是想造個能供十幾人在水下長期工作的空間難度更大。主要是一因為水下環境更複雜,在1000米深的水下,要面對的不僅僅是低溫,還有搞到100個大氣壓的壓力,木頭在這樣條件下會被擠壓為原來1/2體積,而換做人來考慮就是在指甲蓋大小的區域上跑一輛轎車,可見難度很大。而一般的機械結構是無法在這個水深條件下正常工作的。所以需要建造特殊耐超高壓的水下艙室,一般都是採用鈦合金一體化製造,而且一般都是製造稱球形,壓力和球的直徑的平方成正比,這個問題確實相當棘手。
最初這類超高壓抗壓結構的製造都是由歐美俄等國研製的,中國在最早製造「蛟龍」深潛器核心載人抗壓艙就是委託俄羅斯製造的,但是畢竟別人有不如自己有,中國可是連耐數千度高溫的載人返回艙都是自己焊接的,這中間有來自於烏克蘭一些技術援助最終攻克了這一難題,現在中國應可以製造直徑為3米的球形鈦合金耐壓載人艙。中國未來5年將會製造3到5人的水下實驗室在3000米深度的海底進行科考活動。
不過外媒並不認為中國這是「科考「,相反中國會藉助這一平台進一步公布自己」水下長城「的技術優勢。主要針對的就是中國南部海區中國核潛艇出海口的位置部署。根據davidicke網站的專稿稱中國這是在建立一支秘密的水下基地和無人潛艇編隊,通過這個構建一整套水下軍事防禦系統,這套系統如果布置在中國南部海區,將會限制美國核潛艇的活動半徑。因為都知道,水深1000米以下就是核潛艇絕對無法企及的活動範圍,而如果把水聲探測聲吶陣列通過水下基地和無人潛艇編隊布放到位,美國人根本沒有任何可以反制的手段。以往水面的聲吶浮標或許還可以通過蛙人進行清除,但是水底的蛙人鞭長莫及。這還只是第一步,中國現在正在研製4500米級別的自主行動水下機器人,他們也可以用於水下遙控布雷,這種布雷方式比水面和空中來的更隱蔽,特別適合在繁忙水道下方進行布設特製的聲響坐底水雷。在聽到上面符合特定聲響的無論是潛艇,還是航空母艦亦或者是驅逐艦,進行擊發上浮。而且中國的機器人具備靈活的手臂,可以在間隔一段時間後,拆換水雷上的電池,使得原本只能待機數月的水雷,甚至可以常年待機在水底,而不被人知曉,更別說去掃除它了。
這還只是中國的第一步,這種「海底空間站」由於具備長期駐留人員的能力,可以對中國的水下光纜進行維護,也可以他國的水下光纜進行破壞。同時裝備的無人水下航行器,還可以搭載魚雷和傳感器等設備自主巡邏,針對周邊可能潛入的潛艇發動「水下蜂群」打擊。這些都是中國在未來五年內要部署完成的大工程。
中國在此時高調公布這個消息,被英國《簡氏防務周刊》認為是對美國「三位一體」挑釁的最好回應,通過部署水上的戰機和防空飛彈系統和安放「水下長城」系統,形成現役的區域拒止能力。也顯示出中國應做好了應對任何實戰化挑戰的準備,而這種非對稱性的戰略也會讓美方防不勝防。美國人認為自己打造的鋼鐵防線也會無從下手,畢竟3000米這個深度任何現有的魚雷武器尚不能打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