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們還在好奇美日在「南海問題」上會如何繼續「自娛自樂」,奉獻出新的劇情時,美國這一身兼編劇、導演和主演的大推手卻草草結束了自己的戲份,徒留 日本表演「獨角戲」。25日,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與王毅的雙邊對話中明確表示「美國對南海仲裁案內容不持立場」。美國此舉似乎讓整個劇情發展顯得撲朔迷離。 然而,日本真的靠山不再了嗎?
事件回顧:美日對華立場向來一致
所謂的「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之後,中國表達了一貫堅持的立場: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當事國菲律賓倒也算冷靜,總統杜特爾特在結果宣布的第三天即7 月14號就表達了打算派前總統拉莫斯訪華,開啟雙方相關對話的意願,其在25號發表的上任後首次國情咨文中,也對南海問題惜字如金,僅稱願意與相關國家對 話,和平解決南海爭端。
相比之下,兩個「看客」卻顯得分外焦急。結果一出,美國就多次表示中方對南海問題的立場是不遵守國際法的表現,日本政府更是迫不及待地對仲裁結果表示歡 迎,甚至有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呼籲希望中國具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自覺,遵從司法裁決。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之前,還說想和王毅談談 「南海問題」。然而,美國突然轉變立場卻讓整個事件的發展顯得撲朔迷離。
深度分析:美國甘願退出?或許只是緩兵之計
眾所周知,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一直視中國為「眼中釘」,在國際社會宣揚「中國威脅論」的同時,從中國邊境和周邊國家入手,聯合打壓中國,企圖遏 制中國的發展。現在正值一年一度的東盟系列外長會議,據日本《產經新聞》7月24日報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定於24日到訪萬象出席東盟系列外長會議。此次 出訪旨在借一系列外交場合與美國攜手,強化對中包圍網,迫使其接受仲裁庭結果。然而,事與願違,柬埔寨強烈阻止在聲明中提及任何有關非法的所謂南海仲裁結 果的言辭,東盟外長25日順利發表聯合聲明,聲明對南海仲裁案隻字未提,也沒有公開批評中國。
在這樣的局面下,如果美國依然攜手日本在 東盟的舞台上叫囂,不但中國不滿意,也會對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關係造成負面影響。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實現背後的陰謀絕非一朝一夕,南海爭端也始終未 被美國掌握主動權,因此美國不妨「先走一步」,持觀望狀態,順便留下日本為自己看門放哨,也不失為一個「緩兵之計」。
未來預測:日本繼續充當美國制華的「排頭兵」
近年來,日本一直扮演著幫助美國監視環太平洋地區的角色,更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排頭兵」。自二戰後的《舊金山和約》及《日美安保條約》簽訂 後,日本一直奉行追隨美國的外交政策,甚至養成了「透過美國的眼睛看世界」的思維慣性。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島「國有化」等等爭端事件,美國都難逃干係。此 次的「南海問題」也是換湯不換藥。
日本之所以對「南海問題」表現出強烈的熱情,是基於發展經濟和緩和國內矛盾的需要。二戰後,憑藉著美 國的助力,日本經濟穩居亞洲第一的位置。自2010年被中國趕超並長期保有領先優勢後,日本企圖利用地區爭端等手段分散中國全力發展經濟的精力,以此為重 奪亞洲經濟霸主地位爭得時間。
此外,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帶來的民生問題一直困擾著安倍政府,也引來民眾的不滿。藉助「南海問題」渲染中國威脅論,既可以轉移國內民眾視線,也為緩和並解決矛盾留了空間。然而,單憑日本的實力不足以煽動地區之火,因此投靠趣味相投的美國便成了日本的不二法寶。
然而,向來喜歡對各地區爭端插上一腳的美國,也向來秉持著「見勢不妙、走為上策」的原則。沒了這個美國靠山的日本,「南海」這齣戲也唱不長,或許只能落得個「人前熱鬧、人後淒涼」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