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中國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成功降落,標誌著運-20首飛圓滿成功!此次首飛從下午14時起飛,共歷時一小時,期間在試飛現場上空盤旋,14時50分左右在觀禮台前低空通場。本次試飛全程由一架殲-15陪同拍攝。運20代號「鯤鵬」,由中國中航空業西飛集團主要研製,最高載重66噸,能躋身全球十大運力最強運輸機之列。
運20首飛後,中國網友振奮不已,也想看看世界各國網友對運-20的評論!於是網友「二鬼子Fred」跑遍了日本各大論壇。憑藉德語、英語、法語、西語、阿拉伯語和韓語的優勢,又去了德國、美國、印度、巴基斯坦、韓國等等的各大論壇。翻譯了世界各國網友評論我國的運-20的評論.其中有的日本的網友、軍迷對運20的看法:翻譯:最後,「飛行的棺材」出現了。
簡單評論:
看到的日本網友的這句留言首先是感到氣憤,恨不得K了他!但靜下心一想小日本羨慕嫉妒恨咱們那是肯定的,大運殲20中段反導,中國軍事快速發展,小日本坐不住了,只能坐上過癮了,這也說明了中國的逐漸強大,可以理解。
但日本人的這句評論也說明了他的無知,他在知道運20的性能後肯定會大哭說:不可能!不信下面咱們來看看運20的性能:
「運-20」代號「鯤鵬」,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重型軍用運輸機、最大軍用飛機,由西飛集團主要研製,運-20技術性能較強,優於俄羅斯的伊爾-76MD,接近最新型的伊爾-476的水平。起降能力相當強,能在較為簡易的機場上起降,能夠運載解放軍絕大部分大型作戰和支援車輛。
「運-20」,機體長47米,翼展45米,高15米,實用升限是13000米,最高載重量是66噸,最大起飛重量220噸,因此躋身全球十大運力最強運輸機之列。它的意義堪比載人航天工程和「蛟龍號」深海探測。
運20改裝成加油機後,將使中國空軍的「空中長臂」輕鬆揮舞至南中國海,並可延伸到馬六甲海峽前段,為捍衛中國南中國海的主權、領土完整及為海上運輸線提供空中保護,實現了質的飛躍。中國戰略空軍呼之欲出。
小日本看到中國運20的這些性能和意義後,肯定會大哭
運20首飛意義堪比殲20 可促進大型轟炸機研製
中國首架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鯤鵬」1月26日在陝西閻良機場實現了首飛。儘管迄今為止官方尚未透露關於運-20的性能參數,但是中國軍事專家認為,該機運力完全可在世界現役及正在研發的軍用運輸機中排進前五位,而它對中國航空工業以及中國空軍的意義,不亞於殲-20。
運-20投送能力引關注
國外媒體及國內專家普遍認為,運-20為一種最大起飛重量達200噸級的大型運輸機。通常而言,這個級別的運輸機根據設計水平不同,最大有效載荷在40到60噸之間。從這一點來看,該機在目前仍在服役以及在研的大型軍用運輸機中,可以擠進前五名。目前,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的安-124重型軍用運輸機以150噸的最大載荷排在軍用運輸機的第一位,而美國的C-5以120噸屈居第二,C-17位列第三。這之後,中國運-20可以和俄羅斯剛剛試飛的伊爾-76MD-90A(又被稱為伊爾-476)爭奪第四的位置。該機的載荷應該大於歐洲的A400M、烏克蘭的安-70以及日本的XC-2運輸機。當然,評價運輸機的指標不僅是載荷與航程,起降性能、巡航速度等方面也都很重要。在採用的一些具體技術上,還很難判斷。比如,是否使用了較為先進的超臨界機翼,只有專業人士在近距離觀察才能得出結論。
從外形上判斷,運-20和伊爾-476可謂各有優勢。伊爾-476使用了大函道比的PS-90A發動機,巡航經濟性更好,這意味著可能擁有更大的航程和續航時間;運-20的發動機函道比較小(也就是更加細長),很可能是俄羅斯的D-30KP系列中的某一種,中國曾長期使用該型發動機。未來則很有可能使用類似CJ-1000商用發動機的軍用型號。不過,該機看上去更寬大,意味著貨艙尺寸更大,可裝的大型裝備、武器品種更多,適裝性更好。在機身減阻方面,運-20做得要比伊爾-476更好。
中國航空工業全領域突破
運-20的首飛,對於中國航空工業是一次巨大的突破。長期以來,由於經費有限,中國航空工業的型號研製一直以殲擊機為主,直升機、運輸機等領域不得不「靠邊站」,這也直接導致中國運輸機一直以仿製中小型為主,運-5、運-7、運-8分別系安-2、安-24和安-12的仿製型號,其中最大的運-8最大有效載荷也不過20噸。進入新世紀,中國航空工業先後以殲-10在殲擊機領域實現了突破,以殲-20實現了在殲擊機領域的趕超,以直-10和直-19實現了在直升機領域的突破,而無人機領域更是井噴發展。運-20則實現了中國在大飛機領域的突破。運-20研製成功後,將極大豐富中國航空工業部門在大型飛機設計領域的工程經驗,對於研製其他大型飛機,如大型轟炸機,有著促進作用。
打造戰略空軍的必要機種
運-20對中國空軍的意義,完全不亞於殲-20的問世,它是打造一支戰略空軍不可或缺的機種。首先,運-20服役後,可極大提高中國空軍的遠程投送能力。這對於戰時執行快速後勤補給,以及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尤為重要。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美國利用C-5、C-141等運輸機進行了566架次飛行,給以色列空運了約2.3萬噸物資,蘇聯則在29天中出動安-22、安-12等大型運輸機930餘架次,給埃、敘空運約1.5萬噸軍用物資。最近法國空軍對馬里反政府武裝的軍事行動,就不得不租借盟友的C-17運輸機,也足見大型運輸機對於一支大空軍的重要作用。在搶險救災、海外撤僑等領域,大型運輸機的作用也不可小視。運-20列裝後,解放軍可真正實現「國家利益到哪裡,軍隊就能保護到哪裡」。
其次,在運-20的基礎上研製大型加油機,可提高中國空軍的遠程打擊能力。由於目前轟油6最大起飛重量只有約70噸,對重型戰機實施空中加油略顯不足,更無法對轟炸機進行空中加油。運-20改裝為加油機後,將有能力為重型戰機和轟炸機實施加油,中國的遠程打擊能力將再上一個台階。
此外,運-20的出現,使得保障裝備無平台可用的囧境一去不復返。大型預警機、空中指揮、電子戰飛機需要大飛機作為平台,或許從經濟性上來講,運-20並非是最優選擇,但是作為特種機的平台,在性能上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