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給大家帶來可能是史上最全的關於如何選擇騎行坐墊的技巧盤點。下文長篇幅預警,趕時間的老爺們可以直跳最後看坐墊選擇順口溜。
本文僅給出客觀硬體上長途騎行所需考慮的坐墊要素,鑑於篇幅所限,怕事事涉及而一事不精,故以長途騎行的坐墊需求為主要論述點。
長途騎行對坐墊的需求無外乎透氣、舒適、不壓迫、支撐性。軟和硬的說法實在太籠統,軟和硬的定義?界限?區別?主觀感受還是客觀材料?
有騎友大神會推薦長途選個軟坐墊,但軟坐墊對於支撐性和透氣性的要求更為苛刻,舒適性有較大提升,適合新手和未能練成鐵屁股的騎友使用。也有軟坐墊採用凝膠充填,但是外包材質很好,耐磨結實,保證了支撐性也不會出現變形。中間的凹槽對會陰的壓迫和透氣性有很大的影響,但也不屬於軟和硬的討論範疇。
何況大家對硬坐墊的認知也不清晰,甚至有騎友會認為硬坐墊就應該像下圖蜘蛛坐墊那種,舒適性很低。
▲蜘蛛坐墊
我承認在座各位說的都很有道理,但這樣無法形成對應問題的系統結論。下面選取最常見的幾類問題以問答形式解答:
1、為什麼說改變騎行體驗優先選擇騎行褲?
正常來說,想換坐墊優先考慮騎行褲或者騎行內褲。騎行褲的臀墊相比坐墊或者坐墊套來說更為貼合人體,不容易變形或者滑落。在基本能提供相同功能的基礎上還有騎行服的其他功能,比如全身氣動,透氣殺菌等。
▲向下的設計,避免「蛋蛋」的憂傷
2、為什麼我更換了坐墊還是感覺到痛?
有時候騎行的不適感並不是坐墊帶來的,不合理的騎行姿勢也會造成腿部和臀部的不適。調整自己的騎行姿勢,把全身的力量均勻地分配到把手(20%)、腳踏(50%)和坐墊(30%)上。如果長時間全部力量在屁股上的話,時間長了壓迫到肯定會阻礙血液流通,壓迫到臀部血管和神經會產生較大的痛楚和不適。
但是實際上我們不能準確地將受力合理地分配到各個點,長途騎行還是主要靠屁股著力。還是注意隨時調整自己的騎行姿勢,推薦的姿勢僅作參考用。
▲寬窄兩款坐墊
3、為什麼有人推薦我硬坐墊,但是我覺得軟坐墊舒服?
坐墊是很個性化的東西,實際上坐墊的需求與屁股的形狀、身高體重、坐墊角度、騎車姿勢和車型選擇有很大關係。建議自己平常騎車時留意,感覺一下,坐墊是感覺硬了還是軟了,痛是什麼位置痛,才能確定你自己的需求。像小馬過河一樣,自己嘗試並適應的坐墊才是好用的坐墊。
正常來說明確自己的騎行需求和騎行姿勢就能大致選定坐墊類型。除非這個坐墊太硬,或者是形狀不適合你,才有必要換坐墊或者是穿好一點的騎行褲。
4、為什麼我騎行後會有腰背酸軟和變紅?是坐墊引起的嗎?
在長時間的騎行之後,腰背部位的皮膚會發紅發燙,這種情況一般在過一夜之後就會恢復的。但是也提示你要控制好騎行的頻率(連續騎行的少量多次休息、每週休息一天等),特別是在騎行前要留意以下幾點來防止這些情況的發生。
▲坐墊壓迫示意圖
A、留意騎行的感受:不合適的坐墊可能會壓迫到下背部的血管和神經,嚴重者會引起周圍肌肉的發麻甚至腫脹。如果認為這只是一個過程,慢慢練出「鐵屁功」就會適應的,那就大錯特錯了,不顧你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而繼續的話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B、感受坐墊的壓迫:坐墊最好中間帶凹槽或者中空的座(不壓迫會陰,血液通暢)。還應注意把屁股從坐墊抬起來:即使不爬坡,每半小時站起來離開坐墊也會幫助你的血液順暢流通。
C、檢查坐墊的位置和角度:仔細而正確地調校車輛,特別是合適的坐墊高度可以明顯改善騎乘體驗,也可以防止你在坐墊上東扭西歪。品質優良的坐墊一般會選用較有摩擦力的表面材質,防止側滑和變形,給屁股提供穩定的支撐。
稍微前傾:前傾是更加適合發力和端坐的角度,如果以「癱坐」的姿勢在車上是舒服但是會引起身體不適。
▲坐墊角度
D、穿上合適的服裝:一條合體的帶有護墊的騎行褲會起到非常好的保護作用,用一點護膚霜可以進一步地減少摩擦。
E、保持個人衛生:乾淨的騎行褲可以防止各種細菌感染,當汗水浸濕騎行褲的時候避免到處亂坐。另可以使用含抗菌成分的護膚霜。
F、適應坐墊:每個人的臀形不盡相同,也沒有一個坐墊能適合所有人。隨著時間推移,坐久了的坐墊也會慢慢地開始發生變形從而適應你的臀形,沒有廠家能生產出這樣的「腚制」坐墊了。
▲經久不衰的長途坐墊首選
5、被國外騎友奉為至寶的Brooks坐墊怎麼是彈簧坐墊?在國內很少見啊。
現在的坐墊大致分矽膠套和彈簧坐墊2大類,越野和競速比賽由於需要牢固性、穩定性,因而不使用彈簧坐墊。而長途騎行,最好還是選擇彈簧坐墊。
彈簧的緩衝距離遠大於矽膠墊。矽膠墊摸上去軟,但是其實它的緩衝距離很短。你坐在矽膠套上,矽膠立刻壓縮1厘米,但騎行中遇到顛簸也就只能再壓縮半厘米左右。而彈簧卻可以做到再壓縮數個厘米。這樣對人來說,受到的力就分散了很多,自然就沒有那麼勞累和疼痛了。
6、貴就是好?
前文已經提到要結合自身的騎行需求來選擇坐墊,另外現在自行車產品種類也很明確,旅行車、山地車、公路車等不同車型的坐墊也不一樣。長途騎行中需要的是一個大小適中、軟硬適中、人體工學考慮更多是健康和舒適的坐墊。
貴的坐墊大多數都是競技類坐墊,反而不適合大多數騎行情況。「貴就是好」這個說法在選擇坐墊時,不適用。
▲並不是說貴的坐墊就一定適合你,關鍵還是因人而異
7、坐墊是用來「靠」不是用來「坐」的?
這個說法太絕對化。準確說,當腰部角度低,腿部承擔了身體大部分重量,以及緩衝震動衝擊,我們是浮坐在坐墊上,也就是一般人說的「靠」。一些車友會建議新手把車把調低,坐墊調高,並建議使用窄而硬的「專業坐墊」,認為這樣專業。然而採用這樣的姿勢和坐墊,當腿部力量不夠時,身體的大部分重量轉由臀部來承擔,會陰這時承擔著較大分量的體重,對身體不利。有相當一部分的車友是郊遊旅行的長時間騎行,即使不是新手,也少有人腿部力量強大到長時間的騎行里,能夠由腿部來承擔大部分身體重量。
大多數情況下,身體的重量主要由坐墊承擔,我們更多的是「坐」在坐墊上,而不是「靠」。所以我們在選擇坐墊的時候,不要片面地去追求所謂的「專業」。
▲騎行姿勢
8、坐墊角度如何調節?我看很多人都是前/後傾。
坐墊前傾,坐骨會往下滑,坐姿不穩,這時需要手臂用力把身體推回來,就像是把身體擠在車架中間,長時間這樣的騎行,對手和肩會帶來傷害。這種坐姿減少了坐骨和坐墊的接觸面,壓強增大,更容易導致屁股痛。並且,一旦需要改變重心,如下坡時,坐骨往下滑,身體向前,手往後撐,會抑制轉髖的動作,不利於操控,並影響腿部發力踩踏。
坐墊前傾,屁股和坐墊的接觸角度差不了太多,對會陰壓迫減少有限,但付出了操控、手、肩、腰勞累的代價。
正確的方法是先把坐墊調水平,然後按自己的騎行感覺,稍稍前傾或後傾調節,找到適合自己的坐墊角度。一般來說,前傾或後仰的角度不宜超過5度。我一般習慣稍微後仰,我認識不少資深車友也是這樣。採用正確的騎行方法和適合的坐墊,角度稍後仰不會對會陰產生過多壓迫。
▲這樣的坐墊敢坐嗎?
最後奉上方便快捷好記的選坐墊順口溜
網友版:慢慢踩硬坐墊屁股痛,快快踩硬坐墊剛剛好,慢慢踩軟坐墊舒適,快快踩軟坐墊燒檔屁股痛。
筆者再加一句:長途時時調整坐姿角度,前傾硬坐墊跑得快壓力大,後傾軟坐墊速度慢騎得爽。軟硬程度人人變,騎行姿勢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