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罕見向東協承諾不再造島的背後原因

@ 2016-07-27

在寮國舉行的東協外長會議於7月25日發布了聯合聲明,該聲明中並未涉及此前眾人所關切的南海仲裁問題,但卻對中國在南海推進人工島礁建設表示了「嚴重關切」。當天中國與東協國家外交部長亦發表關於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宣言》)的聯合聲明。

聲明表示,各方承諾保持自我克制,不採取使爭議複雜化、擴大化和影響和平與穩定的行動,包括不在現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他自然構造上採取居住的行動,並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它們的分歧。

「不在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他自然構造上採取居住的行動」被認為是中國承諾停止填海造島,擴建定居點的承諾。2014年以來美國多次提出凍結南海的倡議,中國並沒有理睬,雖然中國宣稱在南沙的吹填工作已經結束,但是中國建機場、建燈塔的行動並沒有結束。

東協外長會議於25日在寮國召開,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取得外交勝利(圖源:AFP/VCG)

在兩份聲明中,一份是首次提及中國的島礁建設,並嚴重關切,一份是中國同東協在島礁問題上達成的共識。中國此舉顯然有著平息事態的意味,證明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也是有所妥協。眼下中國在與東協的聲明中稱不在採取行動,被認為是中國暗示不會在黃岩島、仁愛礁等爭議島嶼進行島礁吹填建設。

不過,對於中國方面拿出如此一塊對東協具有吸引力的「大肥肉」,換得南海仲裁後最大的外交勝利,並不會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方面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對南海的島礁建設的規劃,人工島礁的建設對於中國而言並不是無休止的擴大「占地盤」就是一件好事。為此,中國的「適可而止」可謂是一項明智之舉。

畢竟,由於島礁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作為人工島礁,本質上來說是非常脆弱的,無法承受來自空中的打擊,很容易喪失其功能。並且在戰時一旦失陷很有可能成為敵方的據點,而中國在南海的各島礁都有著易攻難守的特點。在軍事上,人工島礁更多的作用在於建設前沿觀測和預警設施,卻無法發展成為有效的軍事基地。

中國無論是建設人工島礁還是機場,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針對南海競爭對手所採取的對抗措施,島礁建成後所具備的功能也只是為了防止他國對島礁的搶占。而目前中國在南海島礁上的開發顯然已經基本達到中國的需求。

當然,中國的島礁建設還有維護海洋權益、管控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和經濟因素等原因在裡面。但是在目前南海問題高溫不下得情況下,中國沒有必要再煽風點火拿一個不是主要矛盾和核心利益的問題來讓自己陷於「火烤」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