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過不少關於輔食添加的文章,從添加規則,到推薦食物,以及自主進食等等。但是回頭看看,竟然沒有一片系統性地介紹添加輔食的經驗的文章。所以很多的媽媽還在後台問我很多技術性的問題,今天我就來結合我知道的理論知識和我給Jack添加輔食的自身經驗,寫一篇添加輔食的完全攻略。需要的媽媽們,收下這個錦囊吧。
1 什麼時候添加輔食?
六個月,六個月,六個月!請耐心等待到六個月。
你可能不相信,但是這不是我說的,請看看下面這些權威機構的說法:
美國兒科學會:推薦6個月以前應以母乳為唯一的營養來源。
國際母乳協會:嬰兒從出生到6個月,依靠純母乳喂養就能夠得到成長所需的一切營養,不需要、也不應該添加任何輔助食品,包括水;
中國衛生部:正常情況下,母乳可以滿足6個月以下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
世界衛生組織:所有的嬰兒都應從6個月大開始食用除母乳之外的食品。
這些都是國際國內非常權威的機構給出的建議和觀點。是建立在大量的研究、實驗和觀察之上的。是可信的,也值得遵守的。
由於我們身邊大多數的人,包括我們國內很多的醫生,還沒有接受到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建議,所以還會建議孩子早早添加輔食。Jack快滿六個月的時候我帶他去打防疫針,順便體檢,體檢的醫生問我給孩子都吃了些什麼,我說什麼都沒吃呢,那個醫生還覺得很不可思議,對我說:不能這麼懶,耽誤了孩子長怎麼辦。
連醫生都這樣,更何況我們身邊的婆婆媽媽姑姑阿姨什麼的,肯定會有很多的聲音讓我們早早添加輔食,這齣發點當然都是好的,但是我還是建議大家能夠儘可能的堅持一下,多給孩子一些準備的時間。好飯不怕晚嘛。
(這裡跟大家強調一下,如果你的寶寶是早產寶寶,那麼這裡說的六個月月齡指的是寶寶的矯正月齡,而不是實際月齡。所以早產寶寶的爸爸媽媽要注意哦。)
添加輔食之前,看看寶寶做到這些了嗎?
美國兒科協會建議父母們在給孩子添加輔食之前,看看寶寶是否釋放出了他們已經準備好添加輔食的信號。這些信號包括:
寶寶能夠支撐自己的頭部了嗎?當寶寶坐在餐椅、安全座椅等有支撐的椅子上時,他們能夠穩定地支撐自己的頭部。
當食物放到寶寶嘴邊的時候,他們是否可以張開嘴巴?如果寶寶在看到你吃東西的時候展示出了濃厚的興趣,想要伸手夠你的食物,或者看起來非常的好奇,那麼這也是一個寶寶開始對食物感興趣的信號。
吐舌反射是否消失?寶寶不再用自己的舌頭將食物推出來
吞咽動作是否出現?寶寶的嘴巴和舌頭的發展是與他們的消化系統的成長同步的。所以當你看到他可以用舌頭把食物送入嘴巴以及吞咽下去的時候,說明他們的消化系統也準備好了。
寶寶的體重是否達標?大多數寶寶在他的體重達到出生時的兩倍重(或者達到15磅)的時候可以添加輔食。。不過輔食添加不應早於四個月
所以,請大家記得,在寶寶年滿六個月、並且出現了上面這些行為以後,才是我們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正確時機。過早地、在孩子的腸胃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給寶寶添加輔食,只能是揠苗助長。
2 怎麼添加?
從操作層面來說,我們該怎麼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經驗吧。
工具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在開始做輔食之前肯定要準備一些必要的工具。比如輔食機、攪拌棒、料理機等。媽媽們應該根據自己家的實際情況,根據工具的用途、價位等等特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具。
從我自身的經驗來看,我覺得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添置一個輔食機或者食物料理機還是挺有必要的。因為這個階段寶寶吃的東西應該儘可能的細一點,這樣有助於他們消化。而輔食機或者料理機能夠把食物打得很細,所以在初期還是有必要的。
有幾個媽媽問我用的輔食機是什麼牌子,還有很多媽媽問我有沒有必要買那個超級貴的輔食機,我自己在用的是一個國內的平價輔食機,我覺得挺好用的,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後台留言,我會告訴大家牌子。至於那個超級貴的大牌輔食機,因為沒用過,所以沒有發言權。歡迎使用的媽媽跟我們分享。
餐具準備
關於給寶寶選購餐具,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大家可以點擊這裡查看。
食材選擇
說到食材選擇,我建議大家儘量選擇新鮮的、當季的食物給寶寶食用。以前沒有給孩子加輔食之前,我買菜什麼的都沒有太多的注意,看到什麼新鮮就買什麼。但是我在給Jack添加輔食之後,在選擇食材上開始注意了很多。
至於具體該給寶寶吃什麼?因為添加輔食階段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開發寶寶的味蕾,讓寶寶愛上吃飯。所以我們應該拓寬食物的種類,儘可能多地給寶寶嘗試一些不同的食物。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介紹了一些對寶寶比較好的食物,大家可以點擊這裡查看,作為靈感來源。
喂養規則
由少到多。剛剛添加輔食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給寶寶吃多了。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只給寶寶吃一小勺輔食,給寶寶一些時間,根據寶寶的適應時間加量就可以了。
這裡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很多媽媽在一開始喂輔食的時候,會有把輔食泥/米糊放在奶瓶裡面喂給寶寶的做法。這種做法是一種錯位的做法,大家一定要避免。原因有下 main幾個:一容易使寶寶噎住;二容易讓寶寶吃多;第三,這種喂法沒有將輔食與奶區分開來,對於寶寶對吃東西的認知和好的飲食習慣的養成沒有幫助。所以一定不要這樣做。
由細到粗。在給寶寶製作輔食的時候,也要有一個由細到粗的過程。很多文章都會說我們要在寶寶幾個月的時候給寶寶什麼性狀的食物。我倒是認為我們沒有必要嚴格按著一個時間表來劃分。
但是寶寶的輔食的性狀的確要有一個從細到粗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大家一開始用輔食機或者是料理機來做輔食泥的原因。因為它們能夠把輔食打得很細。在添加輔食一點時間以後,隨著我們了解了寶寶對於輔食的消化和耐受能力之後,再去適時地給寶寶一些顆粒狀的、或者是打得不那麼碎的食物,鍛鍊他們的咀嚼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天原則。這一點也很重要。在添加輔食階段,我們應該注意:一次加一樣,添加一樣輔食之後留出四天的觀察時間,如果沒有異常,說明寶寶對這樣食物沒有過敏或者不耐受的情況,以後則可以正常給寶寶添加這種食物。如果出現了一些異常狀況,比如起疹子,腹瀉、嘔吐等,那麼說明現在還不是給寶寶吃這樣東西的時機,可以再過一段時間再嘗試給寶寶添加。
在這裡要跟大家說明的一點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多媽媽一旦發現寶寶吃某樣東西後出現了一些異常反應,就認為寶寶對這樣東西過敏,從此再也不給寶寶吃了。但是其實還有一種情況也會造成寶寶出現一些類似於過敏的反應,就是寶寶對這種食物不耐受。隨著寶寶不斷成長成熟,對於一些食物的不耐受狀況會有所改善,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隔一段時間再嘗試添這樣輔食,也許寶寶就可以耐受了。
當然,如果已經確定寶寶時對於某種食物過敏了,那麼家長們一定要記得避免給寶寶食用這樣食物,以免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有些老觀點認為如果寶寶過敏了,多給寶寶吃一些這種食物就能「治好」,這可是一種非常錯誤以及危險的做法。大家可千萬別拿寶寶的生命開玩笑。
不要放鹽。一歲以內寶寶都不需要吃鹽,一歲以後也要儘量少鹽少調味料。沒有什麼不吃鹽沒力氣的說法;對寶寶來說不加鹽的食物也沒那麼難吃。所以別因為我們自己的代入感而錯誤地過早給孩子吃鹽,這對寶寶的身體沒什麼好吃。關於為什麼不給寶寶吃鹽,我寫過一篇詳細地文章跟大家解釋,大家可以點擊這裡查看。
3 第一口輔食吃什麼?
我看到很多的育兒大V和爸爸媽媽們都認為「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該吃米粉」。實際上,米粉並不是我們必須給寶寶吃的第一口輔食。美國兒科協會認為並沒有證據說明第一口給寶寶吃米粉會對於寶寶的健康有明顯的好處。
我們之所以都認為米粉是比較好的第一口輔食的選擇,是因為米粉比較容易消化。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稻米里含砷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米含砷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工業污染所導致的水土污染,所以即使是有機米,也是不可倖免的。而寶寶米粉所使用的糙米含量更高,因為砷在米的外殼含量最高。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3年發布的調查報告里發現很多米製品,包括很多類的嬰幼兒米粉,都含有砷。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目前大米以及大米製品含砷的含量並不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太大的危害,但是我還是認為我們可以適當控制一下寶寶的米製品的攝入。所以第一口輔食並非一定要吃米粉。
關於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我覺得我們要注意兩點
一是好消化。寶寶剛剛添加輔食,一定要選擇好消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等。
二是富含鐵的食物。寶寶體內的鐵含量在六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下降,這時候就需要食物當中的鐵進行補充。所以在這時要給寶寶提供一些富含鐵質的食物,比如蛋黃、深色蔬菜等。關於給寶寶補鐵以及富鐵食物,大家可以點擊這裡查看詳細文章。
4 怎麼做輔食?
自製輔食
讀過我關於自製輔食的文章(點這裡查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一直比較推崇大家親自給寶寶自製輔食。倒不是因為成品輔食不好,而是因為我始終覺得自己做得輔食的味道要比成品輔食好很多。
其實一開始階段的輔食泥很好做。就是將食物蒸熟之後打碎就行。如果每次做的比較多,可以買個輔食冰凍盒把多餘的輔食泥凍起來,凍成一塊一塊的。這樣以後需要的時候選擇幾塊庫存的輔食塊隨意搭配,然後用微波爐加熱解凍之後就可以給寶寶吃了。
成品輔食
很多人都會對市面上賣的兒童成品輔食有一些誤解和看法,覺得外面買的輔食不幹凈吧?或者是成品輔食裡面有添加劑、防腐劑嗎?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看法。
實際上,市面上正規廠家出售的嬰兒食品,是不需要防腐劑的。成品輔食要在潔凈車間完成灌裝、密封和真空包裝,之後還有進行高溫加熱,這樣既可以殺滅食物中殘留的細菌,也能夠有效地阻擋細菌的入侵。所以說正規品牌的輔食是乾淨、安全、不含添加劑和防腐劑的,寶寶吃起來沒有任何健康安全問題。
所以如果媽媽實在沒有時間給寶寶做輔食,或者是外出的時候,偶爾給寶寶吃一兩次成品輔食無傷大雅。大家無須矯枉過正。
5 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上面我提到了給寶寶吃雞蛋,很多媽媽一定會說:不是說要一歲以後再給寶寶吃雞蛋嗎?過早地吃雞蛋不是會容易過敏嗎?
實際上這是一個典型的「過時」理論。我們目前看到的關於雞蛋、花生、魚類、堅果類食物容易致敏的這個理論,是美國兒科協會(AAP)在他們的第四版的育兒百科當中提出來的。而他們最新出版的第六版,已經改變了原來的理論。
因為AAP的一項重磅實驗發現,晚引進容易致敏的食物並不能夠降低過敏的風險,相反地,這反而會提高寶寶過敏的風險。
除非是有家族過敏史的寶寶需要避免特定食物以外,一歲以內寶寶不能吃的東西,就只有牛奶和蜂蜜了。
在這個問題上我也走過彎路,我一直相信過早吃雞蛋容易致敏的這個理論,所以我一直沒有給Jack添加。直到Jack快要八個月大的時候,我無意間看到了這項最近的更改,才開始給他添加雞蛋。還好一切沒有太晚!
6 怎樣培養小吃貨?
想要寶寶愛上吃飯,享受美食,其實我們還應該做到一下幾點:
營造一個好的就餐環境。給孩子準備一個餐椅,讓他們知道這就是吃東西的地方。讓孩子跟大人一起吃飯,孩子也會通過觀察大人的行為而懂得現在是吃飯的時間了。
尊重孩子的意願,不強迫孩子吃飯。這一點無數的人都說過。之所以那麼多人都在強調,是因為追著喂,騙著喂,吃了獎勵,邊看電視邊吃飯等等這些現象在我們身邊實在是太普遍了。實際上,從根本上看,如果我們不尊重孩子的進食意願,在他們不願意吃的時候還強迫他們吃飯,那麼天長日久孩子自然會不喜歡吃飯,然後大人就更加變本加厲的「求」孩子吃飯,就形成了一個強迫喂養的惡性循環。所以我們一定要樹立起這個理念,不吃就不吃,餓了就好好吃。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食習慣。
不要怕髒亂。孩子們吃飯經常是吃得到處都是,一片狼藉。愛乾淨的媽媽們就會因為這個原因減少甚至不願意提供給孩子手指食物。這樣的話就剝奪了孩子們探索食物的機會,減少了很多的樂趣,大大降低吃飯對於孩子的吸引力。所以媽媽們對給寶寶一點兒時間,讓他們盡情的玩兒吧。
適時引入手指食物。手指食物就是任何小塊的,寶寶可以輕而易舉地拿起來吃的食物。比如切成小塊的水果,麵包等。在引入輔食一定時間以後,前期的基礎打好之後,我們可以在輔食之餘,給寶寶提供一些安全的、健康的手指食物,在增加孩子進食的樂趣,鍛鍊他們精細運動和手眼協調能力的同時,讓孩子愛上吃飯,逐漸過渡到自主進食。
其實添加輔食這個過程就像是你跟寶寶一起探險的過程。一切都應該建立在合理的觀察和試探之上。我們沒有必要嚴格地遵照一個時間表的指示,對於我們來說,最好的指示就是寶寶自身的反應。所以不用焦慮,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看到這裡,也許你現在還有些一頭霧水,或者還是沒有頭緒。但是不用擔心和焦慮,你會在實踐中迅速地學會一切,成為對寶寶來說最好的廚師和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