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最近幾年中國在東海的一系列獨斷行為使其領導人現在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擴張戰略使北京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指責,也使中日關係惡化。
日本《外交學者》7月22日發表題為《處於十字路口的中日關係》的文章稱,4月日本外長岸田文雄訪問北京期間,王毅指責日本推動七國集團將南海問題寫入聯合聲明。但王毅同時提出要改善中日關係,並提出「日方應放棄對抗心態,與中方共同致力於維護本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中國對日方提出的另一要求是堅持 「一個中國」的政策。中國時刻留意台灣新總統蔡英文(Tsai Ing-wen)在台灣內政及對日關係方面的態度。但是在中國為改善兩岸關係作出努力之後,台灣公眾輿論仍然趨於反對「統一」,這也加深了中國的挫敗感。
而中國不接受海牙仲裁庭的南海仲裁結果是中日關係遭遇的另一重大挫折。
中國一直強調,其外交政策是為了應對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或日本的敵對性外交政策。
然而,日本認為北京這種言論的因果關係混亂,他們認為是中國的獨斷行為引發了日本的焦慮感,因此日本制定了相應的外交與安全政策,例如,日本首相安倍(Shinzo Abe)領導的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政權贏得7月的參議院選舉。安倍執政黨贏得此次選舉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多數日本人擔心來自中國的威脅而支持安倍政府的外交政策。
安倍敦促中國遵守國際法(圖源:Reuters/VCG)
只要中國的外交政策在周邊區域堅持以「切香腸」戰略維護其自身利益,那麼就很難打消日本人的疑慮。另一方面,很多中國官員與知識分子不滿日本對中國改善中日關係作出的努力反應緩慢,例如,日本拒絕了中國邀請其加入亞投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的邀約。
過去,每當中日關係惡化時,中國就會暫停與日本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而日本則提出「政經分離」政策,防止對華關係繼續惡化。即便在中國的形象是負面的,大部分日本人仍然希望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分歧並保持穩定的對華關係,本質上支持「政經分離」的觀點。
不管是由於歷史問題或是經濟摩擦,日本現在唯一的擔憂是中國日益強大的經濟開始轉化為外交影響力,而且中國試圖獲得他國的政治支持,並煽動區域分裂。類似新型挑戰引發了日本國內關於處理對華關係的最佳方式的爭論。
獲得議會大多數支持的安倍政府或將繼續推行提升日本防衛能力和加強與其他國家安全合作的政策。如果可能的話,日本或將尋求與中國合作,總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不能忽略對方,而必須從自身與區域利益出發處理雙邊關係。
很多中國人認為中國崛起使日本感到不安與嫉妒,因此日本企圖限制中國發展。事實上,很多最初以積極的姿態面對中國發展的日本人也對中國近期行為感到不滿。中國領導人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是對比中國的實際行為,日本認為中國企圖復興中華帝國,恢復歷史上由中國主導的亞洲秩序,這對日本而言無疑是個噩夢。
毫無疑問,中國的崛起為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提供了機遇,但是日本同域內其他國家一樣寧願中國成為21世紀崛起的新興大國也不希望看到復興的中華帝國。
(吳攸 黎輝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