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治腹瀉很神奇,救人無數!一定要這麼用!
小編去年國慶回老家,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無奈給老師承修先生打電話求救,先生回復用一整個石榴皮,加幾片白蘿蔔,煮水喝即可。正好院裡有一顆石榴樹,馬上取皮煮水,當晚喝下後一夜好睡,如此居然一劑而愈,不禁大呼神奇!
石榴皮性溫、味甘酸澀,具有生津止渴,收斂固澀,止瀉止血的功效。石榴皮有明顯的抑菌和收斂功能,能使腸黏膜收斂,所以能有效地治療腹瀉、痢疾等症,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所以能夠很好的治療腹瀉。
用法用量:取干或者鮮石榴皮(一元硬幣大小的石榴皮,成人15個左右,孩子5個左右),煮水。水開後再煮約10分鐘,喝水。腹脹者可加幾片白蘿蔔。
今年吃完石榴,一定記得把皮留下來,風乾儲存,以備不時之需。O(∩_∩)O~
石榴皮藥用
性味歸經:味酸,溫,有毒。歸大腸,腎經。
功能主治:澀腸,止血,驅蟲。治療久瀉,久痢,便血,脫肛,崩漏,帶下,蟲積腹痛,癬。
釋名:《本草綱目》榴者瘤也。丹實垂垂如贅瘤也。又因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故名安石榴,又簡稱石榴。石榴有酸甘兩種。傳統認為酸者入藥較好。故常有中醫開酸榴皮,酸石榴皮。
近現代中國中醫學界的醫學泰斗張錫純先生在著述中也曾論述過酸石榴治療腹瀉的案例。張先生有一學生叫高如璧,向先生請教治療父親泄瀉的方子,先生告訴他,把酸石榴連皮搗爛,煮水服下。結果非常奏效。後來霍亂流行,有上吐下瀉的病人,服此酸石榴方,都止瀉而痊癒了。張錫純先生認為,霍亂,原因是肝木挾外邪克伐脾胃,上吐下瀉,而酸石榴性微涼,酸能斂肝,使肝不能助長邪氣,自身元氣得以抵抗邪氣。並且石榴的酸味,就有消除毒菌的功效。因此治療上吐下瀉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