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補償與包圍曝光怎樣用?告訴你超實用方法和示範,從此學會!

@ 2016-07-26

很多新手都依賴自動曝光P、S、A三種模式,但相機測光系統有時會受現場環境影響和限制而變得不準確,所以有人就提議用M MODE手動設定來解決問題,而有時每張照片都用M mode拍攝也許不是最好辦法,因此曝光補償與包圍曝光可能幫到你!到底怎樣用呢?本文透過實戰和示範告訴你!新手必學必收藏啦!

偶然會聽到一些不熟悉相機或是一些售貨員會說:曝光補償是在不夠光的情況下使用就讓我們了解一下曝光補償的用處吧!

一些高階便攜DC的主螢幕亦有顥示曝光補償數值。 圖為Fujifilm X100T。

現在的單反相機及無反相機甚至一些高階DC都會有曝光補償(Exposure Compensation)功能,因為相機內置的測光不是100%準確,相機的測光亦經常會出錯,而曝光補償則可以快捷地調整相機的曝光,從而我們可以拍攝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在自動曝光模式中:光圈先決(A or Av),快門先決(S or Tv),程式自動(P),我們可以使用曝光補償去手動介入曝光。相機的自動測光系統假定景物的反光度為18%灰度,而根據這個來測光,其實有一些情況還是會「測錯光」,那麼我們便需要在自動的基礎下加入人手控制去達致適當的曝光了,這就是曝光補償的目的。

一般來說,相機曝光補償的範圍可達至+/-3EV, 甚至是+/-5EV,正值會令畫面更光,負值則令影像變暗。例如,在光圈先決模式所提供的光圈、快門組合是f/2光圈及1/500秒,如攝影人希望增加1級EV曝光補償的話,新的曝光組合就會是f/2及1/250秒,由於光圈不變,加1級EV就等於慢1級快門了。又例如在快門先決模式下,根據系統測光出來的參數是f/4及1/250秒,若你減1級EV的話,參數就會是f/5.6及1/250秒了。

▼DSLR單反

在快速選單中亦有顯示曝光補償的設定。

單反的機頂螢幕也有顯示曝光補償數值,方便我們查看。 圖中的是Canon EOS 5D Mark III

Nikon機身上的曝光補償按鈕在快門旁邊。 圖中的是Nikon D500

Pentax K-1機身上的曝光補償按鍵。

另外在單反相機裡亦可以設定調校光圈、快門及ISO時的EV值範圍,而一般可作1EV、1/2EV及1/3EV的調校,這亦影響到每級曝光補償的間隔,我們可按需要而設定,通常使用1/2EV來調較也已經足夠了,而使用每級1/3EV調校的話,就可以對影像曝光作出較細微的調整。

▼Mirrorless無反相機

大部份無反相機或一些高階DC的機頂上會有設有一個曝光補償轉盤,你可以看到轉盤上印有數字通常是+3至-3,而數值是代表EV值,正數是加光,負數是減光,0則代表正常。調整曝光補償直接轉動轉盤就可以了。

Fujifilm X100T機頂上的曝光補償轉盤。

Sony a7s II機頂上的曝光補償轉盤。 實戰!

▼我們大晴天的時候在公園裡測試一下。

▼背光環境 f/8,1/500秒,ISO 200,沒有使用曝光補償

使用光圈先決 f/8,1/500秒,ISO 200,光源是背光,這張是相機平均測光拍出來的相片,看看草叢位置,有點死黑的狀況,明顯地看到是曝光不足。 ▼背光環境 f/8,1/250秒,ISO 200,曝光補償+1EV

這張有使用曝光補償,+1EV後快門慢一級,1/250秒。我們可以看到暗位細節都出來了。

在背光的情況下,相機的測光系統會認為是過曝,所以我們依照自動模式的參數來拍攝是曝光不足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曝光補償功能,+EV後出來的相片曝光會較為接近我們肉眼所見。

▼以下我們又看一看在日落時拍攝的相片

▼日落背光環境 f/4,1/125秒,ISO 100,沒有使用曝光補償

使用平均測光,光圈先決對著人像拍攝,整個畫面看起來是曝光正常,但其實太陽的位置已經因過曝而沒有了細節。 ▼背光環境 f/4,1/500秒,ISO 100,曝光補償-1EV

這時候我們再使用曝光補償-EV拍攝,人像很明顯變黑了,但是保留了日落太陽的細節,清楚看見原來的橙黃色。 ▼再經Lightroom後製把人物細節呈現出來

在拍攝RAW檔的大前題下,回到家後在Lightroom後製相片,把人物的陰影位都推回來,整張相片的曝光就比較接近我們肉眼看到的景象了。

在很多時候,相機的測光未必準確,所以我們要使用曝光補償去拍攝出我們想要的效果,或是拍攝出接近肉眼看到的景像。當然也有極少數人是使用曝光補償去拍攝特別效果,例如拍攝日系通常需要過曝,就要加EV了。因此曝光是沒有絕對的,在拍攝時我們使用曝光補償就能快速地加減曝光了,非常方便!

不確定曝光時,使用包圍曝光!

不過有時使用曝光補償也未必能準確地拍攝出理想曝光的相片。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使用曝光包圍功能了。現在大部份的DSLR單反相機或Mirrorless無反相機都會擁有包圍曝光功能,甚至一些中高階的相機會設有一個包圍曝光功能的獨立按鈕 (通常按鈕名稱是BKT)。開啟這個功能後,在拍攝時相機可以連續拍下3至9張不同EV值的相片(包括光至暗),那我們就能在這堆相片中找出自己滿意的相片了。

你有用過相機內的曝光包圍功能嗎?

現在大部份的DSLR單反相機或Mirrorless無反相機都會擁有包圍曝光功能,甚至一些中高階的相機會設有一個包圍曝光功能的獨立按鈕 (通常按鈕名稱是BKT)。這個功能有什麼用呢?

對準確曝光沒有把握的時候

在一般拍攝情況下,我們在使用光圈先決/快門先決/程式自動的模式會使用曝光補償加減EV來快速控制曝光,不過有時也未必能準確地拍攝出理想曝光的相片。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使用曝光包圍功能了。

開啟這個功能後,在拍攝時相機可以連續拍下3至9張不同EV值的相片(包括光至暗),那我們就能在這堆相片中找出自己滿意的相片了。

以Sony a7SII為例:

↓先按下機身的Fn按鈕, 就會看到以下選單,按選單的第一項過片模式。

↓你會看到有4種包圍曝光可供選擇,包括是單張包圍式曝光、連拍包圍式曝光、白平衡包圍式曝光及DRO包圍式曝光。另外可以再選擇張數(3/5/9張)及EV範圍(0.3/0.5/0.7/1/2/3級)

↓另外在Menu選單中亦可以再選擇包圍式曝光設定

↓這裡可以選擇自拍定時的倒數秒數

↓以及可選擇包圍曝光的階段順序

↓設定為連拍包圍式曝光1EV 3張影像所得出來的3張相片

↓正常

↓+1EV

↓-1EV

當我們以曝光包圍來拍攝風景的時候,

你想到什麼了嗎?沒錯,拍攝包圍曝光的另一個常用用途就是…

製作HDR相片

↓設定為連拍包圍式曝光1EV 5張影像所得出來的5張風景相片

使用5張曝光包圍合成出來的HDR相片。

在拍攝一些高反差的場景時,例如日出日落的情況,相機沒辦法以單張拍攝出一張接近人眼看到的影像,因為人眼的動態範圍遠高於相機。所以在拍攝時你需要使用漸變灰濾鏡才能直接拍攝到人眼所見的相片。而HDR就是另一個方法來製作出高動態範圍相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