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有朋友剛剛加入攝影行列,他喜歡拍攝花卉,就問小編這方面有甚麼需要注意。小編想想,應該有不少朋友都會有興趣了解更多拍攝花卉要注意的事項,因此今次特意寫篇文章,為大家介紹5招花卉攝影速成技巧,分別是鏡頭、相機、對焦、背景和用光!掌握這5招,你也可以拍出一張美麗的花卉照片,新手必讀必收藏吧!
1. 選擇合適的鏡頭
選擇合適的鏡頭可以事半功倍,一般來說,視乎拍攝那一種畫面來決定,例如要拍攝單一、少量或局部的花卉,最常用是微距鏡頭,最好選1:1放大率的,加上淺景深表現,可擁有很夢幻的效果。另外,有時用遠攝鏡頭也可做到相近的效果。有一種特殊的遠攝鏡稱為反射鏡,俗稱「波波鏡」,它能夠將背景的光點拍成「冬甩」形狀,在花卉攝影很常用,不過反射鏡通常沒有自動對焦,而且亦只有恆定細光圈,常見是f/8,加上焦距比較遠,所以和使用遠攝鏡一樣要多注意震動問題。廣角鏡會用嗎?會,如果現場有一個大花田的話,由於廣角鏡容易把現場其他環境或途人拍下,所以不算很常用。
▲遠攝鏡是拍攝花卉常用的鏡頭。
▲微距鏡更是必備的了!
▲遠攝鏡可以拍攝整朵花的淺景深效果,而微距鏡更可以做到局部拍攝。
▲俗稱「波波鏡」的遠攝反射鏡
▲「波波鏡」的拍攝效果,可以將背景的光點位拍成「冬甩」形狀。
▲盡可能用較低的ISO,ISO值愈低,訊噪就愈少,影像積素就愈高。
2. 使用相機最佳設定
拍攝花卉講求美感,所以最好當然使用相機的最佳設定,例如感光度上,在可行的情況下我們都有低用低,可用ISO 100就ISO 100,極限能用ISO 200就ISO 200。ISO值愈低,訊噪就愈少,影像積素就愈高,而且細緻度、層次都更高。
此外,我們通常用日光白色平衡或AWB自動白色平衡拍攝,因為在戶外拍攝這會比較容易控制及自然舒服,減少偏色問題;如懂得自訂白色平衡就自已設定最準的白色。
當然,我們一定拍攝RAW,因為除有最佳畫質和層次之外,如果曝光上有任何閃失,我們都有更大的補救空間。
如果拍RAW,則可以在後期處理時重新調校曝光及色溫。
▲近攝花朵,景深相當淺,對焦相當講究。
3. AF抑或MF控制對焦?
控制對焦也不是容易的事,有自動對焦就輕而易舉?錯了,尤其是拍攝微距時,由於焦點範圍的景深比較窄,加上手持拍攝時少許的移動已經令焦點大幅改變,所以焦點的控制要求很高。我們除了可以用光圈來控制景深外,更重要是如何控制焦點,因此其實最好是有三腳架輔助,讓取景、構圖及控制焦點都可以慢慢及仔細地做到最好。有些朋友會用AF自動對焦拍攝,不過如果用MF手動對焦是能夠更細緻地控制焦點。所以有些鏡頭可在自動對焦模式時,配合全時手動對焦控制。
▲用AF定MF?如有的話,我們建議用AF配合全時手動對焦功能。
▲在微距鏡頭時更要小心控制焦點,因為輕微的移動也會大幅改變焦點。
▲拍攝花卉最好是有三腳架輔助,讓取景構圖及控制焦點都可以慢慢及仔細地做到最好。
4.注意背景不要雜亂
如果拍攝單一或局部的花卉,一定要留意背景不可能雜亂,但這問題在花叢中很容易出現,所以大光圈鏡、微距鏡及遠攝鏡等就很常用,因為可輕易營造到淺景深效果來朦化背景,減少雜亂問題。另外亦有一個方法是在花卉的背後加上顏色紙,製造最簡單的背景效果。
▲在花叢中尋找單一的主體拍攝。
其他拍攝花卉Tips
‧ 為提高拍攝的穩定性,三腳架或單腳架是必備配件
‧ 多觀察才拍攝,尋找最美的光線、畫面和花卉
‧ 角度可以多變一些,令畫面趣味性高些,例如低角度拍攝
‧ 在戶外拍攝花卉容易風吹擺動,所以快門速度要夠高,例如1/250秒或以上
‧ 不少人會在花卉加上水珠作為點綴,但不要破壞花朵
▲低角度拍攝花卉也很有趣,可嘗試利用LiveView拍攝。
5. 如何用光很重要
如果在戶外拍攝花卉,我們更加要注意用光,一般會先考慮用柔光或硬光,柔光效果反差及飽和度比較低,但層次較高,感覺更柔和舒服,是較常用的採光方法。而硬光就相反,反差及飽和度高,光位會較容易失去層次細節。
戶外拍攝花卉,在採光時也需要留意取景角度,不同角度可能有不同的光線效果。除自然光外,我們還會使用其他採光方法,例如陽光過猛,光線太硬,我們會利用牛油紙或半透明的物件來柔化光線。
網絡圖片
另外有時亦會使用補光技巧,如果拍攝單一或局部的花卉,可以帶備A4尺寸左右的白卡來作補光之用。此外,亦有不少人會利用閃光燈,作微距或補光拍攝,可選擇用微距環形閃燈,又或者玩飛燈拍攝就有更靈活的角度。
【硬光效果】
▲反差及飽和度都更高,但會較易失去少許層次。
【柔光效果】
▲反差及飽和度較低,但層次及細緻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