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日本、韓國、朝鮮、港澳台與歐洲、非洲的的大宗貨物都必須繞道新加坡控制的馬六甲海峽。
而新加坡是美國在亞洲最大的海空基地,尤其是根據美新協議,新加坡機場的一半歸美國空軍單獨使用,新加坡的所有港口美軍艦艇都可以無須事前告知地停泊。
目前,美國在新加坡部署了其所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包括瀕海戰鬥艦、五代戰鬥機F35)。
國際上一旦發生意外,比如中日開戰、朝韓戰爭、台灣危機、日韓摩擦、越柬衝突,美國只要封鎖馬六甲海峽,這些危機幾乎都可以按照美國的意圖"化解"。十二年前我在上海國防戰略研究所工作,才知道我們的戰略石油儲備只夠7天。
所以如果我們貿然去"解放台灣",美國不用直接參戰,只要不讓你的石油過(我們大部分石油要經油馬六甲),你就堅持不了幾天。因為現在的時代,老百姓長期沒有油用是容易造反的。
那美國有沒有權利封鎖馬六甲海峽呢?當然是沒有這個權利的,問題是馬六甲海峽的深水航道在新加坡一側,有美國撐腰,新加坡宣布不讓你過,你就過不了。
不僅中國,日本、韓國、朝鮮,連港澳台都存在這個問題。所以,新加坡一直是我們的"心頭之痛"。
因為新加坡為了自身安全利益,它只是信上帝的城市,卻與世界上最大的二個伊斯蘭國家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為鄰。所以,新加坡自然要選擇同樣信上帝的美國做靠山。而且這還不是狐假虎威,因為那隻美國老虎在亞洲的利益與馬六甲休戚相關。
甚至,對美國而言,新加坡的利益受到侵犯比日本韓國受到侵犯還嚴重,他比新加坡還清楚必須保護新加坡的道理。新加坡也正因為有美國的撐腰才在東協有話語權。
可以這麼說,東協做出的種種對中國不利的舉動,多數與新加坡在背後的小動作有關。因為從利害關係上,新加坡一直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威脅。
那麼為什麼新加坡會視中國為最強的對手呢,這是因為新加坡的經濟根本不是新加坡人自誇的來自他們的勤勞,百分之百是依靠馬六甲海峽的港口。
十幾年前,新加坡因為地處馬六甲海峽的特殊地理位置,成為世界第一大港,貨櫃的年吞吐量超過1千萬標準貨櫃。
新加坡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是因為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朝鮮、台灣、香港和澳門甚至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從非洲和歐洲來的貨物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
眾所周知,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資金流的中心;資金流的中心一定是金融的中心;金融中心又一定會派生出貿易中心、商業中心、生活中心、服務中心……統計部門的人也知道,物流GDP每增加1元可以拉動其它行業的4元GDP。新加坡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
尤其是中國期交所掛牌的大宗貨物的交貨地(比如小麥大豆等)多數都在新加坡。十年前,新加坡僅僅每年的期貨交割的金額就超過中國全年的GDP。
所以,新加坡不僅是世界最大的物流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因為為了處理自己的貨物,世界各國的銀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設立分行。
一個人口不足500萬的國度,外資銀行就有幾百家,在銀行就業的員工就是幾十萬,為銀行服務的行業則需要更多的人。新加坡想不發達都做不到。
所以,新加坡的發達,根本不是新加坡人所說的他們勤勞。說的實在點,就是它是搶了上海的飯碗。因為亞洲過去的物流、金融、貿易的中心是中國的上海。上海解放前就是整個亞洲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
後來船越造越大,上海的大陸架地形導致大船進不了港,再加之毛主席的計劃經濟導致上海失去了自由貿易港的身份,於是上海就失去了物流中心和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新加坡就揀了個大便宜。
但是,在所有事關中國的重大國際問題上,新加坡從來都是站在美國一邊對付中國的,從來沒有替中國說過一句話,更沒有力挺過中國。譬如當年中國發生非典的時候,反應最過度的、唯一對中國落井下石的就是新加坡。
美國利用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出口,占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有利地形,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形成了巨大的威脅。新加坡就是美國扎在中國眼皮底下的一根釘子。
中國要穩住南海,維護在南海的海洋權益,保住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通道,就必須要拔掉這顆釘子,讓美國在南海無立足之地。
中國其實早就注意到新加坡的這些伎倆。我們擴建洋山港、在上海建設金融中心,就是要搶新加坡轉口貿易的生意。但上海的地利優勢畢竟不如新加坡。
雖然洋山港的吞吐量超過新加坡變成亞洲第一,新加坡的港口生意也因此有相當大的滑落,但難以使其傷筋動骨。中國建設洋山港和上海金融中心的舉動,反而使新加坡更加緊密地投向美國的懷抱。
中國和馬來西亞達成了一個很神奇的決策:中國將和馬來西亞合作建設馬六甲港口。馬六甲是馬來西亞中部沿海的一個城市,在新加坡西面,離新加坡約3、400公里的距離,有80多公里的岸線可以建設深水港。
現在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舶,有80%是屬於中國的。如果中國在馬六甲建設港口,投資將遠小於開挖克拉地峽,而且不怕沒生意。屆時,現在在新加坡港口停留的船舶,至少有80%會改在馬六甲港口停靠,完成補給或轉口貿易。
新加坡主要靠港口、轉口貿易(包括貨物中轉和相應的金融服務)和石化工業(船舶油料補給)賺錢。如果80%以上的船舶不再停靠新加坡,新加坡的港口勢必門可羅雀,新加坡的經濟也會遭到毀滅性打擊。
因此,中國和馬來西亞合作建設馬六甲港口,對於新加坡來說是致命的。對於中國來說,新加坡如果不趴下,中國寢食難安!
過去中國的軍事實力夠不著新加坡那裡,加上新加坡與美國是軍事同盟關係,所以新加坡國家雖小,但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從來不把中國放在眼裡,做出了許多損害中國利益的出格事情。
中國為了保住最重要的能源通道,只能對新加坡的惡行忍氣吞聲。現在中國在南海建了3座機場,整個馬六甲海峽已經在中國軍機軍艦的保護範圍之內,中國對新加坡已經可以"忍無可忍,則無須再忍"。
建設馬六甲港口,就是中國制服新加坡、拔掉美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一顆釘子的殺手鐧。新加坡向來在軍事方面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
中國搶在南海仲裁案宣判以前,公布了在馬六甲海峽建設港口的決定,並高調宣傳,現在通行在馬六甲海峽的船舶有80%以上是屬於中國的,就等於是向新加坡發出了死刑判決。
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後,作為美國最優秀跟屁蟲的新加坡,一反常態對此案一聲不吭:當明晃晃的刀子架在脖子上的時候,是該考慮考慮如何活命的問題了。
到底是繼續抱美國的大腿,還是改換門庭,投靠到中國門下,是新加坡政府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象新加坡這樣在大國博弈時試圖以小博大的小國,萬一博得不准,就會死得很慘。不要以為你有美國撐腰,我就整不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