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傳奇的中國企業家:他74歲出獄轉向農業發展,84歲成為中國《冰糖橙大王》,晉身億萬富豪!他的成功故事令年輕人汗顏!

@ 2016-07-25

最傳奇的中國企業家,中南海從不宣揚的經營奇才:他74歲出獄轉向農業發展,84歲成為中國《冰糖橙大王》,晉身億萬富豪!他的成功故事令年輕人汗顏!

褚時健曾是中國菸草大王,佔據高檔菸草市場80%!1995年被人舉報貪污後,此時褚時健的女兒褚映群和老伴兒馬靜芬已經被關在洛陽監獄。也是這一年,他唯一的姑娘褚映群在獄中自殺,聽到消息的褚時健潸然淚下。

但10年後,2400畝「雷響地」,已經成為擁有35萬株冰糖橙,固定資產8000萬元,年利潤3000萬元,擁有完備道路規劃和水利設施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84歲的褚時健則再次成為億萬富翁。

原紅塔集團原董事長,曾經是中國有名的「菸草大王」褚時健(圖片來源:新京報)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周刊網,作者:吳桂霞,原題:《「菸草大王」褚時健:像太陽一樣》

少年時,他義無反顧地參加革命,卻因反右不力被打成右派;60多歲時,他坐擁年創利稅近200億的紅塔帝國,說話如「聖旨」,被尊稱「老爺子」,後 卻因貪污罪被判無期徒刑;84歲,他再次成為擁有35萬株冰糖橙的億萬富翁,但卻始終擺脫不了曾經「菸草帝王」的陰影。這個曾被報告文學形容為像太陽一樣 燦爛的男人,淡然外表下的內心,似乎沒有一個人能觸碰到。

菸草帝王帶小甜味的菸葉

1979年,剛剛摘掉右派帽子的褚時健被委任到瀕臨破產的玉溪捲菸廠。儘管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歲,但這個曾經扛過槍、當過幹部、搞過企業、犯過「政治錯誤」的飽經風霜的「老人」,卻在破敗式的煙廠里,開啟了大躍進式的革命。

1986年,褚時健兼任了玉溪菸草公司經理和玉溪地區菸草專賣局局長,加上把農民的煙田變成煙廠的「第一車間」,他一手控制了產、供、銷三個環節,並狠抓產品質量。

「當時我們廠就直接從菸農那裡進原料,我們的原料一出來,震動全國,美國人給我們鑑別質量,倉庫門一打開,便能聞出味道不一樣,菸葉的香氣中還帶點 小甜味,這樣的菸葉是高品質,他們就說我們占據全國75%的高檔煙市場有道理。」褚時建2010年接受鳳凰網楊錦麟專訪時,回憶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時激 動地說道。

於是,紅塔在這樣的體制構建下開始「騰飛」。到九十年代中期,他已經「把一個地方小煙廠做成了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的菸草帝國」。固定資產從幾千萬元發展到70億元,年創利稅近200億元。「紅塔山」捲菸品牌無形資產被評估為332億元。有中央領導甚至稱它為「印鈔工廠」。

自此,褚時健成了中國的「菸草大王」,全國最紅的國企紅人。他的政治榮譽不勝枚舉:雲南省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等等。

他甚至成為菸草行業的「教父」。某捲菸廠請到他去「傳經送寶」,紅地毯一直鋪到廠外很遠。他點石成金,大筆一揮就把你變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得到他 的批條,就等於發財。各路煙商、官員和幹部子弟,各盡所能,演繹出種種生動的故事。他的女兒去廣州,有多少輛小車在機場硬生生地等著,搶著接機。一位作家 僅僅因為跟雲南這一片遼闊的土地有點熟路,便有人想通過他跟褚時健搭上線。

自此,「紅塔帝國」的權力全部集中到塔尖——褚時健的話被形容為「聖旨」,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批煙,全憑他的條子和電話。他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他身邊人稱他「老爺子」,其他人叫他「老闆」。

階下囚因貪污罪被判無期徒刑

1995年2月,一封來自河南三門峽的舉報信,終結了這一神話。

據1998年1月新華社報道,褚時健的「女兒共索要和接受3630萬元人民幣、100萬元港幣、30萬美元,妻子及其他親屬共收受145.5萬元人 民幣、8萬美元、3萬元港幣及大量貴重物品」。褚時健本人,後來被司法指控貪污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最主要的情節是,他把巨額公款直接劃到自己的名下, 其中一筆是174萬美元,另一筆1156萬美元。

但是,這個案子卻在全社會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據當時新華通訊社的報道,要「法辦」褚時健,「有些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不少人認為,褚時健……功勞太大了,過與功相比,算不了什麼」。「有些人思想上有顧慮:查辦褚時健,會不會把企業查垮了,影響企業穩定,影響雲南的經濟發展、財政收入?」

還是「中央紀委領導同志提出:對褚時健,『過不掩功,功不抵過』」,為這個多少升華出了一點政治意味的經濟案定了調。

但是,在經過長達四年多的調查以後,對褚時健的量刑卻頗費周章,當時強調的,不是「以法律為準繩」,而是「判決一定要經得住歷史考驗!」(主審法官語)。

最後,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一份據說是十易其稿的、被稱為「現代法律文書的典範」的長達8000字的判決書,宣布褚時健因巨額貪污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檢察機關指控的一筆1156萬美元貪污,「疑罪從無」,未作認定。

而按當時中國對貪污犯罪的「判例」,褚案涉及金額已經數倍於死刑。在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褚時健宣判兩個月後,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了江西省高級人民法 院對胡長清案的終審裁定:死刑立即執行。而這位江西省前副省長貪污受賄金額是人民幣544.25萬元,不明財產是人民幣161.77萬元,兩項合計差不多 褚時健被認定的一次貪污金額(174萬美元)的一半。

褚時健後來有如此供述:「當時新的總裁要來接任我。我想,新的總裁來接任我之後,我就得把簽字權交出去了,我也苦了一輩子,不能就這樣交簽字權。我 得為自己的將來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決定私分了300多萬美元,還對羅以軍(褚時代的紅塔集團總會計師)說,夠了,這輩子都吃不完了。」

因此,褚案引發了一個「59歲現象」,即官員「退休前撈一把」的討論。

可即便如此,到近年,已經有相當有話語地位的過來人表示,「他的問題其實沒有那麼嚴重」,他「被判重了」。一些媒體人士甚至用近乎詩一般地語言對他表示同情、惋惜和為他辯護。一位論者曾這樣寫道——

1996年(褚時健被調查的第二年),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總裁的收入為885萬美元,外加2500萬美元購股權;迪斯尼公司總裁年收入是850萬美 元,外加1.96億美元的購股權。如果按照同樣的比例,紅塔集團的銷售總額距離世界500強並不遙遠,作為紅塔集團的最高管理者,褚時健所應得到的報酬要 遠遠超過(法院認定的貪污和不明財產)174萬美元。但是,他18年的收入加獎金不過80萬人民幣。他每為國家貢獻17萬自己才得到一塊錢。

民間如此,官方亦然,2008年的最後一天,雲南當地媒體發布的「改革開放30年影響雲南30人物」中,褚時健排名第5。

而且,還有一個細節頗值玩味。據財經作家蘇小和表述,褚時健沒有獨吞貪污款。他是非常自覺地將資財分給了與他戎馬生涯的兄弟們。紅塔集團總會計師羅 以軍這樣回憶私分300萬美元時的情景:「褚時健對副廠長和總會計師等人說,弟兄們辛苦一場,現在有點外匯分給你們。開始時我們也覺得有些不妥,但多年來 已習慣了他的威信,他的話就是聖旨。」

褚橙王84歲再成億萬富翁

2002年,保外就醫的褚時健承包了一片2400畝的荒山,種起了橙子,而這一年他已經70多歲。但10年後,2400畝「雷響地」,已經成為擁有 35萬株冰糖橙,固定資產8000萬元,年利潤3000萬元,擁有完備道路規劃和水利設施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84歲的褚時健則再次成為億萬富翁。

但在輿論界,關於冰糖橙事業的資金來源及經營,很少有人關注。人們更熱衷的是,褚時健為什麼選擇種橙?對當年的判刑,現在內心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關於種橙的理由,媒體報道的有這樣幾種:一是,身體原因,「閒下來,就不行了」。據褚時健表述,2001年剛保外就醫的時候,他的糖尿病很嚴重,頭 眩暈,雖然坐牢只有一年多,但對身體影響太大,「如果閒下來,我身體肯定不行了。」;二是,心裡不平衡。「現在的國企老總一年收入幾百萬、上千萬,我也不 想晚年過得太窮困。另外,我70多歲出監獄,總得找點事做,讓生活充實點。」他說;三是,否定「煙王」是靠政策論。老伴馬靜芬說:「以前社會上有很多人 說,你褚時健搞煙廠搞得那麼好,那是因為政策好,雲南煙得天獨厚,煙廠交給挑扁擔的都成。他做果園,就是想否定這個。」

1996年,對於褚時健來說,是他人生中最為艱難的時候。1995年被人舉報貪污後,此時褚時健的女兒褚映群和老伴兒馬靜芬已經被關在洛陽監獄。也 是這一年,他唯一的姑娘褚映群在獄中自殺,聽到消息的褚時健潸然淚下。律師馬軍說,那一年的中秋節,他一個人蜷縮在辦公室,蓋著一條毯子看著電視,悲涼得 很。

這一段「最悲情」的人生當然也是很多媒體特別願意濃墨重彩地一部分,於是有機會接近褚老的記者們也是不遺餘力地探究著老人家隱秘而又蒼涼的內心世界,包括言語與細節。

言語中,流露的是淡然。褚說,「今天重新過來說,(當初)不應該那樣。但有些事情要實事求是。有時候我們省委書記、省長碰到我,說北京的一些人也經常來問老褚身體怎麼樣?我就說只要他們心裡明白就得了。」

「玉溪老百姓一直到現在對我們都很好,這對我也是一種安慰。當初調查組找老百姓座談,想看看民間的反應,玉溪的老百姓就說「他拿了你們多少錢?我們湊給你嘛。」我也覺得很寬慰了,我所做的事情他們更理解一些。」

細節中,有隱約的憤懣。南方人物周刊曾在文中提到這樣一個情景,褚時健回述起參加毛主席追悼會時,竟突然失控地發笑,妻子馬靜芬為遏制他的笑,甚至將褚的胳膊掐出血來。後來,褚在回應笑的原因說:我當時想,他媽的,一切該結束了!

在橙園的管理中,褚時建習慣控制每個環節,就像當年做煙廠一樣。如今,年紀大了,褚必定要做的是每個月月底27~30日,在果園簽字發工資,而曾經當「煙王」時,最具權威性的事也是批條子。

如果時間再過久一點,褚老也許只能在橙園裡坐一坐,望一望。晨光晴好,雲霧散盡,密密匝匝地如綠墨般地橙葉,簇擁著白色的橙花,還有一個駝背、瘦削、安靜地老頭。就如米沃什的詩《禮物》所述:

如此幸福的一天。

霧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園裡幹活。

蜂鳥停在忍冬花上。

這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沒有一個人值得我羨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記。

想到故我今我同為一人並不使我難為情。

在我身上沒有痛苦。

直起腰來,我望見藍色的大海和帆影。

=================================

褚時健說,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跑來問我,「為啥事總做不成?」我說,你們想簡單了,總想找現成、找運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我80多歲,還在摸爬滾打。

從打造紅塔集團,到被判無期徒刑,「中國菸草大王」褚時健曾跌至谷底。但他2002年保外就醫,74歲攜妻種橙,讓世上多了一種叫「褚橙」的水果,也讓自己再次成為傳奇。

為何這位生於1928年的老人能「觸底反彈」,走出一條令很多年輕人難以想像的「V字型」人生道路?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在雲南玉溪市新平縣戛灑鎮的褚橙果園,專訪86歲高齡的褚時健。他將心中「想說給青年的話」,一一道出。

「我歷經幾十年,在進入七八十歲時,就有點耐心了」

記者:很多人最好奇的是,您74歲時決定種橙子,橙子要好幾年才掛果。您為什麼不選擇其他更快速見成效的事?

褚時健:現在社會上太多人這麼想,都想找條直路走。尤其年輕人,大學讀完書進入社會剛幾年,就想搞出名堂,實際不是這樣。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條直線。

我也曾經是年輕人,從新中國成立後到現在,社會變動很大,很多希望都破滅了。尤其是我40來歲的時候,幾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當你抱著很大希望的時候,失望很多;當看不到希望之後,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著一點。

記者:現在不少年輕人有種浮躁的心態,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內沒有回報的事情。您怎麼看?

褚時健:時代不同了,年輕人期望值很高。我年輕時,一家三口人從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們臨時住的房子,都非常羨慕。當時我們都覺得:「一輩子能住上這樣的房子,這一生就得了!」(笑)

現在年輕人的知識面、信息量比我們那時強多了,但年輕人的特點還是一樣:把事情想得很簡單。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從福建來找我,說自己大學畢業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沒成功。他是性子急了,目標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對他說: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種果樹10多年了,你急什麼?

記者:您創業就從來不急嗎?

褚時健:我們開始時,眼前是一棵這麼高的小樹(伸手在膝蓋的高度比劃),還有滿山紅土。我開始也急,也想馬上成林、馬上有利潤,種了兩年樹,還是滿山紅土,(橙子銷售)到了2007年還不好辦。但是我歷經幾十年,在進入七八十歲時,就有點耐心了。現實教育我們,果樹每年只能長這麼高,肥料、水源等問題都是原來想不到的,所以急不得。

記者:您在農業技術方面的積累,此前幾乎為零,為何認為自己能超越有經驗的農民和有知識的農業專家?有沒有做好「種橙子失敗」的打算?

褚時健:那是要想的。一件事,一點不懂,我不敢幹。我學了七八成,有七八成把握,才敢幹。我考察了水果市場,外地運來的冰糖橙很貴,本地的便宜,但產量少。我就想,除了天災,總能整成。

「跌得越低,反彈力越大」

記者:青年中創業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有能力承認、承受失敗。您怎麼看?

褚時健:年輕人現在不過二三十歲,人生歷程還很長,要20年見成功。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做大事業。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這樣走,一步一步來。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賺一分錢,上萬噸就能賺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記者:您說要20年見成功,但很多年輕人想「賺筆大錢,一勞永逸」,您怎麼看?

褚時健:以前有不少人在社會變動的時代抓住機會,一下發了大財,比如搞房地產。還有人靠親戚、靠父母,現在財富很大,我也認識。但現在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使是靠機遇、靠父母,我也認為他將來守不住。

記者:在您看來,現在對年輕人來說機會還多嗎?

褚時健:國家要轉型,始終要靠人來破解難題。年輕人兩下整不成,就想散場算了?這不行。要堅持下去,莫怕苦,多動腦筋。

腦子不活也不行。我老伴就說我,如果擱一塊地在我面前,它為啥比兩邊的地產量好?別人不關心,我看到了就一定要研究(笑)。人不去試,方法不會出來,一點點摸索才出來。機會始終是有的,你不注意,它就過去了。

記者:有人說您這12年來種橙子是「觸底反彈」,您自己怎麼看?

褚時健:跌得越低,反彈力越大。

記者:很多人都問過您的「觸底反彈」秘訣,想取經,您都怎麼回答?

褚時健:種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說,要像這樣種好上千畝的還不多見。有的人來我的果園看了一次,回去就開了八九萬畝的新果園,但我看來,基礎沒打好,後頭要吃虧。

像今年我們碰到的難關,十幾年沒遇過。連續高溫一個多月,果子都被曬掉了。但你看我們的五條管道從對面大山來,面對高溫,果園有水維持。別的果園如果基礎不好,損失就大。而我們還能保住和去年一樣的產量,就是因為農業基礎打實了。

這個也是年輕人最難理解的。人在年輕時,要先學會吃苦,要實實在在掙錢,才能拿得住。就像搞農業,如果你質量搞不好,經過一個周期,10元資產就變8元了。

記者:現在賣什麼都講「網際網路思維」,作為80多歲老人,您「跟潮流」嗎?

褚時健:電子銷售現在挺火,但我曉得,如果這時候頭腦一昏,質量下去了,很快就會垮。

記者:開始種橙,您已經74歲了。回頭去看,如果種橙失敗,您還會考慮再一次創業嗎?

褚時健:我還真想過,就是養羊。我就想,雲南氣候條件比出產羊肉的西北地區溫暖濕潤,怎麼不能養?我也認真研究過紐西蘭、澳洲的氣候條件、羊種、牛種……但沒想到80歲以後,這兩年身體和精神狀態下降快,不如以前了。現在看,這輩子只能在山裡種橙子了。

「總想找現成、找福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

記者:現在年輕人中流傳一句話:「迎娶白富美、當上CEO、登上人生頂峰」,在您看來什麼是人生的頂峰?

褚時健:(擺手)人生沒有頂峰。我管玉溪捲菸廠時,有個主任問我:你是不是給國家利稅交到50億,就可以不幹了?結果煙廠交到60億元利稅時,我對他說:「勁頭比原來還大。」

記者:為什麼「比原來還大」?

褚時健一個人做事,不是只為了吃穿。其實我自己的錢,一輩子簡單吃穿是用不完的,吃太好還不習慣。像名牌,我就不喜歡。有一年我出國,一家英國公司在倫敦的高級酒店設宴,出席宴會的公司高層都是西裝領帶、皮鞋擦亮,我不喜歡「拴」領帶,就穿得很普通去了,英國老闆都很吃驚。

記者:以前您辦國有煙廠,有人說您是靠政府壟斷資源成功,現在您自己種橙也成功了。但現在不少年輕人都想去國企、政府「背靠大樹好乘涼」,您怎麼看?

褚時健:這幾年,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跑來問我:「為啥事總做不成?」我說你們想簡單了,總想找現成、找運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我80多歲,還在摸爬滾打。

我現在蹲下就站不起來了,但分枝、掛果的時候我都要去果園,坐在邊上,讓人扒開樹葉露出果子給我看。

記者:現在更多年輕人投奔「北上廣」,也有人選擇回農村,您怎麼看這兩種選擇?

褚時健:前幾年,農大畢業生都不想來我們這個「山卡卡頭」(方言,指偏僻的地方——記者注),今年來了好多個。我說你做對了。你安心一步步來,只要三五年,就成了。在城裡拿5000元工資不容易,但果園裡的一對小年輕,一年工資上10萬元,媳婦也快生孩子了。

記者:很多人好奇,當初您承包橙園,怎麼能保證看到掛果?

褚時健:看得到。因為我承包時,這裡就有3000棵老果樹,每棵管理成本10元,產50公斤冰糖橙。直到現在,這些老樹還在。很多果園七八年的樹就衰了,廣東、廣西的同行問我:為什麼你的老樹還掛果?到底幾年淘汰?我說,30年(一般果樹20多年)。

記者:為什麼考慮得這麼遠?冒昧地問,30年後,自己還能看到嗎?

褚時健:(笑)這也是對社會、對中國土地資源有用的事。如果土地涵養好了,同一塊地的水果產量能從1噸升到兩三噸,就能省出千百畝土地。這也是很有意義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