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關鍵時刻向中國交付蘇35 助北京解決難題
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7月19日報道,7月14日中國網際網路有報道稱,俄羅斯將對中國交付第一架蘇-35戰機,蘇-35是蘇霍伊的最新傑作。這是一種多用途的戰鬥機,可以執行包括空中打擊、攔截敵機和攻擊海上和地面目標的多種任務。
該型戰機擁有第五代戰機技術,配備的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性能強大、超出一般戰鬥機機載雷達。如果蘇-35的雷達真的如俄羅斯所言,能在90公里外發現雷達反射面積0.01平米的目標,也就意味著能在90公里距離外發現F-22,或至少發現F-35。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這樣美國四代機的隱身優勢就被拉下來了,這一點對於中國的現實安全來說是急需的。也間接展示了俄羅斯對於中國在島嶼爭議方面的支持。
外媒稱這次中國空軍採購蘇-35S的時候配套將引進了機載通信系統,包括S-108機載綜合通信系統和NKVS-27地基通信系統,這些通信系統是俄羅斯新一代機載通信系統。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可以用於作戰飛機之間、作戰飛機與預警機和作戰飛機與地面指揮所之間的戰術數據和信息的交換,還可以用於飛機的導航、識別等功能,這些性能也與美國的LINK-16大致相當。
也有消息說S-108通信系統的作用距離可以達到1500公里,從AT-E的數據鏈終端的工作頻率來看,它屬於微波頻率,波長較小,在大氣層內近乎於直線傳播。
這樣戰鬥機在萬米高空飛行的時候,它的傳播距離應該也在500公里左右,這個1500公里應該是短波通信的距離,眾所周知頻率越低,波長越長,傳播距離越遠,但是速率越低,只能進行保密語音傳播或者低速數據傳遞。
如果傳遞高速數據的時候就受限於無線電視距,舉個例子,根據無線電視距公式,當預警機與作戰飛機都處於9000米的高空時候,其通信距離也只有800公里。要繼續延伸無線電作用距離,就必須採用空中中繼載體。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雖然俄羅斯S-108數據鏈達到了LINK-16的標準,不過後者已經是明日黃花,LINK-16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如不能實現動態組網、帶寬低、組網時間長、反應時間長、抗摧毀能力有限等,特別是它採用了全向通信體制,隱蔽能力差,這對於隱身作戰飛機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缺點。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所以美國空軍已經將LINK-16從F-22戰鬥機的配置之中刪除,取而代之的是「戰機間數據鏈「-IFDL,而F-35配備的是MADL數據鏈,至於現役三代作戰飛機也計劃在LINK16數據鏈終端之中配備TTNT模塊來提高通信能力,後者的通信速率可以達到2M/秒,遠大於LINK-16。
根據海外的資料,目前中國空軍廣泛使用的全軍綜合數據鏈也與LINK-16相近,因此S-108機載數據鏈的性能應該也與全軍綜合數據鏈相近。
在引進蘇-35S之後,中國空軍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S-108數據鏈與全軍綜合數據鏈之間的數據交換問題,數據鏈信息的加密與解密是一個國家的核心機密,儘管中俄兩國是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但是可能還沒有達到對彼此開放這個程度的地步,因此解決的辦法可能就是在AT-E數據鏈終端增加一個適配器,用於兩種數據鏈之間的數據轉換,就如同在視窗上面運行自己的程序,彼此開放接口但不開放原始碼,只需要對方知道自己的這個信號代表的意義。
從國內相關單位公開的資料來看,國內相當於TTNT的新一代數據鏈已經研製成功,如航天513所的LINK-TDD-S數據鏈終端,從它的參數來看明顯優於LINK-16和S-108數據鏈。
點擊圖片 進入下一頁>>
已經相當於美國的TTNT數據鏈,預計它可能會象LINK-16/TTNT一樣,在全軍綜合數據鏈終端之中增加一個LINK-TDD-S模塊或者相當的系統,以提高中國空軍作戰飛機的信息獲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