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機雲集黃海 朴槿惠誤判北京?韓國堅持儘快部署薩德,解放軍卻加緊演練開戰情況下第一時間打掉。。。

@ 2016-07-24

「是時候停止進行不必要的爭論了」,「薩德導入關係到韓國存亡,絕無爭論餘地!」這是決定部署薩德後近日朴槿惠作出的最強硬表態,且韓國政府決定儘可能提前部署完畢,增加攔截飛彈的數量。

而另一邊,中國海軍空兵部隊近日在黃海和渤海海域組織12個機型、41架戰機展開對抗演習,這被認為是演練開戰情況下第一時間打掉在韓國部署的薩德。

在7月中旬的歐亞首腦會議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等眾多領導人相談甚歡,並罕見和日本首相安倍舉行了正式會晤,但沒有和每次都相見的韓國總統朴槿惠會晤。韓國在回應此事時也一口聲稱「沒有相關安排」。此前7月13日,力挺薩德的京畿道知事南景弼應邀訪問中國中央對外聯絡部,也因為對外聯絡部長宋濤臨時取消會見,座談會只能取消。中韓關係的反常冷淡在這外交場合暴露無遺。由薩德引發中韓兩國關係的惡化已經開始。

北京與其擔憂薩德在家門口的威脅,想必更關心家門口是否會出現一個挑釁者。在解決薩德困局之前,讓中國真正擔心的還是朴槿惠真正的外交意圖。

美韓並非第一天要部署薩德,今年2月朝鮮發射飛彈後,韓國就當即宣布啟動了磋商。不過一開始,美韓並沒有說一定要部署薩德。直到6月初的香格里拉峰會,韓國都採取了保留的態度。原本外界認為,部署薩德不過是韓國為解決朝核問題分步驟向中美提出的制衡砝碼,一邊向美國拋出誘餌,一邊向中國敦促中國施壓朝鮮,而如今,美韓毫無徵兆地宣布將確定部署薩德,可謂非常突然。

美國致力於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並非一朝一夕,4年來,關於部署薩德的傳聞從未間斷,但是否部署的關鍵在韓國。此前韓國並沒有下定最後決心,堅持在薩德問題上秉持「不要求、不磋商、不作決定」的「三無」立場。現在決定部署既有美國的推動,更是因為韓國的最後決心。

由薩德引發的中韓兩國關係惡化已經開始(圖源:Reuters/VCG)

朝鮮是壓垮朴槿惠,促使其作出終極選擇的最後一根稻草。今年1月底,朝鮮第四次核試驗以及此後的一系列飛彈試驗,使得朝鮮憑藉實際擁核打破了朝鮮半島的軍事平衡。韓國必須作出反制朝鮮的決定,而擺在韓國面前的優先選擇就是藉助美國,薩德系統入韓,也就自然而然成了韓國解決安全困境的途徑。

另一方面,朴槿惠選擇部署薩德也是受制於國內的情況。2017年韓國將舉行選舉,而在4月的韓國第20屆國會議員選舉中,朴瑾惠所代表的執政黨新國家黨慘敗,朴瑾惠成了「跛腳鴨」總統,除了新國家黨未能有效促進經濟增長和內訌外,朴瑾惠的外交政策也飽受爭議。在對朝鮮問題上,韓國國內要求作出強硬回應的聲音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在薩德問題上,根據韓國民調顯示,有半數的韓國民眾支持,甚至在朝鮮1月核試驗後,這一數字達到了70%。因此,擺在朴槿惠面前的除了迎合民意還是迎合民意,正值韓國換屆之際,朴槿惠的目的就是趕在任期結束以前,給所在的黨派交一份答卷。

韓國人民反對部署薩德

可以說,無奈是朴槿惠的此次薩德外交的核心。部署薩德並不代表朴槿惠政府選擇了韓美同盟。因此,需要從另一個層面看待薩德問題引發的中韓關係危機。

韓國從美國羽翼下突圍的基本方向沒有改變,韓國需要中國幫助解決對朝問題的基本訴求沒有改變。那麼韓國是美日韓三方戰略中最脆弱的一環的基本面就沒有改變。即便薩德入韓加劇了對抗,但中國以韓國為突破口的回擊戰略並不能輕易改變,中韓關係持續走近的大勢不容改變。中韓關係可能會引發危機,但中韓關係和中朝關係的平衡發展是打破半島冷戰氛圍的必然之路。

韓國對華反覆不代表對華翻臉。中韓關係走三步退兩步亦是進步。畢竟中國仍沒有打破中美在朝鮮半島的勢力均衡,韓國選擇美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國應該認識到在去除冷戰時期影響過程中出現的反覆,而韓國出現的反覆是一個螺旋上升的狀態,中國應該對韓國多一點信心,多一點耐心。韓國軍方聲稱薩德反導系統不與美國飛彈防禦系統互通情報。實際上是再進一步打消北京的疑慮,這也尤可見朴槿惠的政治智慧和大局觀。

中國解放軍舉行實彈射擊演練 (視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