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7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在 南海不會退縮 南海爭端是「中國夢」所涵蓋的民族復興和恢復「中央王國」地位的更大雄心的一部分。在這一關鍵利益上退縮將對中國造成無法承受的打擊。對國際上的反對聲, 中國會採取軟實力和外交手段應對,但北京在南海不會退縮。
從軍事角度看,北京控制南海能使解放軍的反介入和區域阻遏範圍進一步向南、東延伸。那樣一來,解放軍能全面使用更先進的潛艇和水面戰艦、更遠程的打擊力量,以及更先進的空軍力量,拖延或阻遏美國軍事介入未來地區危機,並支持中國海軍向印度洋投送兵力。
此外,北京已經令東協國家極難在南海對立聲索問題上達成統一立場,而且肯定會繼續對這個組織採取高壓,特別是7月21日到26日在寮國舉行的東協外長會議上。中國會繼續通過外交施壓和經濟利益的雙重手段來分別拉攏東協的單個國家。
中國可能還會選擇來硬的,通過軍事力量加強主權聲索。這將使北京向美日和地區——以及國內民眾——展示其不會被嚇倒。中國採取「灰色地帶」行動,把對強制力的使用控制在不致引起美國報復性反應的限度內。
北 京可能會考慮幾個明顯的軍事步驟。中國已向西沙群島有爭議島嶼部署了武器,所以向南沙群島部署武器是合乎邏輯的下一步。這可能包括部署戰機、陸基防空飛彈 系統和反艦武器、海軍,在永暑礁、美濟礁和華陽礁修建人工建築。還可能考慮加固黃岩島,或占領仁愛礁,把那裡的菲律賓軍隊趕走。北京還可能宣布對南海部分 或全部設立防空識別區,並使用部署於南沙的空軍力量嚴格執行。最後,中國可能利用其海警和「戰略漁船隊」,更加咄咄逼人地挑戰其他聲索方,讓這些「白色艦 隊」和「小藍人」更直接地得到解放軍海軍「灰色艦隊」的支持,迫使對手退避。
固然,軍事選項有誤判和升級的風險,也可能削弱中國和平崛起的宣言,但這種代價是放在不採取行動會有何後果的背景下考量的。若北京不採取堅決行動,會讓國內民眾認為政府「茫然不知」下一步怎麼做。這又會影響到國內穩定。
目前,美國海軍在南海的強勢存在,制約了中國的行動自由。北京可能瞅准歐巴馬政府最後幾個月的時機,在美國忙於總統選舉之際,採取行動,給下屆美政府造成既成事實。從北京的角度看,與其在不久的將來受到種種制約,最好現在就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