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黃家佳
似乎現在,每個人都懂一點成功學。
如果Google一下「成功的秘訣」,搜索結果會多達1.58億條。
成功的秘訣
自信,是一把鎖,是一種習慣。習慣不是束縛自己的枷鎖,而是幫助自己的良藥。成功的秘訣就是自信。相信,只要我自信,就會成功。
許多成功人士,大部分是十分自信的,喔,不對。是比十分還多一分,十一分自信。成功往往就在那比普通人多一分的自信。不要總把機會送給別人,有時候,為什麼不想想,自己也許是最好的呢?很多人都遺忘了自己,丟失了心中的童話。古希臘大哲學家的得力助手就一個。他曾經對自己的助手說過,「我的蠟燭已經快燃盡了,蠟油也快乾了,該換了。你明白嗎?」助手說:「明白,我會找一個人來做您的關門弟子,傳承您的光輝。」蘇格拉底遺憾啊,這麼淺顯的暗示,他都不肯相信自己。他會做得很好,只是不自信斷送了他的未來。
我為蘇格拉底遺憾。他雖遺憾是因為助手的不自信,而更多的人是自信的。愛因斯坦出書時,有人問:「如果實驗證明,並不是您所寫的那樣呢?」愛因斯坦回答:「我相信自己的論證。」多麼肯定,乾脆的回答。這就是自信的體現。馬克思寫書時,也表明了:對於正確的批評我會接受。如果是無理的偏見那我會無視。那分自信使他成功
名人的自信是乾乾淨淨,勇敢和直率的。多半名人的情商是非常發達的。自信是屬於情商的。情商越高,待人處世之道也就越好。學習名人的成功,學習身邊同學的成功。讓自卑,自負走一邊去,迎來自信。
成功的第一秘訣,無可否認,自信。
讓被動的自信,變成主動的相信自己。
努力工作、奉獻精神、想法、事業、天賦、品格、忠誠、團隊合作、策略、執行度、動力、適應力、責任心……這些「成功的因素」,似乎已經被討論到爛了。
曾任職記者、現任公關的Tor Constantino說,要想成功,這3個因素是無法避免的——雖然人人都不想碰到它們。但是,有3個因素,似乎很少被提及。
1、恐懼
很多人把恐懼當做成功路上的絆腳石——錯了,其實是墊腳石。
所以我們很多人都被恐懼拖住了。
可以害怕的事實在太多了:害怕失去朋友、害怕沒有時間、害怕冒險、害怕成功比我們想像得艱難數百萬倍……
但是,我們心中的恐懼,其實還有另一面——它可以幫我們指路。
想一想,我們現在害怕的是什麼?為什麼會害怕?你的直覺,不一定是錯誤的。
如果你怕跳槽,是因為挖角你的人其實不夠可信嗎?
那家公司所在的產業,是不是前景不夠好?
如果你怕發表一個新產品、開發一項新業務……想一想,為什麼?
善用你的恐懼,把它當做你的GPS。
如果不是恐懼相伴,恐怕沒人能成功。
2、失敗
當然,我們最害怕的,就是失敗。
我們總是害怕失去,總是想要保持住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所以我們愈發希望得到更多,而不是失去。
但失敗卻是成功的必經之路,相信大家都明白。
如果不是因為失敗,我們怎麼會知道什麼管用,什麼不適合現在這個市場,我們也無法淘汰一些選項、專注於某一條路。
如果不是因為失敗,我們怎麼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
愛迪生,大家都知道他的故事吧?
為了發明一顆燈泡,他失敗了9999次。
人們不把這些經歷稱作為「失敗」,反而說它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所以,沒有失敗,便沒有成功。
就接受這個事實吧。
3、挫折感
我們最經不起的一種失敗,叫「挫敗感」。
我們都是人嘛。
面對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打擊,我們當然都會絕望。
特別是,有些時候我們根本想不到連這樣也行不通。
失敗的原因,總是很難掌控,但至少,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情緒,控制我們回應失敗的方式。
是讓這種挫折感讓我們一蹶不振嗎?
還是堅強起來,繼續前行?
一個選擇,可能就此導致成功,或失敗。
道理很簡單,也從來沒有人不經歷精神上的打擊,就輕易成功的。
成功的關鍵,就是牢記這3件事。
不要逃避,讓恐懼成為你的導航,讓失敗為你指路,用挫折感告訴自己:
一切只是暫時的。
終有一天,你會成功。
原文出處:Entrepren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