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與老師配合的越好,教育才會越成功。很多人不太重視幼兒園教育,覺得孩子還小,反正也學不了啥,只當是去幼兒園玩的。孰不知,孩子性格養成期的教育其實才是最關鍵的。幼兒園時期積累的許多軟實力對以後的學習、工作甚至一生都影響深遠。 為了更好地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我們做家長的儘量不要做這幾件事:
1、牢記:5+2=0 孩子上幼兒園後,我們會發現,他變得更有禮貌了,見了別人會更大方地打招呼了,開始早睡早起了。他甚至主動要求自己穿衣服,還會很有興致地幫媽媽疊衣服,做各種家務。 是啊,這些都是老師的功勞。可是5天養成的好習慣,周末只需2天的時間足以輕易摧毀,然後又得重頭再來。 所以,一旦好習慣形成,請家長配合老師保持下去。
2、家長把老師放在孩子的對立面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上學了就有人管了,所以當孩子犯錯時,不是當面指出立即給予糾正,而是會說:「看我不告訴,XX老師,讓他狠狠地揍你!」呼呼,這類威脅恐嚇式的教育要不得滴,明明幼兒園老師那麼和藹可親,不要抹黑她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好吧! 老師的威嚴不是家長靠恐嚇孩子得來的,相反,如果你希望孩子愛上幼兒園,那麼請幫他先愛上幼兒園老師。
3、家長偏聽偏信為難老師 很多上了幼兒園的孩子話尚且說不清楚,更別說把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描述清楚了。家長都怕孩子不在自己跟前時吃虧、受罪,所以一遇見事情就容易沖昏頭腦,甚至聽孩子一說就鬧到園長那裡去。
其實,在遇見孩子受了委屈的事情時,家長首先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可以找老師溝通了解情況,也可以問問孩子班上的同學到底是怎麼回事。 千萬不要在情緒上流露出對學校老師的不滿,甚至當著孩子的面亂髮一通牢騷,這樣只會讓你的孩子對老師產生成見,還會讓他意識不到是非對錯。
4、給孩子穿衣服太隨意 幼兒園的孩子自理能力有限,安全意識薄弱,所以家長在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一定要上點心。 系帶的鞋子對於大班以下的孩子似乎是個大難題,而且在活動時很容易絆倒,嚴重時甚至會因為連環反應,引發踩踏事件。 女孩子頭上的發卡,衣服上的配飾、碎鑽,男孩子的拉鏈褲子,寶寶衣服上的帶子等這些都是引發危險的殺手。 而且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遊戲和運動環節比較多,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穿方便運動的,容易穿脫的,吸汗透氣性比較好的衣服。
5、把自家玩具帶到學校去 有些小孩子不敢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家長就會把自家的玩具給孩子帶上。 但是這種行為卻會給老師帶來很多麻煩,首先,老師還得幫你記住哪個是你家的,放學後叮囑孩子拿回去;其次,學校的玩具都是定期消毒的,奔著對所有孩子負責的原則,你的這種做法很讓老師為難;最後,若是孩子們因為哄搶你帶來的這個玩具打鬧、誤傷,誰負得起責任?
幼兒園的玩具足夠孩子玩兒了,再說咱娃去上幼兒園,怎麼可能不跟小朋友打交道?遇見孩子的社交恐懼症時,家長應該疏導而不是幫倒忙加深恐懼。
6、接送孩子不守時 有些寶寶早上喜歡賴床,家長也沒把幼兒園當回事,所以就不按時叫醒,上學總是遲到。孰不知,這樣不但會打亂老師的教學計劃和安排,也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還有的家長可能上班時間比較忙,所以總是不能按時接孩子放學。其實,很多小孩子都有被拋棄妄想症,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感,時常害怕爸爸媽媽不要他,而你的這種行為,無疑會讓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
另外,老師其實也是家長,他們也有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顧,我們自己的事情最好能自己協調好,不給老師添麻煩。 我們都知道帶孩子挺累的,更何況老師一個人要兼顧那麼多孩子,雖然那是他的工作,但是他的工作對象卻是你的孩子,只要我們每個做家長的稍微配合一下老師,他的教育質量就會愈高,我們的孩子也會變得愈好! 體諒老師,其實就是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