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詐騙新招! 冒OCBC盜取帳號!

@ 2016-07-19

電話詐騙出新招,不再冒充快遞公司,改而冒充銀行,騙取受害人的信用卡和銀行戶頭資料。受害人接到的電話更會顯示是銀行的熱線號碼,讓人更容易墜入陷阱。華僑銀行(OCBC)昨天發文告說,本月1日至17日間,銀行已接獲1081起公眾通報,指有人冒充華僑銀行職員,撥電向他們索取身份證號碼、銀行帳號、信用卡號碼及認證碼等資料。

華僑銀行從4月開始接到這類通報,在本月突然激增,至今共接獲1200多起。

這類詐騙電話和早前盛行的包裹詐騙電話手法相似,電話號碼一般為六至七位數,也可能無來電顯示。

在一些案例中,電話號碼更會顯示為華僑銀行的官方熱線電話「+65 63633333」,或其他類似的號碼,如「065 63633333」。

公眾謝小姐(40歲,文字工作者)上周六就接獲號碼為「065 63633333」的詐騙電話。

她受訪時表示,過去曾因信用卡被盜用而接獲華僑銀行來電,來電顯示就是類似該號碼,因此她下意識以為信用卡又被盜,趕緊接起電話。

「結果,電話連接至英語的自動語音系統,要求我按下『0』。銀行的電話一般不會要求按號碼的,我就開始起疑,沒照做。這時電話又自動轉成華語自動語音系統,再次要我按『0』,我還是什麼都沒做,電話就掛斷了。」

謝小姐過後打電話向華僑銀行求證,得知剛接獲的電話是詐騙電話。

前天接獲詐騙電話的洪俊立(42歲,行政人員)則說:「我接電話時沒注意對方的號碼,對方說我的銀行戶頭出問題,我原本信以為真。但轉接至『銀行客服員』後,我要求他說英語,他卻支支吾吾,最後掛斷電話。我才發現原來接到詐騙電話。」

本地銀行不會打電話要密碼

新加坡銀行公會受詢時也強調,本地銀行不會透過電話、電郵或簡訊向顧客索取任何密碼。

另外,不法之徒可能要求公眾到網上填寫資料、撥電至另外一個電話號碼,或轉帳給不明的銀行帳號,公眾都應警惕。

若公眾不確定是否接到詐騙電話,應詢問身邊親友,或撥打「999」向警方尋求援助。

不慎透露帳號 應馬上通知銀行

不慎向不法之徒透露個人資料或銀行帳號資料的公眾,應馬上通知銀行。

大華銀行和花旗銀行回復《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銀行到目前為止沒有接獲任何有關電話詐騙的通報。

不過,兩家銀行都籲請公眾保持警惕,不要接聽可疑來電,或在電話中透露個人資料。

如何辨識詐騙電話

●銀行不會主動撥電,要求顧客通過自動語音系統做出回應。

●銀行致電給公眾時會先用英語通話。只有當公眾要求以其他語言對話時,客服人員才會切換語言。

●銀行職員可能在電話中詢問客戶信息以確認身份,但不會詢問帳戶密碼、信用卡認證碼和帳號等資料。

●銀行不會要求顧客做任何轉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