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產vs剖腹產到底哪種比較好?婦產科醫生解釋背後的真相!

@ 2016-07-19

自然產vs剖腹產到底哪種比較好?婦產科醫生解釋背後的真相!

很多懷孕女性在懷孕中後期一定會考慮的問題就是:到底要自然產還是剖腹產?很多有經驗的長輩可能都會以親身經歷告訴你是自然產比較好或是剖腹產比較好,但到底哪一種生產法比較適合你?還是來聽聽婦產科醫師怎麼說吧!

不過首先來介紹一下剖腹產。

其實通常醫生判斷孕婦用自然產有困難時,才會建議孕婦用剖腹產,例如孕婦懷的是雙胞胎或胎兒過大,或是孕婦患有會導致自然產困難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愛滋病、皰疹,或是胎盤有問題。

有時候若胎兒頭部不是朝下,而且無法透過其他手段調正的話,醫生也會建議孕婦剖腹產。有些孕婦則會因為想讓孩子在特定日期出生,而提前排好剖腹產日子。

有時候在生產過程中有異常狀況的話,醫生也會緊急採用剖腹產。剖腹產雖然往往是救命手術,但仍然是項大手術,而且生第一胎時用剖腹產的婦女通常生後幾胎也必須用剖腹產,美國著名婦產科醫生艾莉森 (Allison Bryant) 就表示,讓女性知道自然產跟剖腹產的優缺點才是最重要的!

先來看看自然產對媽媽的優點。

雖然自然產的過程通常比較長,不過產後的住院期間卻比較短。通常婦女住院期間只有24到48小時,另外因為自然產不需要動像剖腹產那樣的大手術,所以也避開了大量出血、疤痕、感染、對麻醉有不良反應、疼痛期長等風險。

另外因為母親在手術後會比較清醒,所以也較快可以抱到寶寶及喂奶。

當然自然產對媽媽來說也有一些缺點。

在生產過程中,胎兒通過產道時有造成陰 道組織撕裂的風險,如果撕裂傷太嚴重的話也必須縫合,不然可能造成控制排尿或腸道的骨盆肌肉無力或受損。

有研究發現自然產的婦女比剖腹產的婦女更容易有大小便失禁的問題,也更有可能在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漏尿。在自然產後,婦女的會陰處也容易有疼痛情形。

對寶寶來說,自然產的好處就是寶寶能比較早跟母親互動,另外在自然產過程中,母親的肌肉較有可能擠壓出寶寶肺部中的水,讓寶寶呼吸比較輕鬆,而寶寶通過產道時也能接觸到裡面的益菌,強化他們的免疫力。

但如果生產過程太長,或是寶寶太大隻,可能會在生產過程中受到大小不一的傷害,像是瘀青,嚴重的話可能會有鎖骨斷裂問題。

接著來講講剖腹產。

艾莉森醫生表示若孕婦能用自然產的話,剖腹產其實沒有太多好處,不過若孕婦確定要用剖腹產,醫院可以先排定時程,讓孕婦跟家人比較有心理準備,另外手術過程也比自然產要短。

剖腹產的缺點較自然產多。

第一是媽媽產後住院期間比較長,平均來說是2-4天,另外媽媽疼痛的其間也會比較長。此外因為剖腹產是大手術,所以孕婦有大量出血或感染的風險。手術中有可能傷害到腸道或膀胱,也可能形成血栓。

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剖腹產的女性通常會較晚開始哺乳,恢復期也比較長,因為腹部傷口需要時間復原。此外,女性在剖腹產中死亡的機率比自然產高3倍。

對寶寶來說,用剖腹產比較容易有呼吸道問題,像是氣喘。在剖腹產中,寶寶有些微機率會被割傷。另外有些研究顯示剖腹產出生的寶寶長大後較容易過胖,目前原因不明,不過其中一種可能是肥胖或有糖尿病的婦女較可能用剖腹產生產。

剖腹產又分橫切和豎切!

很多孕媽媽都詢問剖腹產橫切和側切有什麼區別?一般來說前者美觀,後者開刀過程快速,適合緊急時使用。而傷口縱切或橫切,常隨醫師本人的經驗或孕婦個人的喜好來決定。

一、傷口的分類

橫切傷口

傷口高度約在恥骨聯合上方3、4公分,傷口長度大約10-15公分。皮膚、皮下組織、筋膜都是橫切,但是到了腹直肌則在中線處縱剖而進入腹腔內。

縱切傷口

傷口介於肚臍與恥骨聯合之間的正中線,傷口長度大約15公分。

橫切與豎切只是手術切口選擇的問題。橫切是以色列人開創的一手術方式,主要是利於術後早期拔尿管、切口因重力的作用壓力較小利於康復等等。不管橫切與豎切,再次妊娠都強調必須在三年以後,否則很容易會發生子宮破裂等現象。

切開子宮壁的傷口又可分為三種

1、子宮上段縱切:此為傳統式的剖腹產

2、子宮下段縱切。

3、子宮下段橫切。

目前以第三種方法最普遍且安全,第一和第二種方法是在緊急時才會採用。

二、子宮下段橫切傷口的優點

子宮下段橫切傷口約10公分,破水後再娩出胎兒,然後以二層縫合法縫合子宮肌肉層,第三層再將腹膜縫回。此種方法的優點包括:

2、此處肌肉層較薄,出血較少。

3、此處的切口不是位於子宮分娩強有力的收縮範圍內,因此傷口破裂的機會少。

剖腹產刀口順序

所謂的剖腹並不是劃開一刀就能取出胎兒,剖腹的方式是先在孕媽咪下腹部劃開約15公分左右的傷口,再依序切開皮下脂肪、肌膜、腹肌、腹膜層、子宮肌肉層,最後是劃開羊水腔,然後娩出胎兒。在取出胎盤後,再依序縫合以上各層,最後再以可吸收的細線縫合腹部皮膚。

腹部傷口外觀

很多媽咪會關心的剖腹傷口指的是醫師劃的第一刀,通常劃開腹部的方式有橫切與直切,橫切法所留下的傷口會比較美觀,且位置在下腹部,大約是恥毛齊平的位置,這個位置並不明顯,媽咪產後照樣可以穿露肚裝。目前通常會以這個方式劃開腹部。

而直切法的優點是簡單快速,劃開後進入子宮取出寶寶的速度較快,通常在緊急的情形下會採用這個方法,不過相對而言,它的缺點就是傷口較大,疤痕也會較明顯可見。

子宮切法

剖腹的最後一刀就是切開子宮,切開子宮的方式可分為四種:

1.傳統直切(classical)

2.T形法(T-shape).

3.下段直切(Low-vertical)

4下段橫切(Low-transverse),目前一般的作法是採取子宮下段橫切法。

一般來說,目前剖腹產多半採取半身麻醉,由麻醉醫師決定麻醉的方式並執行,因為媽咪因半身麻醉而產生的風險較低,同時麻醉藥也不會透過胎盤影響到胎兒。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才會進行全身麻醉,例如下半身施行麻醉的部位有感染、媽咪有凝血問題,或是媽咪極度害怕在清醒的情形下剖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