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盜領「全球首例破案」 基層警:背後是世界級血汗

@ 2016-07-18

▲嫌犯安卓斯昨天在宜蘭落網。(圖/記者孫曜樟攝)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第一銀行ATM遭盜領8千餘萬元案,經警方追查終在17日逮捕拉脫維亞籍嫌犯安卓斯及另2名同夥,追回6050萬元贓款。不過,主要讓國內基層員警發聲的臉書粉絲團「台灣鴿」今天PO文表示,破案的光鮮亮麗背後,是一群人無日無夜拼來的,「台灣警察真的是世界級的強,但也真的是世界級別的血汗。」

跨國盜領集團橫行各國已久,全球估計被盜領金額高達新台幣300億元,且幾乎都未破案、未逮人、未追回贓款,但這次在台灣員警不眠不休追查下,雖有嫌犯逃離出境,一星期後還是逮到3人,且追回超過一半以上的贓款,而這次逮捕行動也可以說是全球首次有跨國盜領集團成員被逮,錢也被尋回的案件。

▲跨國盜領集團橫行各國已久,但台灣員警卻短時間內逮到3人,還追回超過一半以上贓款。(圖/記者孫曜樟攝)

不過,「台灣鴿」認為,破案的光鮮亮麗背後,是一群人無日無夜拼來的,致敬這些無名英雄,致敬默默為這社會犧牲的鴿子,「鏡頭前的風光都只是一時的,底下的流汗流血、披星戴月,是沒有人會關心的議題」,甚至久而久之也被認定合理,有功則賞,但這不代表鴿子的工作環境不需要改善,「台灣警察真的是世界級的強,但也真的是世界級別的血汗。」

▼有基層警員認為這次破案背後是台灣警察「世界級的血汗」。(圖/記者孫曜樟攝)

記者楊佩琪/台北報導

第一銀行盜領案最關鍵嫌犯佩拉里多瓦斯(原譯,安卓斯)逃亡6日後在宜蘭落網,因為安卓斯並不會中文,英文程度也不佳,警方於是找來聽懂拉脫維亞語的翻譯協助,但根據了解,安卓斯對多數問題都不願回答,僅告訴警方,因為有妻小被威脅,才參與犯案,而他似乎對警方的訊問有些抱怨,小小聲碎碎念「你們只關心你們被搶的錢」。

▲安卓斯落網後,用拉脫維亞語碎碎念「你們只關心你們被搶的錢」。(圖/記者楊佩琪翻攝)

安卓斯在11日凌晨抵台,先住進君悅飯店,疑似取走2車手貝瑞左夫斯基、貝克曼的款項。接著住進位在台北市民生東路上的日租套房。12日下午,疑似案件爆發,安卓斯匆忙到連私人衣物都來不及拿,便前往位在宜蘭,已透過網路訂好的民宿。

17日下午3點多,安卓斯戴著腳踏車安全帽,打扮成環島自行車騎士模樣,在蘇花公路上騎車,途經東澳派出所對面知名的「東興食堂」,停下來用餐,卻沒想到,食堂內正巧也有休假的員警,台北市警局公共關係室警務正宋俊良。

宋俊良一眼就認出安卓斯,不動聲色在安卓斯吃完,再度騎車上路後緊跟在後,同時通知東澳派出所員警協助,沒多久就在蘇花公路120.4公里處,將人逮捕到案。

安卓斯向警方宣稱妻小遭人威脅生命安全,才會參與犯案。

一銀自動櫃員機遭盜領八千三百廿七萬元案,警方昨天逮捕拉脫維亞籍的主嫌安德魯,並在大直維多麗亞酒店,逮捕同夥的助手羅馬尼亞籍米海爾、摩爾多瓦籍潘可夫,追回六千零五十萬贓款。

「台灣絕對不是外籍犯罪集團的天堂」,警政署長陳國恩在破案記者會上表示,一銀盜領案,涉案嫌犯來自六個國家、共十六人,雖然有十三人已離境,仍有三人落網、追回逾半數贓款,「這是世界首例」。

第一銀行盜領案嫌犯安德魯(中)昨在宜蘭落網後,連夜被帶回台北市刑大偵辦。 記者楊萬雲/攝影

國際犯罪集團以惡意程式入侵一銀ATM電腦系統,六十小時內讓一銀全台廿多家分行、四十一台自動櫃員機被盜走八千多萬元,警方清查ATM周遭人車影像,鎖定多名外籍人士涉案。

但多數涉案外籍人士案發後相繼離境,警方過濾後,確認扮演「總務」的主嫌安德魯等人仍未出境,並在日前公布照片;警方同時研判,部分贓款未「移轉」出境,發布追緝照片時,也特別提醒注意使用「大型行李箱」的外籍人士。

昨天傍晚,休假的台北市警局警務正宋俊良,與家人在宜蘭東澳用餐,發現安德魯身影,從他臉部的三顆痣確認是他,通報東澳派出所協助逮人。台北市刑大在安德魯落網後,隨即動手逮捕監控中的潘可夫、米海爾,當時兩人正在維多麗亞酒店享用牛排。

警方表示,潘可夫、米海爾前天才到台灣,並將裝著六千萬的三個行李箱帶到維多麗亞酒店,功虧一簣。裝錢的行李箱,十三日先由俄籍男子巴比寄放在台北車站置物櫃,巴比當晚飛往加拿大。

警方指出,歹徒分工細密,部分車手領完款後隨即出境,再由另批人入境台灣取款,時間完全錯開。昨天被逮的安德魯十一日入境,先住君悅酒店,一天後改住到日租套房,新聞曝光後,搭車到宜蘭藏匿。

安德魯被逮時相當狼狽,腳掌都磨破皮,安德魯不會英語,僅簡單地向警方表示這幾天他都步行,從頭城開始走了好久,後來受不了買了輛腳踏車代步。

警方指出,這一集團成員多不會中文,有人連英語也很破,會知道ATM的位置,都是靠拿手機地圖給計程車司機看、領路,因此洩漏行蹤被警方鎖定。

警方昨天在台北市大直維多麗亞酒店逮獲嫌犯摩爾多瓦籍的潘可夫(右)、羅馬尼亞籍的米海爾(左),並在房間搜到約六千萬贓款。 記者楊萬雲/攝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