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突現身12架 明年裝一個師與F22試比高
據網絡上曝光的圖片顯示,近日,兩架量產型國產第四代重型隱形戰鬥機——殲-20在同時段升空試飛。從圖片中看,這兩架殲-20仍為灰色塗裝,機首已不再塗有「20XX」的編號,空軍標示為低可視度塗裝。
據美國《科普》月刊雜誌13日報道,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在今年7月通過小批量生產又製造出兩架殲-20隱形戰鬥機,這使準備服役的新型隱形戰鬥機數量增加到4架。
除此以外,還有8架原型機仍然在接受嚴格的飛行測試。按照目前的生產速度,中國可能在明年交付12架殲-20。這些戰機可能會組成一個戰鬥機編隊,具備初步作戰能力,可以執行戰鬥任務。
對於國內外最為關注的中國這款可與美國F-22相媲美的隱身戰機的進度,世界各國都很感興趣,對於其何時服役更是軍民人士關注的焦點。
現在,通過幾乎已形成慣例的網上披露模式,中國展示了殲-20的最新進展,那就是在最近幾個月里,中國成功地生產出了4架生產型的即將交付空軍的殲-20。
這一進度充分說明,殲-20在飛行能力和航電能力上的技術驗證已告一段落,在正式交付空軍服役後,極可能就要進入更為高級的戰術使用、武器投放與打靶試驗階段,而這個階段的進度則意味著殲-20形成戰鬥力的時間。
通過在2個月時間裡生產出4架殲-20生產型機來看,也許意味著成飛第一條生產線的月產量可能就是2架,這樣的速度到年底的總產量就是16架。
這個速度也是驚人的,因為即使是相對簡單的三代機如殲-10的生產,也僅僅才能達到這個生產速度,所以成飛一上來就能把殲-20的速度搞得如此之高,也足見中國對於四代隱身戰機的渴求之急迫。
但別急,實際上根據衛星照片顯示,成飛並不只想維持一條殲-20生產線,另外一條新建的生產線也已建設結束,其速度預計不會低於第一條,這樣兩條生產線的持續運轉,很可能會使中國殲-20明年的生產達到驚人的程度。
即便是按照第一條生產線的速度計算,兩條生產線每月將量產4架殲-20,這樣一年下來就會是48架。如此算下來,從現在開始到年底,殲-20的總產量可能會有28架,也就是說2016年末中國空軍將會有大概一個團的裝備量。
如果再繼續生產,那麼到明年底,殲-20將會裝備三個團一個殲擊航空師,就有可能正式組成針對周邊國家的隱身戰機優勢。
當然,上述結果也可能較為樂觀,也有可能是現在的殲-20月產2架的生產速度,是兩條生產線運轉的結果。如果是這樣,那麼,生產數量就會減半,到今年底的總產量就是16架,而到明年末的產量就是40架,這就是4個飛行大隊的規模。
也將形成一定的戰鬥力。不過,在殲-20的生產初期,比如今年下半年的產量可能如上所述,但隨著生產技術和工藝的穩定,以及零部件生產供應的充足,很可能明年的生產速度會加快。
這樣預計明年的生產速度也許會達到月產3架(每條生產線的速度是1.5架)的水平,那麼,到年底裝備2個飛行團的可能還是存在的。
根據來源眾多的數據分析,目前殲-20使用了國產的渦扇-15發動機,採用了鑽石型分布式廣電系統和和大型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以及光纖傳輸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在駕駛艙內有3塊大型彩色顯示屏。
另外還有一些小型螢幕和一塊全息寬角平視顯示屏,總而組合而成了該機的先進電子系統。在武器配置上,其機內彈艙可攜帶紅外成像制導「霹靂-10」飛彈、新型主動雷達制導「霹靂-15」遠程空對空飛彈和「霹靂-21」衝壓噴氣式遠程空空飛彈。
因此不論是在打擊方式和制導模式上有獨到之處,還具有豐富的彈種選擇能力。如果再加上中國獨有的彈架可外置功能,可以使得殲-20具有比F-22和F-35更快的發射速度,從而在未來對抗時占得先機。
從中國如此快速的殲-20試飛、定型、列裝速度來看,顯然崛起中的中國急需獲得對付美國隱身優勢的能力,而且在美國緊鑼密鼓的戰略重返亞太的前提下還是相當急迫的。
但在2016年底開始,中國將具有一定的四代機作戰能力,而到了2017年底中國將取得亞太空中隱身平衡能力,可到了2018年末,中國很可能會在亞太的隱身空戰中開始初具優勢。
可以說,殲-20戰機形成戰鬥力之時,也許正是中國實現戰略崛起的轉折點到來的歷史性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