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後,注重養生的人都開啟了「熱水泡腳」模式。天冷用熱水泡腳,確實是一件愜意的事兒,不過,泡腳這事兒也是有風險的,弄不好可能會猝死。近日一則新聞報導稱,湖北漢口一名劉小姐 ,因深夜在家用熱水泡腳突發腦血管動脈瘤破裂,經搶救無效後離世。
冬天天兒冷,寒從腳下生,我國民間有「冬天泡腳,丹田溫灼」的說法。因此,冬天很多人都有睡前泡腳的習慣。
冬季用熱水泡腳,不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溫陽暖體的功效,而且能減輕頭部血管壓力,緩解頭痛,同時還有助眠的作用。但是,那則新聞報導里,劉女士因泡腳猝死的遭遇,則為人們敲響了警鐘。就此,記者走訪了四川醫科大附屬第一醫院,該院的神經外科醫生熊雨就此作出解釋。
熊雨說,如果顱內還存在一些動脈瘤的病人,就會在泡腳的時候由於情緒的激動血壓的驟升 可能引起動脈瘤的破裂,動脈瘤破裂過後就會引起一些相應的症狀,比如意識障礙、頭痛、嘔吐這一系列的症狀。
據醫生介紹,發生像劉女士這樣情況的應屬少數。熊醫生同時指出,雖說在寒冬用熱水泡腳是一件愜意的事,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而低血壓的病人在泡腳的時候,血管擴展血壓就會降低,這部分病人不適宜泡腳,還有糖尿病病人不適宜泡腳,如果水溫過高,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就會引起皮膚局部的燙傷,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就會引起血管以及局部皮膚破潰,這部分病人也不適宜泡腳。
那麼,對健康人群而言,泡腳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1、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嬰幼兒沒必要泡腳
小孩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特別是嬰幼兒,對溫度的感覺和大人不一樣,大人覺得水溫稍熱,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燙了。但他們又不太會表達,所以很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從這個角度說,也不建議用熱水泡腳。每天用溫水把小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4、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5、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6、特殊人群泡腳時間長致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6、泡腳水溫不是越燙越好
以40℃左右為宜,微微出汗即可,切勿貪求大汗淋漓;
7、膝關節不好的中老年人,建議在泡腳的同時熱敷膝蓋,可以緩解風濕骨痛,還可稍加按摩對健康大有裨益。
為了解更多有關泡腳的知識,近日,記者還隨機走訪了瀘州一家專業草藥洗腳店。
老闆告訴記者,近段時間的生意很火爆,據他介紹,泡腳時根據自身特點,適量放點中草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養生:熱水泡腳賽吃人參
民間有個說法:熱水泡腳,賽吃人參,富人吃補藥,窮人就泡腳。這話是有科學道理的。
最佳泡腳時間段是晚上9點。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的調節,達到最好的養腎效果,而且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
天冷了,還可以抽空做做暖腳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凍傷。一起動起來吧。
1取坐姿,兩腿向前伸直,雙手放在臀部兩側的地面上,自然呼吸。兩臂伸直,上身向後傾。兩腳保持伸直狀態,將十個腳趾向前和向後扭動,重複練習10次。
2兩臂伸直,上身向後傾。以踝關節為支點,儘量向前、後方向扭動兩腳,至少練習10次。
3將兩腳同時旋轉;首先是兩腳沿順時針方向;然後是兩腳沿逆時針方向;接著是左腳沿順時針方向、右腳沿逆時針方向;最後是右腳沿順時針、左腳沿逆時針方向。每種各做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