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案到底審判了誰?

@ 2016-07-14

南海仲裁結果一經公布,所有捲入這場爭端中的國家都陷入了某種混亂之中。除了中國大陸政府和台灣政府對判決結果反應激烈,判決中可謂驚世駭俗的「南沙諸島無一是島」論斷也將其他所有當事國家推入了相當尷尬的地位。這樣一場仲裁鬧劇沒有誰是絕對的贏家。

各國利益均受威脅

此前美國可謂支持仲裁的最重要推手,外界普遍預判中美 大有衝突一場的架勢。但判決結果公布以後,白宮的回應卻是「此次裁決內容有500多頁,尚不能對裁決給出肯定的反應」,並連番重申自己不是當事國沒有主權 訴求,呼籲各方克制。美國防長卡特和國務卿克里甚至在仲裁結果出來後秘密告知菲律賓越南印尼保持克制。儘管美國認為仲裁具有法律效力,督促各方遵守判決結 果,但事實上,2010年美國政府曾將太平島正式標註為島,如今面對「無一是島」的結論,美國卻活生生的是自相矛盾、自毀信譽的節奏。

而所有國家當中最為尷尬的莫過於菲越,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的親華立場則與前阿基諾政府形成鮮明的對比,新總統的相對理性有可能改弦更張則讓外界對菲律賓這個國家的小丑角色啼笑皆非。

此前等航母巡南海的美國防長卡特目前在緊急滅火(圖源:Reuters/VCG)

越南與中國一樣,對南沙和西沙群島整體提出了主權聲 索,此前越南曾以政府聲明形式對菲律賓提起仲裁表示過正式支持,本次結果公布後越南也在第一時間對判決表示「歡迎」,然而,仲裁庭否決南沙整體作為領土主 張對象的提法不僅嚴重傷害中國利益,也同樣嚴重打擊了越南的領土主張。支持仲裁卻被菲律賓的仲裁否定掉權益,越南根本沒有找到問題的核心,這一不利於中國 的判決背後埋下的巨大隱患同樣適用于越南。

日本成了另一個引火燒身的國家,判決公布後,柬埔寨首相洪森第一時間爆出黑幕稱日本駐東盟國家大使曾提前企圖遊說柬埔寨和其他東盟國家支持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結果。日本媒體也因「太平島不是島」一說而炸了鍋,擔憂僅10平方米麵積的沖之鳥礁也將因此「降格」。

另一個關鍵當事方東盟的表態甚至沒有直接提及仲裁結 果,而是強調「成員國重申和再次肯定致力於全面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印尼同樣敦促各方保持克制,不要採取導致局勢緊張的行動。這些直接相關方避免 對判決進行直接評論的共同選擇只說明了一件事,南海仲裁案並未如各國事先所預料的那樣,成為在南海爭端中駁斥中國的法律利器,反倒變成了威脅南海周邊所有 國家利益的一枚燙手山芋,各國都想儘快撇清聯繫。

這讓東盟目前明顯分裂成了兩派,美日菲越綁架東盟不成 反將東盟逼到了尷尬的境地。事實證明,將東盟送上尷尬擂台的不是中國,而是菲越,東盟目前的尷尬境地是其沒有做好衝突緩衝閥,單純中立不作為造成的。這一 切讓南海仲裁案的鬧劇本質和毫無功效本質暴露無遺,不僅僅打了美日菲越的臉,同時也是讓東盟反思該如何發揮管控局勢以及發揮地區應有作用,而不是被迫做出 反應,自我陷入矛盾境地。

國際法的權威被負面消耗

是依據國際法解決問題還是依據歷史權利解決問題?有的國家只依賴國際法,有的國家比如中國認為必須將二者結合。雙方主張的不同將所有的分歧暴露無遺。原本到底依據什麼解決問題是一個懸案,都有充分的道理,但經此次南海仲裁,國際法的權威被惡意消費殆盡。

時至今日,所有當事國家都在逐漸意識到仲裁庭「南沙諸 島無一是島」的說法背後隱藏的巨大問題,它甚至正在威脅國際海洋法的權威性本身。仲裁庭在最終判決中花費了極為可觀的篇幅用以論證太平島在法律意義上並非 島嶼,而是礁石——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定義,島嶼與岩礁的區別在於能否維持人類居住及其本身經濟生活,然而,太平島是南沙群島當中面積最大的自然 島,也是唯一一個按照常理,毫無爭議地符合「島嶼」定義的海上地貌,島上無論水源、定居點甚至醫院等公共設施均已完備,仲裁庭突然宣布太平島「不是島」, 不免令人愕然。

大陸台灣捍衛南海主權的立場一致,蔡英文登軍艦發表捍衛主權講話(圖源:中央社)

更重要的是,菲律賓方面提起的仲裁訴求並不涉及太平島 ——菲方提出仲裁申請的是位於菲方領土主張之內,而被北京政府所實際控制的島礁,無論2013年1月菲方提出的原始訴求,抑或2015年10月仲裁庭在第 一階段判決當中所確認和討論的菲方訴求,都從未涉及過太平島的法律地位,從案件邏輯而言,台灣政府並非本次仲裁當事方,菲律賓也完全沒有將處於台灣控制下 的太平島納入同一個仲裁案件當中的理由。

仲裁庭為何一定要將本來無關的太平島拉入最終裁決?恐 怕唯一合理的理由在於需要得出其「南沙諸島無一是島」的判決結論,問題在於,如果南沙諸島無一是島,那麼遭到反駁的領土主張方遠遠不僅是中國,其犧牲品也 不可能僅有中國的「九段線」,事實上,南海所有主權聲索國(甚至是全世界所有存在海洋領土爭端的國家)如今都面臨著同樣的荒謬局面:如何證明一個島是島?

分析至此,情況已經相當明顯,這種具有典型導向性的判 決顯然不是出自法律邏輯,而考慮到這起案件在政治上的敏感程度,政治因素顯然在其中起到了一些關鍵影響。毋庸置疑,南海局勢走到今天,既與美國試圖將南海 作為亞太發力點、一再渲染衝突有關,也與中國在南海試圖改寫現狀,遭遇了包括美國在內的眾多其他國家的阻力有關,但無論如何,造成今天仲裁庭判決結果的主 要因素已經不再是法律條文,而是背後的政治博弈。

長期以來,所有周邊國家都試圖將仲裁案打造成為在國際 法框架內和平解決國際衝突的一個典範,但本次出人意料的判決表現出的卻是「壓倒一切」的政治影響,而這又反過來造成了判決結果「用力過猛」的現狀,導致所 有國家都不得不為此「買單」。由於構架並不完善,多年來國際法的實際效力和地位始終存在諸多質疑聲音,而這份充滿爭議的南海仲裁裁決,其負面影響只是剛剛 開始顯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