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中俄領導人以元首聲明的形式發布了對美國的嚴厲警告。但是從美國最近的一系列行動看,這個嚴厲警告卻並沒有起什麼作用。推薦關註:微信查找 「愛國兵」這說明,美國國內政經因素已經到了迫使美國必須走上動武道路的地步。並且,美國在動武這個選項上,目前看,有點有恃無恐的感覺。
韓國雖然剛剛宣布薩德,但可以肯定的是系統布署已經完成。南海也是這樣,中國軍事準備基本完成,隨時可以發動。大戰開撕......
不由得有些為韓國悲哀起來,血肉戰場的景象伴隨著硝煙蒸騰,唉!可憐啊!今天就說說韓國這個國家:
朝鮮半島地圖及周邊相關情況
日本的悲劇在於旁邊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
韓國的悲劇在於旁邊有美國、俄羅斯、中國和日本。
韓國是東北亞地區一個很重要的國家,當然也就僅限在東北亞了,因為在東北亞,沒有一個國家是多餘的,所以韓國才能重要。
首先我說說朝鮮半島吧。這個半島無疑是東北亞地區最為重要的地理位置所在,主要原因就是這裡距離中國、俄羅斯、美國、日本都比較近,自然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對於美國而言,朝鮮半島是監視和封鎖中國的第一島鏈的第一環節,又是牽制俄羅斯在太平洋地區軍事存在的依託之地;
韓戰時美軍就妄圖以半島為跳板對中國施壓
對於俄羅斯而言,朝鮮半島卻是進入太平洋的犄角所在,壓迫美日的陣列延長線;
對於中國而言,朝鮮半島是渤海灣的半個門戶,與膠東半島形成渤海-京津唐防務圈的最前沿;
對於日本而言,朝鮮半島是進入大陸的跳板。
所以,周圍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放棄朝鮮半島。所以,當大家都想要,但是又不想撕破臉皮赤膊上陣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分了他。可以說,維持朝鮮半島的分裂狀態,是周邊四國利益博弈的均衡體現,也是對於這四個國家而言,目前最好的選擇。
我談談韓國這個國家的實力。韓國這個國家,工業其實不算差的,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嚴重的瘸腿。
韓國工業最缺乏的就是基礎研製能力。當然,很多人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反駁我,比如三星的研製能力,還有現代的開發能力,但是別忘了,一個國家的實力 不是由一兩種產品來決定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炮鋼,就是生產高膛壓火炮槍枝的鋼材,韓國就沒有這個技術和能力。同樣,作為世界上最大的LED生產國,韓國 同樣連衍射平顯也沒有能力做出來。再舉個例子,韓國的驕傲,世宗大王級驅逐艦,在韓國生產的只有一個部件,船殼子……
三星是韓國工業的驕傲,然而並不能填補韓國工業中的若干短板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個大國,之所以能夠稱之為大國,是因為這個國家的一舉一動都能對世界產生影響。韓國的差距在哪?假如某天韓國的經濟抽了一下風,無論是美國,俄羅 斯,中國,還是日本和歐洲,頂多就是打個噴嚏,然後該幹嘛還幹嘛。換成中國就不一樣了,別說中國經濟抽風,就是打個噴嚏,估計全世界都跟著得肺炎。我也不 是在黑韓國,而是講述事實而已。
米爾斯·海默,當代國際關係學頂尖學者,進攻型現實主義代表人物,他就為大國下過定義,所謂大國首先就是要三多,人多地多錢多,前兩點韓國就真的不 要指望了,至於第三點,米爾斯·海默說大國的經濟實力應當體現在工業,尤其是獨立的重工和軍工能力上,從這一點看,韓國也不具備這個條件,因為韓國的本土 工業實際上是依附於海外市場。
韓國海軍「世宗大王」級驅逐艦
一個國家的經濟依賴于海外市場,但是自身卻沒有保護自己航海線能力的國家是不能稱之為強國的,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年的「海上馬車夫」荷蘭。
在東亞這樣的地緣政治環境下,韓國卻在保護自己航海線問題上是天生的殘廢,為啥?就是因為有一個當前海上巨無霸美國,一個曾經的海上巨無霸日本,還有一個未來的海上巨無霸中國。
太平洋是何其遼闊,卻容不下太多的國家。韓國想朝著太平洋往外站一站,一個日本就能輕而易舉的將他擋住;但是中國想往外站一站,多少國家得被擠得鬼 哭狼嚎啊。在這個流氓當道的國際體系下,國際關係是大流氓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定下的規矩,也就是說,國際準則是大國給其他國家立規矩,在這一點上,韓 國沒有一點發言權。
韓國總統朴槿惠在中國訪問時發表講話
現在可以斷定的是,將來世界格局依舊會回到楚河漢界的局面,俄羅斯已經失去了重回蘇聯榮光的機會,這一點連普京自己都承認了;至於歐洲,作為一個國 家聯合體,歐盟被夾在中美之間也不是怎麼好做人。國際關係的格局可以從大國吸納資源的情況進行判斷,事實上當前能夠跟美國明刀明槍的搶資源的,只有中國, 那麼對於韓國而言,他的意義在哪裡?
那麼我就從韓國的經濟崛起開始說:韓國並不是一開始就經濟很強的,事實上在韓戰停戰後,韓國的經濟,尤其是工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朝鮮壓著。在進入60年代以後,韓國開始走工業化道路,只是這條路並不順利,因為韓國採取的就是日本的崛起模式。
這裡有一個背景要先交代一下,在中國經濟騰飛之前,亞洲的經濟模式是「雁行」模式,也就是日本作為頭雁,領著亞洲各國前進;而韓國就是緊隨頭雁的典型案例,只是60年代和70年代對於韓國而言不是一個好時機。
韓國採取的經濟模式很簡單,就是像日本明治維新時的改革一樣,利用政府公權力在全國範圍內整合社會資源,進而大力扶植一兩個財閥,將其做大。要知 道,當時韓國依舊處于軍政府獨裁時期,行政命令高於一切,這種計劃經濟模式確實保證了三星、大宇、現代這些企業最終能夠在政府的保護下,利用高通脹從國內 市場掘得第一桶金。但是,此時的韓國工業想突破國境,在世界範圍內和日本歐洲的工業一較高下,還顯得太過於稚嫩。
比如日本,六七十年代是日本戰後的黃金時期,日本戰後的第一個出生潮是從47年開始,那一代人被稱為「抱團的一代」,可以說這一代日本人是繼「皇民 的一代」之後,日本最為可怕、最為團結,也是最為努力的一代人,而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正是「抱團的一代」二三十歲時期,黃金一代的黃金年紀。
那個時候的韓國,跟這個時代的日本進行競爭,呵呵,小屁孩的開襠褲還沒縫上呢,就想著上婆娘……整個六七十年代,韓國實際上就是苦逼的宅在家裡種田的日子,但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一個千年不遇的好機會讓韓國趕上了。那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
中國這個市場不得了,當年的中國就如同一個大病初癒、飢餓已久的人,從改革開放的一開始,就張開大口,貪婪的吞下所有能夠吃到的東西,而韓國的代加 工終於找到了一個世界級的市場,一個10億級人口的龐大市場。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台灣,其實當年如果台灣不是傻不拉幾的硬要搞對立,大陸市場還根本輪不到 韓國企業來占領,只是當台灣醒悟過來的時候,他們的那點東西大陸早就不怎麼看得上眼了。
LG公司不僅生產民用電子產品,同時也為軍方生產魚雷等軍火
回到韓國,來自中國的訂單,可以說是催生了如今韓國的這些企業,而藉助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韓國一下子從窮屌絲變成土豪。可以說,沒有中國的改革開 放,就是沒有韓國今天的經濟成就。但是我們要注意一點的是,這樣的經濟成就沒有能夠給韓國帶來政治的紅利,更談不上國際體系中的話語權。
原因很簡單,世界這塊蛋糕夠大,但是吃蛋糕的嘴從來都不嫌少;日本在政治上的崛起,是站在羸弱的沙皇和清政府的廢墟上,同樣,中國人在政治上能夠站 起來,靠的是在朝鮮半島的冰天雪地里和美國以及聯合國軍死掐,靠的是在珍寶島和蘇聯死掐,靠的是在青藏高原狠狠的教訓了一頓印度,靠的是在越南叢林裡先後 和美國、越南死掐,是付出了鐵與血才能擁有的地位。
韓國總統朴槿惠在聯合國講話
中國可是在冷戰時期先後和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都打過仗,還能全身而退的唯一國家,也是先後打敗了兩個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從而獲得「專殺第三」稱號的國家。雖然有人戲稱中國政府只會罵人,但也別忘了,中國人打過的仗,有幾個國家打得起。
所以韓國不可能成為日本,更不可能成為中國。這正是韓國最為尷尬的境地。韓國取得了相當的經濟成就,卻沒有相對應的政治地位,而這樣的反差正是造成韓國社會當前普遍存在的焦慮感,而這個落差感和焦慮感反應出來的社會心態就在於韓國拼了命的想在國際上刷存在感。
就一個成熟的國家社會心態而言,韓國從政府到民眾的很多心理和行為都會顯得極端,一點點事情都能搞得整個韓國社會雞飛狗跳,在外人看來,喜感?不可理喻?歇斯底里?隨你怎麼說,歸根到底,那還是因為韓國缺乏藐視別的國家的底氣。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中日之釣魚島、日韓之獨島:也許我們都會覺得同樣的島嶼爭端,韓國的表現比我們硬氣,比我們顯得更加寸土不讓,但是現在看來,其實很多人都存在一個誤區。
國家之間的爭鬥,台面下的東西遠遠多於檯面上擺出來,一個國家一開始就打完所有底牌,那麼意味著他以後將無底牌可打。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玩牌的時候,誰會一開始就把炸彈、同花順、大小王這樣的大殺器在一開始就丟出去?
韓國不顧反對部署薩德飛彈防禦系統著實傷了中國的心
韓國在獨島上表現的確實很硬氣,軍艦巡邏,總統登島等等,看著是很舒心,很解氣,但是別忘了,日韓是同一個乾爹美國,日韓是在他們共同的乾爹制定的規則下玩的,舒心完了,解氣完了,爭端還在那,該是啥還是啥。
相比之下,中國的態度就很謹慎,以前一直在做鴕鳥,好不容易抓到了機會,才開始派海警、無人機,顯得膽子太小了,只是各位別忘了,中國沒有乾爹,中國自己就是乾爹。中國是在玩什麼?中國是在制定規則,是要把美國擠出去後,在這個東海上建立自己的規則。
所以韓國人抗議的時候玩自殘,我從不認為是民族氣節的表現,而是民族的悲哀,因為中國政府不需要這種大肆渲染悲情的做法,相對於韓國,中國有這個資 格來奉行「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以內」這句話。中國現在在南海占領的那些島礁,說實話,還真的是建國後一點一點摳回來,為此1974年打過南越,88年 打過越南,至於其他的陰謀陽謀,能用的全部用上了。
韓國總統朴槿惠訪華
話說東海周圍一圈,說白了不是中日韓玩三國演義,其實根本沒得玩的,韓國更應該擔心的是北方的親戚,至於日本,指望那些快入土的老鬼子帶著七十年沒打過仗的宅兵去填中國這個坑的想法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東海只是中美太平洋主導權博弈的一個前沿地帶。
相比較日本而言,韓國的地位其實非常尷尬。說白了,日本有資本死心塌地的跟著美國與中國死扛到底,但是韓國沒有,除了一個打醬油的台灣之外,韓國的 地位最為尷尬。對於韓國而言,他們絲毫不會擔心中國會主動擼袖管找他們干架,但是北方的親戚就另當別論了,最要命的是,按照中國的性子,一旦幹起來,那個 親戚肯定能拿到來自中國的板磚。南北開戰,假如金三拿到中國的板磚,很有可能是不分上下的局面,其實到這個程度,還是金三贏了。因為大家一起跑步進入共產 主義,戰時共產主義。
所以韓國必須適當的在政治上討好一下中國,因為只有中國能夠牽住朝鮮。當然,還有另外的因素,那就是韓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中國對韓國的依賴遠遠不如韓國對中國的依賴。說白了,就算韓國沒了,中國市場也會迅速被其他國家產品填滿,畢竟韓國沒有什麼產業是不可替代的。
某種程度上講,中國也是韓國的爹,是經濟上的爹,而在經濟上換一個爹,比起政治上換一個爹,要困難的多。談到經濟強的爹和政治上的爹的事,突然想到,其實韓國跟日本,在政治上是一個爹,而跟朝鮮,其實經濟上是一個爹…
韓國的一個弱勢在於對其他國家的依賴,尤其是經濟對海外市場的依賴,比如韓國整天喊著自己很可憐,就是一種對安全資源匱乏的表現。如果按照擁有安全 資源的質量來講,韓國恐怕和朝鮮是一個檔次的。一個不靠譜的親乾爹美國,一個隨時有疑似精神病發作的窮親戚朝鮮,一個曾經強姦過自己的乾哥哥日本,一個看 似人畜無欺實則不僅揍過自己,連親乾爹美國都揍過的二乾爹中國……
韓國從擠在自己身邊的人身上賺取安全資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說實話,面對一群壯漢,一個婊子想自保還可以以身相許,但是韓國連以身相許都不一定能自保。
韓國總統朴槿惠訪問美國
先說說親乾爹吧,親乾爹的亞洲戰略一直在變,從「先歐再亞」,到「重返亞太,亞太戰略再平衡」,其實本質上,親乾爹真的沒有太多的熱情在亞洲趟更多的渾水。
美國的亞洲戰略二戰後就沒怎麼變過,新上台的曲贊忠只不過給了這個老掉牙的策略以一個新的名詞。這個老掉牙的策略,就五個字「離岸平衡手」。
離岸平衡手是英國發明的策略。早些年的時候,法德在歐陸爭霸,兩個國家不分上下,英國就成為兩者之間重要的天平砝碼,為了拉攏英國,法德不得不承認英國在歐陸的利益,英國從中搞平衡,這就是離岸平衡手的來歷。
韓國陸軍K2主戰坦克是其陸軍的驕傲
顯然美國也想在東亞-西太平洋一帶搞這一套。但問題也來了,當中國窮的叮噹響,日本又乖乖聽話的時候,這一套確實很管用,問題就在於,當中國崛起之 後,美國在這裡就找不到一個能夠與之抗衡的力量,無論是韓國日本還是台灣,都不可能獨擋一面,於是美國只能扶植一個聯盟,當然最理想的自然是日韓台聯盟, 通過第一島鏈將大陸限制住。
可惜的是,大陸的運氣太好了,以至於每次美國想來動手的時候,總是有「貴人」幫助大陸擋槍,結果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等美國回過頭來的時候,大陸已經成為一個龐然大物。
日韓台聯盟,美國是鐵定無法指望了,而日韓之間又齷蹉不斷,誰都不服誰,搞得美國一個腦袋兩個大,而韓國自身實力限制,就算放開韓國也沒法企及大陸分毫,而放開日本,呵呵呵呵呵,美國貌似還沒有忘了珍珠港,而且這種專門咬親乾爹的貨色,君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
韓國現在的成績是有一點被逼出來的味道。當口袋裡有一點小錢錢的時候,自然不可能像金三那樣破罐子破摔,韓國現在只能想法子從周邊各大流氓嘴裡摳一點點安全感。
首先是對俄羅斯,現在的俄羅斯差不多已經是認錢不認人的主,但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隨著朝鮮潛射飛彈的不斷發射試驗,韓國的神經也在一天一天繃緊
其次是美國,個人覺得,除了把自己賣的更多一些,韓國真的沒別的方法讓美國多顧著一點自己,依靠北方的窮親戚在親乾爹面前刷刷存在感……
然後是日本,用共同對付中國來拉近和日本的關係……
接著是中國,除了更加緊密的經濟關係,還有窮親戚的存在感,還有一起提防日本軍國主義的共同話題……
最後是北方的窮親戚,幸虧只是要喂一個人,否則韓國可能真的吃不消……
韓日獨島之爭也是世紀難題
這種外交策略看起來一曲三折,搞得高明莫測,似乎也是史詩般的盪氣迴腸,但是說到底還是一個字「賣」……賣身賣笑賣萌,反正是各種賣……
但是韓國除了賣,目前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即便是組建一支精銳的軍隊,達到嚇阻別國軍事力量的進入,但目前來看,頂多也就能嚇阻北方而已,至於韓 國要嚇阻中國,只能通過別的方式。然而韓國自身的實力實在太有限了,無論是中美日俄哪個國家,都沒有到沒有韓國活不下去的地步,也就是說,韓國歸根到底, 也只能是大國棋盤上一個比較有份量的棋子罷了。推薦關註:微信查找「愛國兵」那麼回到文章開頭說的一句話,韓國最大的悲劇就在於周邊有美國、俄羅斯、中國 和日本。在這塊地方,規則的制定無論如何也落不到韓國頭上,韓國只能不斷調整自己的政策,以便適應新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