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攝黑白照片時,自然界中的色彩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色調。如紅色在黑白照片上呈深灰色,稱為色調較深;黃色在黑白照片上呈淺灰色,稱為色調較淺。
在攝影構圖中的色調運用,通常指照片的基調。黑白照片的基調通常概括為三種: a、高調指照片上白色和淺灰色佔絕大部分,即由大量白色和淺灰色構成的照片稱為高調照片。
b、低調指照片上黑色和黑灰色佔絕大部分,即由大量黑色和黑灰色構成的照片稱為低調照片。
c、介於高調與低調之間,不存在黑色或白色佔大部分的照片均稱為中間調照片。
由於在高調與低調照片中,白色或黑色佔據畫面上大的面積,有助於強化某種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但同時也帶來題材、內容上的局限性。中間調雖然在色調對各種題材、內容的表現上相對自由,這也是為什麼大量的黑白照片都是中間調的原因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色調的這些作用只是為了強化某種藝術效果,具體起到哪一種效果需要由拍攝的內容決定,這就要求拍攝者在拍攝時首先要考慮被攝體是否適宜採用高調或低調。
考慮運用高調或低調時,還應注意到被攝體本身(包括主體與背景)的深淺情況是否適合拍攝。這種考慮應是積極主動的,意味著需思考是否可以運用濾鏡、用光等攝影技術來控制景物的色調表現。
對低調照片要注意畫面上有少量明亮的灰色,否則,低調照片易顯得灰暗、無神。
在黑白攝影中,對高調和低調照片曝光量的掌握方法通常是:拍高調照片比正常曝光增加一些,以增強高調的明朗程度;拍低調照片比正常曝光量減少一些,以確保濃重的黑色基調。
當然,也可以用正常的曝光量拍攝高調或低調照片,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然後在後期製作中進行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