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方薪資調查發現,畢業後薪水前三名的學門是這些!難怪一堆人搶著考

@ 2016-07-11

今年開春,教育部公布「99-101學年度大專校院畢業生就業薪資巨量分析」報告,這是台灣官方首次整合勞保、公保、軍保、農保等社會保險投保數據,再加上財稅資料中心的個人所得報稅資料,統計出各學門的學士、碩士、博士畢業生的薪資所得數字。

新聞連結

這篇文看了,大概就知道最近這幾年以來,畢業生出社會職場打滾後大概的平均薪水。

這篇報告是教育部歷時一年半,

分析超過90多萬名大專院校各學制畢業生、490萬筆個人所得,

以及超過800萬筆的社會保險加退保等官方資料,

其數據對於社會各界了解台灣薪資結構,

不管提供青年學子選擇科系;

抑或企業用人的起薪標準,

都是透明度及公正性高的決策參考數據。

不像什麼媒體與人力銀行做的問卷調查,

有真實數據佐證,再加上已經囊括了2011-2013年全國79%以上的畢業生,

說是現在官方薪資參考標準一點也不為過。

基本上畢業3年,平均加薪的額度大約是5千元,

2011年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月薪26,577元,畢業3年平均月薪增加5到6千元。

不過,基本上也不是所有學門的薪資都一樣,

而且學位高低的不同(學士、碩士、博士),也連帶影響到薪水高低。

觀察近幾年的薪資結構,

以下分成學士、碩士與博士三等級來列表排行前三名。

學士:

不用說了,醫藥衛生學門因為非常需要專業,薪資會高一點也不意外!

而教師的薪資一直都不薄,穩居第二(尤其國小與國中教師,有許多不需要念到碩士就能考上,重點不在學歷而在真實的經歷與學識技巧!);

第三名是「運輸服務學門」,尤其是空運航運等商機不斷增加,再加上專業度高、差旅頻繁,

故薪水也較高!

碩士:

基本上,到了碩士群,醫藥衛生與教育仍然是前三名!

不過法律學門卻一舉衝到第一名,硬是把醫藥衛生學門擠下去,為什麼?

因為律師本來薪水就高,法律的專業也不比醫藥衛生來得差(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職業,社會聲望也高)

但卻是屬於那種...沒考上執照什麼都不是,一旦考上就飛天!這就是法律學門的特色!

而為何法律學門念到碩士的CP值最高,

因為平均碩士以上較容易考取國家考試執照,所以法律學門在碩士層級整個躍居第一名!

博士:

到了博士後,前面所看到的那些學門全部消失,

理工科與金融相關完全強出頭!

就新聞內的分析為:

「工程學門的博士生多半投入科技業的高階研發人員,因此薪水不低;商管因為高階國際金融證照考取,以具有博士學位人才較易取得,此為入門金融業成為金童子的敲門磚。」

亦不無道理!

其實這份報告也不一定就都是如此,

記得,這是「平均」薪資水準,

像我就有朋友碩士畢,當工程師,一畢業就5-6萬薪水起跳,現在4.5年過去了,也提升到7-8萬水準,

其實也不比教育學門或醫藥衛生學門來得差,

不一定要等到博士級後才有這種薪資水準。

換句話說,也不一定你念到博士出來,資訊工程畢業的就醫定能拿到破十萬的月薪,

其實除了自己本身的能力與態度之外,還要有機緣,能到好的、肯給薪水的公司,才可能真正出人頭地啊!

否則也是有剛畢業的血汗工程師一個月賺不到3萬5的......

過去的績效真的不等於未來投資報酬率,

現在薪水高的熱門學門,也不代表未來一樣搶手!

畢竟現在時代環境變動如此快速,也沒有什麼是絕對的。

例如教師,幾十年前還沒那麼難考,或是直接考取公費生一畢業就保證有穩定工作,

現在師範公費生待遇被取消了,再加上流浪教師多競爭激烈,

就算老師的薪資待遇依然不錯,卻也漸漸不那麼吸引眾多學子們投身搶鐵飯碗了。

再舉個例子,約莫15年前,當時最火紅的是生科產業,正要發光發熱,

當時候念三類組,老師都會說:「如果你真的不知道妳想唸什麼,填生科的就對了!」

可見當時後生科有多紅,紅到連老師都覺得假使你什麼都不想學,至少填個畢業後還是可以爽爽賺的科系,

結果,那時候(約75-80年次)念國高中的學生,大學~碩士畢業後,

整個生科企業多半都GG了,飽和的飽和,倒閉的倒閉,

朋友國立碩士生科畢業出來都4.5年有了,

還在搶研究助理,因為好一點有保障的生科公司根本進不去。

今非昔比,生科就是一個慘痛的例子。

你當然可以說醫藥衛生與教育類一直都很穩、都會有缺額,

2.30年前可能好考很多,但相對的現在也已經不那麼好考上,投資報酬率也值得商榷。

與其執著於薪資,不如選擇自己最有熱情,願意投入心力學習的科系,

這樣也過得比較開心。

常常聽到很多人說念文史科系沒錢途,

的確!因為專業技能並不是那麼顯著,社會也不亟需,所以薪資通常低得可憐,

但倘若沒有太大的家庭經濟壓力,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生活也比較開心。

如果只是一味向錢看,剛好那些科系與工作又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

那做一段時間後就會很快疲乏!

你覺得用痛苦的生命去換錢,值得嗎?見仁見智囉。

如果要穩,書也不想念到博士那麼高,

那的確可以好好想清楚,往醫藥衛生與教育發展,

但前提那也要你有能力能考得上。

倘若沒有心,就算真的讓你考上了,大概也是在危害、誤導社會大眾而已,

何必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