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史上最大峰會閉幕 除了震懾俄還針對誰?

@ 2016-07-11

波蘭當地時間7月9日,為期兩天的北約歷史上最大規模峰會在華沙正式閉幕,巧合的是,今年是北約冷戰時期真正的對手——華沙條約組織解散25周年,也是北約啟動東擴20周年。被「美國之音」稱為冷戰結束後最重要這次峰會在俄羅斯的家門口討論如何加大對俄震懾。

據法國媒體報道,北約峰會展示了成員國在面對俄羅斯以及對付恐怖主義方面的「團結一致」和「堅定立場」。峰會宣布向東歐國家增派四個營的國際戰鬥部隊,分別部署在波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四個國家。北約還決定延長其在阿富汗的軍事任務。這也是歐巴馬作為美國總統所出席的最後一次北約峰會。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左)與歐巴馬、波蘭總統杜達(右)。從華約的前線變成北約的前線,不知道波蘭領導人心中是何滋味?

北約「怒刷存在感」

據波蘭方面公布的資料,本屆北約峰會共有54個國家和11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其中有美國總統歐巴馬等18位國家元首、21位政府總理、41位外交部長和39位國防部長,參會外國代表團人數超過2100人。此外,還有約2000名記者參會進行報道,規模超過以往歷屆北約峰會。

峰會議題涵蓋北約與俄羅斯關係,烏克蘭、阿富汗、敘利亞局勢,以及反恐和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等全球性安全問題。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儘管此次峰會規模大、議題多,但從最終成果看,北約在核心議題上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未來轉型方向也未得到明確,只是做到了「怒刷存在感」。

出席北約峰會的嘉賓合影,你能認出多少?

此次北約華沙峰會有三大主要議題:北約在中東歐地區的軍力部署、北約與夥伴國安全合作、北約與歐盟合作。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9日在峰會閉幕後指出,北約成員國領導人作出了面向新世紀挑戰加強威懾和防禦的決定。北約要在中東歐加強軍事存在,要在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共部署四個營共約4000人的多國部隊。美國指揮波蘭的軍營,德國領導立陶宛的軍營,英國負責愛沙尼亞的軍營,而加拿大負責拉脫維亞。

此外,北約峰會還將確定集體防禦和威懾措施的更多內容,同意在羅馬尼亞部署一個旅的多國部隊的基礎上,在東南部量身定製一個新計劃。這是北約自冷戰結束以來,首次如此大規模擴軍。

北約峰會結束後發表總結性公報指出,只要世界存在核武器,北約將一直保持核聯盟的態勢,但同時有意促進在相互基礎上削減核武器。文件指出,「北約戰略力量,特別是美國,是盟國安全的最高保證。英國和法國擁有的獨立戰略核力量起著遏製作用,並有利於北約整體安全」。

北約指出,「盟國單獨決策中心有助於遏制潛在敵人並使其考量更加困難」。北約成員國領導人表示,「北約核遏制的立場一部分依靠美國在歐洲部署的核武器,以及相應盟國提供的軍力和基礎設施」。

北約不再把俄羅斯當夥伴,也不是冷戰

關於北約和俄羅斯的關係,斯托爾滕貝格在華沙舉行的北約峰會期間說:「俄羅斯已經不是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我們之間已經不存在戰略合作關係,我們曾經試圖在冷戰結束後建立這種合作關係。但我們現在也沒有進入冷戰。現在完全是另一種情況」。

俄羅斯密切關注北約峰會的進程,8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談論俄羅斯威脅是「荒謬」的。他說,相信會有清醒的頭腦和政治意願,以避免發生衝突。俄羅斯希望與北約公開對話和合作,但這必須是符合雙方利益的合作。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該組織成員國領導人商定,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將建立在「防禦和對話」基礎上。

對於北約加大在中東歐駐軍,俄羅斯方面也做出了反應。莫斯科表示,俄羅斯將在西南部的防禦區額外派駐三萬名士兵,作為對北約增兵的回應。

在會議召開的同時,普京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就烏克蘭東部局勢通了電話。這位俄羅斯總統還宣布,將在打擊伊斯蘭恐怖主義方面加強與美國的合作。

對於此次峰會通過的中東歐駐軍計劃,西方輿論普遍認為,駐軍以大國牽頭、輪換駐紮的形式進行,是為了不違反北約997年與俄簽署的一項協議。該協議規定,北約不得在俄周邊永久駐紮大規模作戰部隊。因此,以輪換駐紮的形式駐軍既可以安撫烏克蘭危機後對俄疑慮加重的中東歐盟國,也能夠避免與俄羅斯「撕破臉」。

不過,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列昂尼德·卡拉什尼科夫認為,北約華沙峰會的最終公報中有關峰會做出的決議符合該組織的國際義務的說法與實際情況不符。

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9日表示,北約決定強化脆弱的東翼,具有重大意義,創造了與俄羅斯對話的有利條件。這位素來以對俄態度強硬而有立陶宛「鐵娘子」之稱的總統告訴法新社,北約支持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軍事重整計劃,不過在烏克蘭衝突後,她的立場轉趨軟化。格里包斯凱特在華沙表示:「我態度軟化,沒錯,因為我們已經得到我們現階段想要的。」

烏克蘭總統:願北約共享對俄作戰經驗

因為在俄羅斯對立衝突,烏克蘭的局勢自然受到北約高度重視。峰會期間,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率團參加於9日舉行的北約—烏克蘭委員會會議。斯托爾滕貝格在會議結束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約達成一項對烏克蘭的綜合援助方案,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持與合作將持續。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率團參加於9日舉行的北約—烏克蘭委員會會議

斯托爾滕貝格說,會上北約領導人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就安全形勢、烏克蘭改革等議題進行交流。當天達成的援助方案旨在助烏提升國防和安全機構運作能力。「使烏克蘭更加穩定,能更好地保障本國安全,以實現包括國防和安全領域在內的國內改革。」

斯托爾滕貝格說,北約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非法吞併」。北約呼籲各方全面落實新明斯克協議。

斯托爾滕貝格還表示,北約上屆峰會決定設立的專項對烏援助信託基金已在幫助烏克蘭的網絡防禦、後勤保障和傷兵康復等方面發揮作用。未來北約還將在其他領域,如應對簡易爆炸裝置和混合戰爭威脅等方面向烏提供援助。

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北約將繼續加強對烏克蘭的支持,為此在北約—烏克蘭委員會會議期間就一攬子對烏援助達成了協議。歐巴馬表示,俄羅斯破壞了烏克蘭作為獨立歐洲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對北約盟友的挑釁」。「英國首相卡梅倫、法國總統奧朗德、德國總理默克爾、義大利總理倫齊和我同波羅申科總統舉行了會見,我們重申堅定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強調烏克蘭必須繼續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

波羅申科表示,北約的綜合援助方案是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北約對烏克蘭防務能力建設的幫助非常重要。

烏外長克里姆金當天表示,烏北關係是「獨一無二的」,「北約在指導和培訓烏克蘭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令其變得更加強大」。

波羅申科與北約主要國家領導人同框

波羅申科前一天發表在《華爾街日報》上的文章中指出,烏克蘭擁有與現代俄羅斯軍隊進行作戰的實踐經驗,「基輔可以與北約共享這些經驗」。波羅申科還在文中表示,烏克蘭與北約間的深入合作將保障烏克蘭、東歐、黑海地區和跨大西洋地區的穩定。

2015年12月,波羅申科宣稱「加入歐盟和北約是烏克蘭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不過,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表示,烏克蘭必須達到一系列標準才能成為北約成員。羅茲稱,烏克蘭對加入北約「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興趣」,但是烏克蘭「應先達到一系列相關標準。屆時,北約會決定是否向其發出截至目前尚未發出的加入邀請。」

不過拉脫維亞外長埃德加斯·林克維奇表示:「北約在未來幾年很可能不會邀請任何一個國家加入該組織。黑山是北約達成協議納入最後一個國家。實際上,未來幾年很可能不會發出加入北約的新邀請。」

震懾俄羅斯之外的焦點

另外,北約峰會決定,延長其部隊在阿富汗的非作戰任務,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伯格9日稱,北約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當地糟糕的安全局勢、塔利班的攻擊以及炸彈襲擊。美國的作戰部隊也將繼續留在阿富汗。

目前,塔利班占據著阿富汗東北部城市昆都士,一再向警方與軍方設施發動攻擊。斯托爾滕伯格說,「阿富汗的局勢很艱難,我們不認為,這將會很快發生變化」,表示要因此做長遠打算。

參加峰會的阿富汗總統加尼也對國際社會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謝。他說:"我們將繼續抗擊共同的敵人,提升地區的穩定。"作為回報,他表示將在阿富汗推行改革、打擊腐敗。

北約峰會上的合照。從左至右分別為:歐巴馬、阿富汗總統加尼、阿富汗執行長阿卜杜拉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北約還決定,為應對難民危機和「伊斯蘭國」恐怖主義威脅,將加強與伊拉克、突尼西亞等國的安全合作,幫助這些國家發展防務,以維護其自身安全和打擊極端勢力,從而穩定北約周邊地區形勢。

北約同意向美國主導的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提供預警機支持,派遣配備AWACS系統的預警機從國際空域以及土耳其領空監視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局勢。北約還將在地中海開展反恐行動。

會上,北約領導人還表示將繼續向烏克蘭和喬治亞提供支持,但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未被列入會議議程。峰會間隙,北約與歐盟領導人簽署了聯合聲明,決定加強兩大組織的合作。

還有分析指出,北約在東歐做出的軍事部署,絕不只是加強對俄羅斯的軍事威懾、防止俄羅斯的入侵,這一軍事部署背後可能還涉及應對中國。

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中國的觸角已延伸到北約腹部,中國與中東歐16國成立了「1+16」合作機制。自習近平執政以來,中國明顯加大了對這一地區的關注度。尤其是今年以來,習近平已經兩次訪問這一地區,先後造訪了捷克、塞爾維亞和波蘭。對於中國的深度介入,北約不得不加以防範。

此次峰會的召開正值英國脫歐。法新社8日報道稱,英國脫歐後,歐盟不僅丟掉了發動機的一部分,也丟掉了歐洲防務剎車閘的一部分。波蘭等東歐波羅的海國家對歐洲國家的防務參與程度表示擔心。歐巴馬將督促歐洲盟友強力應對俄羅斯。即將離任的英國首相卡梅倫也參加此次峰會,他將向各國保證「即使英國脫歐,其對北約的承諾不變」。

北約峰會遭多國抗議

9日,來自波蘭、德國、比利時、瑞典等歐洲國家的數百名抗議者聚集華沙。他們手舉「對北約說不、對戰爭說不」等標語,反對北約在軍事方面的開支,認為北約與俄羅斯的對峙無助於歐洲的安全,缺少對話與交流才是更大的威脅。

雖然北約峰會批准在中東歐部署四個營被認為是對俄羅斯的震懾與警告,但在會下,面對「俄羅斯到底構成了多大威脅、以及如何應對」的問題,北約成員國意見不一。美國依然態度強硬,聲稱如果俄羅斯「繼續挑釁」,北約將在東歐部署更多軍事存在。而與俄羅斯同處一塊大陸的德、法等國則表示,北約不應繼續激化與俄羅斯的矛盾。法國總統奧朗德9日就明確表示,需要把俄羅斯視為夥伴,而非威脅。奧朗德強調,北約對俄羅斯既要表現出堅定的立場,同時要與之對話。他說,北約在東歐的部署是防禦性的,北約不想與任何國家為敵。

9日,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舉行了反對保加利亞的北約成員國身份和北約對俄政策的集會。名為「現在該退出北約了」的抗議活動在索菲亞的人民會議廣場聚集了支持者。

據保加利亞門戶網站Topnovini報道,集會的參與者稱,要求當局在目前在華沙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實行「空椅」政策,並希望「立即從歐盟中退出」。尤其是,示威者認為,北約向俄羅斯邊界東擴的政策是挑釁性的,也反對北約在羅馬尼亞、波蘭、土耳其和西班牙部署宙斯盾飛彈系統以及在波羅的海國家、波蘭、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加強軍事存在。

分析人士認為,在反恐與敘利亞等諸多問題上,北約、尤其是歐洲國家都需要俄羅斯的合作。

北約峰會上的一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