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以及背後的美國就南海仲裁案等問題,正鬧得劍拔弩張之際,馬來西亞突然向中國伸出橄欖枝,邀請其在重要戰略要地建設港口。有人指出,這無疑是馬國在側面支持中國在南海的主張。
綜合媒體7月8日報道,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7月3日在吉隆坡透露,馬來西亞將與中國在馬六甲海峽和巴生港口之間的凱利島打造巴生第三港口。廖中萊表示,由於70%至80%航行路線經由馬六甲海峽的船隻,目的地都是中國,馬來西亞交通部希望中國參與該港口的策劃,「首選中國是因為該國有一定數量的船隻和貨櫃航經這個港口,得以讓這個港口成功發展,相信中國對這項計劃會感興趣。」
廖中萊在接受馬來西亞媒體採訪時表示,許多國家都在口頭上表示了支持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計劃,但卻沒有提供很好的項目,讓中國和當地人來參與;而馬來西亞則是在積極響應的同時,主動全方位參與,提出多個項目供兩國共同開發。
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涵蓋馬來西亞6個港口和中國10個港口的馬中港口聯盟計劃,將帶動兩國船運和周邊行業的發展。2015年,中國對馬來西亞的直接投資達到了4.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37%。今年9月,中馬之間將開通廣州到馬六甲的直通航班。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企業收購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儀式剛剛塵埃落定,又收到來自馬來西亞方面合資建港的邀請。而這個巴生港所在的位置,所涉的航道也顯示出,這不僅是馬來西亞對一帶一路戰略的積極回應,更是對中國南海立場的側面支持。
馬來西亞向中國拋出了共建港口的橄欖枝,馬國交通部長表示首選中國,就是因為中國有一定數量的船隻,以及貨櫃航行港口,得以讓此港蓬勃發展。新加坡學者指出,馬來西亞積極的想透過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擴建基礎設施,提升當地的移民經濟。
而與中國合建港口馬方則是看準能吸引更多中國船務公司停靠馬來西亞。而對於中方來說,馬來西亞處於一帶一路中優越的戰略地理位置,馬來西亞在東盟國家中影響深遠,中馬合作勢必將提高東盟其他國家對於中國的信任感。在所謂的南海仲裁案即將判決之際,作為南海周邊國家的馬來西亞邀請中國共建馬六甲航線上的重要港口,無疑是對中國南海立場的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