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10歲男童腦里長蟲,父母真該好好注意孩子飲食

@ 2016-07-10

近日,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從一10歲男童患者顱內取出一條長約7.5厘米的裂頭蚴寄生蟲。醫生推測,患者顱內寄生蟲感染與其常年飲用生水有關。飲用生水或吃了未經煮熟的青蛙、蛇等肉類,容易導致寄生蟲感染,寄生蟲可進入血管,並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大腦內生存,引發相關腦病。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男童小飛出現這樣的問題,與父母家庭的教育影響較大。在小飛所住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直接飲用從井裡取出來的生水,但在我國,飲用水污染嚴重,經常能見到絲蟲等引起的寄生蟲疾病。父母應囑咐孩子拒絕飲用生水。除此之外,還應注意飲食等其他方面。

衣食住行,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一個好的飲食習慣對於孩子來說則更是重中之重了!「乖孩子,這個有味道,好吃,你快多吃點。」很多家長擔心不愛吃飯的孩子長不高。於是,千方百計變換花樣吸引孩子多吃東西,那些高鹽、高糖、高脂肪的食品就登堂入室了。這些都導致他們過早地加入了肥胖者的行列。

圖:甜食對孩子的誘惑非常大

近年,世界兒童肥胖率持續上升,原因不外乎不吃早飯、經常吃零食、偏食、營養過剩、不愛運動、遺傳、精神創傷、長時間看電視電腦手機。父母想要孩子健康成長,最需要重視這兩個兒童最易發生肥胖的時期。

一個是嬰兒期(即1歲以內的孩子),二是學齡初期(即6-8歲兒童)。在嬰兒期,孩子活動範圍小,吃的食物又營養豐富,加上有的家長給孩子進食不予控制,孩子一哭就給他吃東西。而學齡初期兒童就餐不夠規律,且有進食過快的習慣。家長應督促孩子多吃蔬菜多運動,保證定時、定量有規律的進餐,減少脂肪積累。

圖:很多孩子不樂意吃飯

與肥胖相反,不少家長還煩惱有些孩子不喜歡喝粥。菜呢,不喜歡就乾脆吐掉,遇到喜歡的根本不用咀嚼就吞下去。每天的早餐,吃個飯比打一頓都痛苦,時常前一分鐘剛吃進去就全嘔掉了。其實孩子喜好如此偏激,大多原因在於沒有一個全方位的營養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而想要孩子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父母應該先以身作則,飯前不吃零食,並鼓勵吸引孩子去吃,並時常叮囑孩子飯前洗手。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凈食用,不吃腐爛變質的瓜果;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等。

圖為:小孩子要多洗手哦

當然,家長除了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應重視飲食衛生。近年來,不少地區都出現了食用毒奶粉、注水肉類導致的中毒飲食安全事故,越來越多的農藥殘留等飲食安全問題影響人們的生活。家長應該加以學習相關飲食知識,辨別有毒食物,預防食物相剋。

圖:方便麵做成這個樣子,還是方便麵

不要用方便麵代替正餐;不能讓孩子吃大量巧克力、甜點冷飲,用乳飲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飲料代替水果,並以此解渴;不宜給孩子多吃營養滋補品;不要過分迷信洋食品,要分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不宜長期食用「精食」,防止兒童過分偏食引起過敏。食物要保持新鮮。不新鮮的食物會引起腹瀉、痢疾等疾病,更嚴重的還會引起中毒。導致中毒的食品主要為編制的澱粉食物(如剩米飯),偶爾也由甜點心、乳肉類製品等引起。

圖:夏天的水煮毛豆,不要讓寶寶吃太多哦

因此,每天米飯吃多少煮多少,儘量避免剩飯過夜;食用剩米飯必須加熱至100攝氏度並持續20分鐘以上;各種食品,特別是營養豐富適宜細菌繁殖的乳肉類食品,必須冷藏;要經常打掃環境衛生,保持廚房清潔整齊,並妥善保管食品,使之不被蒼蠅、蟑螂及鼠類浸染。

夏季來臨,高溫不斷,會讓孩子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導致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家長們除了注意飲食衛生,也要適當為寶寶增加食量,注意水分鹽分的流失,保證孩子足夠的營養攝入。

為了防止發生和男童類似的慘劇,父母還需注意家庭衛生,食物必須煮熟,少吃生、涼拌食品。定時消滅蚊子等傳播疾病的昆蟲。在感染寄生蟲後,及時就醫,儘早治療康復。

一直以來,非常多的家長都在糾結「學前孩子究竟該不該識字」,一方面擔心孩子過早的教育對他的後期成長帶來影響;另一方面,孩子之間的教育競爭日益激烈,擔心孩子上小學之後會跟不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