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手段用盡!卻懊惱摸不透這個亞洲大國底牌

@ 2016-07-09

冷戰期間世界存在兩個軍事安全同盟,分別是北約和華約,冷戰結束後華約不在,而北約正在擴張。安全戰略專家深刻指出,冷戰的北約和華約的對抗,實際上是美蘇兩極的對抗。華約消失後,美國主導的北約則完全是為了其單極軍事霸權服務的。美國不願意承認,但是北約擴張和促成小區域軍事同盟的步驟實際上就是美國對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手段。

同盟是選邊站隊的代名詞,但是有些國家始終堅持不結盟的戰略政策,比如中國和印度。在多極化的趨勢分析中,中俄印日歐都極有可能成為世界多極之一。但現在我們看到,英國退出歐盟將會極大的削弱歐盟的多極化發展前景。而美國從冷戰結束後始終也沒放鬆對俄羅斯的戰略警惕,在美國戰略學家看來,俄羅斯是一個可以隨時復甦的軍事大國,何況他的核武器庫始終存在。

而比俄羅斯更具發展潛力的大國是中國。尤其是中國在世界經濟政治領域的影響力,令美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擔憂。相比處處強勢的美國,世界各國越來越喜歡這個平和而有又極富戰略吸引力的東方大國。就連美國國內民意調查都顯示,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的最具影響力的超級大國。但這並非是美政客願意看到的,美國的應對策略已經很好的說明了一切。

在亞洲還有一個大國,被美日戰略制定者認為是准盟友,為了獲得這個國家的支持,美國和日本可謂不惜一切代價的拉攏,不但對這個國家在國際地位上的訴求有求必應。同時還向他毫無保留的出售只有盟友國家才能獲得的軍事武器裝備。這其中包括大型戰略運輸機、最新型反潛巡邏機和優勢戰鬥機。並連續邀請他參加美國盟友圈紅旗軍演。

你沒猜錯,這個亞洲大國就是印度。但是經過數年的努力之後,印度真的成為美日在亞洲的盟友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至今印度仍然與中國和俄羅斯保持良好的外交和軍事安全關係。日本早稻田大學印度政治問題專家笠井亮平在日本《文藝春秋》月刊7月號發表的文章稱,他本人曾在日本駐印度大使館擔任過專門調查員,多次目睹印度人是多麼認真地討論如何與存在諸多難題、但戰略上重要的中國建立關係。

美日希望締結一個亞洲範圍的小北約,而印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但是印度現在卻與美日之外的所有大國或多國集團保持戰略溝通和平衡。笠井亮平分析指出,印度在2012年發表並引發反響的《不結盟2.0:印度21世紀外交和戰略政策》報告,便是一種試圖在21世紀重新思考「不結盟」思想的動向。印度認為,「不結盟」比「結盟」更有利。令美日懊惱的問題是,美日已經亮出底牌,但卻不知道印度的底牌是什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