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南海是否會動武 看國防部發言人咋說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將中國和東協國家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努力比喻成本區域的「樹」,而域外則傳來一股「風」,「這究竟是春風、和風,還是狂風、龍捲風,值得大家深思」。
在南中國海局勢不斷升溫的背景下,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昨天表示,南中國海問題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楊宇軍將中國和東協國家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努力比喻成本區域的「樹」,而域外則傳來一股「風」,「這究竟是春風、和風,還是狂風、龍捲風,值得大家深思」。
他也明確向美國喊話:「美軍艦機停止挑釁之日,就是南海和平穩定之時。」
楊宇軍昨天出席中國記協舉辦的新聞茶座,圍繞「中國國防政策」的主題發表講話並答記者問。他在回應《聯合早報》提問時,作出了上述表態。
中國同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和汶萊存在南中國海主權糾紛。其中,菲律賓在2013年向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提起了南中國海仲裁案,結果將在下周二(12日)公布。
為了挑戰中國的領海主張,美國近期出動了海軍艦艇到南中國海進行「航行自由」行動;中國認為,這使該爭議海域的緊張局勢進一步惡化。
上月19日,美國罕見地出動兩艘航母到菲律賓海進行演習。最新消息指,美國至少四艘驅逐艦近幾周行駛到了南沙群島和斯卡伯勒礁(Scarborough Shoal,中國稱黃岩島)附近。
對此,楊宇軍昨天說,美軍頻頻派出艦機到南中國海巡航,給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帶來了壓力。
他問道:「美國軍艦到南海來,究竟是要幹什麼?是要維護南海和平穩定?還是到這裡挑起事端?」
針對本報提問,中國既然主張和平化解爭端,是否意味著中國已排除通過武力解決問題,楊宇軍並沒有正面回應。
他只重申,中國將繼續堅持通過談判協商,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但他同時不忘強調:「中國軍隊完全有信心、有決心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國官方最近不斷向菲律賓伸出橄欖枝,呼籲菲方通過談判協商化解爭端。然而,中國卻同時在這個敏感時期在西沙群島一帶海域進行大規模軍演,被視為是要在仲裁結果出爐前「秀肌肉」。
提盧溝橋事變 強調強軍重要性
對此,楊宇軍昨天稱,中國的立場「並沒有任何的矛盾」。
他說:「我們始終堅持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與此同時,如果有的國家想要威脅中國、侵害中國的合法權益,我們當然要有所準備,我們也絕不害怕。」
楊宇軍並指出,昨天是二戰「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79周年,中國當時軍力孱弱,才讓日軍有機可乘。這段慘痛歷史後,中國人意識到了強大軍隊才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1937年7月7日晚上,日軍在盧溝橋畔演習時,以尋找一名失蹤士兵為由,要求進入中國軍隊駐守的宛平城搜索被拒後,發動攻擊,掀開了為期八年的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楊宇軍說:「落後就要挨打,強軍才能衛國。」
然而,中國如今的軍力已相當強大,並且在南中國海大規模填海造地、部署軍事設施,引發周邊各國擔心這是為了擴張和鞏固其勢力範圍。美國則批評中國正將南中國海「軍事化」,並警告仲裁結果若對中國不利,中國可能採取反制措施,包括在南中國海劃設防空識別區。
楊宇軍重申,中國奉行的是防禦性國防政策,既不主動挑起對外戰爭,也不屈服於任何外來強敵,旨在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中國永遠不對外侵略擴張、不主動挑起衝突和戰爭。」
楊宇軍淡化中美軍事對立的情況,強調中美兩軍關係總體「向前穩定發展」,雙方在許多領域仍維持交流與合作。
他舉例,中國的五艘軍艦正在美國夏威夷參加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兩國也簽訂了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這有利於管控危機、預防風險、減少磨擦。
針對中日戰機上月在東海上空發生纏鬥,楊宇軍批評日本「惡人先告狀」,先把事件炒作起來。他呼籲日本與中國相向而行,努力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