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的寶寶到了一定的月齡,一般會餵「糊仔」之類的輔食。但一些家長是缺乏基本科學知識的,有時甚至受一些偏方影響!殊不知會造成嚴重後果!
李女士寶寶要添加輔食了,本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是卻被鹽鬧得異常苦惱。長輩總說孩子需要吃鹽,不吃鹽會走路不穩、沒有力氣,但是有一種說法是孩子不應該過早吃鹽,飲食要清淡,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有一天,她無意中與小區的鄰居們聊起此事。有阿姨聽到她只餵孩子白粥後,你一言我一句地討論開了。有的說:「這麼大的孩子不能只吃白粥,要給寶寶吃鹽才有力氣!農村人都是這樣的!」
錯誤一
李女士誤信「吃鹽療法」,便開始往孩子的粥中加鹽。她還覺得,以前沒吃的鹽要補回來,於是她加入更多的鹽。
錯誤二
誰知,幾天之後,寶寶突然發高燒!可憐的李女士以為孩子只是著涼了,沒什麼事……但後來寶寶逐漸失去意識,李女士才急忙將孩子送到醫院!
令人痛心的是,
最後寶寶還是離開了人世。
孩子由於攝入鹽太多,
導致高血鈉引發脫水窒息死亡!
急診醫生得知李女士每天都往孩子的粥中放大量食鹽,怒斥李女士無知、不負責任,李女士當場昏厥過去。
為什麼嬰兒不能吃鹽?
三歲之前的寶寶,攝入的食物種類已經多種多樣,奶類、主食、蛋類、水果、蔬菜、豆製品等,這些食物中的鈉含量,也足夠滿足寶寶自身對於鈉元素的需求。所以說,寶寶三歲之前,完全可以不食用食鹽。
過量的鈉會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如果血液中鈉的含量遠大於寶寶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導致寶寶血液滲透壓加大,造成脫水的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
所以千萬不要給1歲內的寶寶額外加鹽,
1歲後的寶寶也要少吃鹽!
1歲內寶寶這些東西也不宜吃
一、醬油
醬油也含有大量的鹽分,攝入過多醬油與攝入過多鹽分同理。6個月後的嬰兒才可以攝入醬油,不過最好不要放。至於市面上的「兒童醬油」,有專家稱只是一種噱頭,與成人醬油沒有什麼區別。平日奶粉、輔食所提供的營養已經足夠!
二、蛋清
雞蛋清中的蛋白分子較小,有時能夠通過胃腸壁進入嬰兒的血液中,而寶寶的腸胃功能還沒有發育好,如果吃蛋清的話,蛋白質含量過高,可能會在腸道中異常分解產生大量氨,可能會引起蛋白質中毒綜合症,類似於過敏的症狀。雖然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並不高,但是能盡量避免就避免,以免寶寶產生不適。
二、蜂蜜
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桿菌芽孢,由於芽孢耐熱、耐酸,因此;在料理過程無法高溫殺菌;也不會被胃酸分解,加上嬰兒的免疫系統及腸道尚未成熟,當肉毒桿菌芽孢進入嬰兒的腸胃即可能開始生長、產生毒素,導致肉毒桿菌中毒。因此,建議孩子1歲以後再食用蜂蜜,甚至有人保守認為2歲以上再食用比較妥當。
三、巧克力
不止1歲,8歲以下兒童都不建議吃巧克力。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巧克力為「代可可脂」,含有反式脂肪酸,長期攝入不利於兒童健康。若在睡前吃巧克力,巧克力中可可鹼會使兒童神經系統興奮,造成不易入睡和哭鬧不安。
四、鮮奶
通常不建議讓1歲前的孩子飲用鮮奶,雖然鮮奶含有鈣質和鐵質,但是含鈣量太高,造成鐵質不易被人體吸收;而且磷的成分也很高,抵銷掉高鈣質的優勢。
如果讓1歲前的孩子長期飲用鮮奶,沒多久即可能發生缺鐵、缺鈣的問題。此外;除了顧慮營養,也擔心孩子喝了鮮奶,會減少配方奶或母奶的量。
因此建議孩子1歲以後再喝鮮奶,鮮奶所含的鈣質與鐵質,不如母奶或配方奶好吸收,因此母奶最佳,配方奶其次,最後才是選擇鮮奶。至於有些媽媽製作副食品時添加少量鮮奶為成分之一,對此無妨,主要是別讓孩子直接飲用鮮奶,除了營養上的考慮,也擔心孩子對鮮奶與配方奶產生混淆。